[转载]北京的寺庙知多少-无踪迹的庙宇(四)

标签:
转载 |
分类: 【这里是北京】 |
丰台区
海慧寺
http://s9/mw690/972e3cbcgx6BsKOM8ZO78&690
海慧寺位于丰台区南三环木樨园的南边大红门路海慧寺村。原址盖起了居民小区,寺庙早已无存。在《北京寺庙历史资料》中记载:“海慧寺(僧庙)坐落南郊永外海慧寺村,建立年代失考,属公建。不动产土地八亩,房屋十九间。……庙内法物有佛偶像五尊,神偶像二十尊,礼器两件,法器四件……”
成寿寺
成寿寺位于丰台区方庄南路成寿寺村,属于民间寺庙,寺庙现已无存,遗址已建高楼大厦,只留下成寿寺路名了。
分钟寺
分钟寺位于南三环分钟寺立交桥的西南分钟寺村,传说在明朝左安门外东南三里多地,有一个无名的小村落有几十户人家,离市里比较远听不到报时的钟声,村里人推举了一位老者打更,这位老者说我为大家打更免费,把打更的费用存起来,以后咱村也买个大钟。老者打更很负责任,全村人的脾气秉性全掌握,到勤快人家门口时,梆子打得很轻;到懒人家门口棒子打得很重,吵得他再也不能睡懒觉。几年后钱赞的差不多了,就铸了一口大钟挂在了村口。这口钟声音很怪,勤快人听了心情愉快;懒人听了很刺耳;人愉快时听了像音乐,人悲伤时听了就想哭,它能分清人的思想状态,大家说这是一口神钟,为此在挂钟的地方修了一座庙,取名就叫分钟寺,这个村子从此也就叫分钟寺村了。解放后北京市扩建,三环路修到了分钟寺村,分钟寺村变成了城市,寺庙被拆除盖起了楼房,从此分钟寺消失只剩下了分钟寺的地名。
小南顶碧霞元君庙
小南顶碧霞元君庙位于丰台区永定门外南苑大红门。建于明代,清康熙五十二年(1714年)和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两次奉敕重修。有殿宇三层,前殿供奉碧霞元君,有御题“神烛碧虚”;中殿供奉东岳大帝,有御题“神功出震”;后殿供奉斗姥娘娘,有御题“妙握□杓”。门外有二坊,左边题额“广生”、“长养”,右边题额为“群育”、“滋蕃”,皆乾隆帝御书。碑坊原为南顶庙放生池前的牌楼,为四楼三柱七券门式,楼顶为筒瓦大脊蝎山顶,五彩重昂斗拱。庙已无存。1902年《写真日记》中记载的被八国联军烧毁。
忠祐寺
忠祐寺遗址位于丰台区方庄桥北方庄市场的位置,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北朝南,正殿3间,大式硬山,绿琉璃筒瓦。后殿3间,明间有抱厦。山门3间。东西配殿12间。正殿后墙有石刻,外墙上书有“忠祐禅林”字样。1950年代初,没有了和尚的忠佑寺正式改名为“马回甸小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建设方庄小区时,寺院内曾作为当地的农贸市场,后被开发商拆除,现在是方庄市场所在的位置。在《北京寺庙历史资料》1936年登记中记载:“忠佑寺(僧庙)坐落南郊左安门外马回甸十号,建于清乾隆年,属私产。不动产房基地六亩,殿房九十六间;附属耕地三十四亩,土房十三间……庙内法物有佛偶像五尊,神偶像十五尊,礼器五十六件,法器十三件,其它十件,另有石碑六座。……”
石景山区
隆恩寺
http://s13/mw690/972e3cbcgx6BsLkmv3S9c&690
隆恩寺原名昊天寺,旧址在五里坨地区秀府东北的荐福山,现仅存遗址,原有院落大部分被部队占去。《帝京景物略》载:“从磨石口(今模式口)西过隆恩寺。寺,金大定四年秦越公主建,名昊天寺。正统四年太监王振修之。改今名。”说明该寺的历史至少800多年!寺中原有渗金佛像三尊、大士像一尊,及金大定时祭器等,一时也算是香火极盛,名噪一方。《日下旧闻考》搜集了前人留下的资料,记载隆恩寺有众多精美的石雕石刻文物。计石牌坊一座,额上刻“鹿苑丛林”四字。有古碑四,即金大定年间碑一,明正统年间碑三。还有一 会一松绝奇古。又有修竹百竿,一亭据之,绕以流觞曲水。寺中一株腊梅,在江南都可称为奇物。殿中供器都是大内旧铜物,殿后的三座渗金佛和一座大士,被认为是唐代的遗物。隆恩寺在1935年时还庙貌规模宏大,在寺外偏东有两座巨大的坟冢,形制如同王陵,有人认为可能是公主墓。现仅存遗址,原有院落遗址大部分被部队占去,庙毁于20世纪40年代。
海淀区
圣化寺
http://s13/mw690/972e3cbcgx6BsLpv0Liac&690
圣化寺遗址位于海淀万泉河西岸边,北邻颐和园路。园林中心的圣化寺,额题“香界连云”的五楹品字形大殿,北所的仙楹佛楼及西院的“青翠霄汉”殿,以及乾隆最爱盘桓的“静虚斋”别馆,是康熙、乾隆二帝都很喜爱并经常光顾的小行宫。《日下旧闻考》载:“出小西厂之南门二里许,为圣化寺北门,内西为河渠,东为稻田,前临大河。山门三楹,对河,为高台,大殿五楹。二门内三皇殿五楹,西角门内为观音阁,东角门龙王殿三楹,后星君殿三楹。山门外左右建桥,由东闸桥度河,迤西为北所,宫门三楹,正殿五楹,西院正殿三楹。左为虚静斋,临河为欣稼亭。自北所东桥转西重檐宫门,内正殿三楹,为含淳堂。殿后重檐佛楼一楹,其右临池正宇五楹,佛楼后正宇六楹,为得真斋。其西为带岩亭,东为幂翠轩。轩东为仙楹。佛楼东宇为湛凝斋,左为敷嘉室。仙楹之东为襟岚书屋,稍南循廊而西为瞩岩楼,又南敞宇曰泉石且娱乐心。寺北门有行殿二所,东距行殿二里许为东门,门内为永宁观。”《西花园册》载:“园西北门内正宇五楹,后室三楹,旧称为东书房。其右为永宁寺,寺西为虎城,稍西为马厩,再西为阅武楼。”
功德寺
功德寺位于北京颐和园西侧的青龙桥以西,此寺庙建筑年代不详,只知道元代时称为“大承天护圣寺”。乾隆建造清漪园(现在的颐和园)之前昆明湖称之为翁山泊(也称西海),昆明湖的东半部分是乾隆时期后挖的,当时翁山泊延伸到现在的昆明湖以西,当时大承天护圣寺就建在翁山泊北岸,规模宏大,是京西的一座著名寺庙。元代皇帝到西郊狩猎经常在此驻跸。寺庙在明宣德年重修,改名功德寺,明代皇帝也经常来此。不知何年寺庙衰败破落,直到乾隆年才重建,并且乾隆到清漪园时也去功德寺拈香拜佛。后来功德寺可能毁于清末民初。建国后在寺庙原址建了玉泉山中学,从此功德寺只留下了地名,地上物除一只山门石兽(这只现存放在石刻博物馆)外皆无存。 前几年海淀区教委在此施工时挖出了功德寺山门前的另一只石兽,还有功德寺山门门额、山门拱券石和乾隆题诗的御制碑等。从出土的乾隆御笔门额“敕重建古刹功德寺”可知功德寺当时是重建的;从出土的石碑题诗落款可知当时乾隆来该寺拈香拜佛。只可惜这些出土文物没有交给北京石刻博物馆,放在了单位的院里轻易不可示人。此石兽不知何兽,一说貔貅、一说天禄,但是都不像,倒觉得叫飞狮更合适吧?此类石兽在北京不多见,碧云寺金刚宝座塔边上有一对从别处移来的小的,黄寺金刚宝座塔前一对儿,也比这个小。
明光寺
明光寺遗址位于海淀区明光桥西北角智慧大厦对面,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当时皇帝准许一太监出资兴建的,民国14年重修,在《北京寺庙历史资料》1936年登记中有记载:“明光寺坐落北郊德外小西门三号,建于道光年,民国十四年重修,属私建。不动产房基地八分五厘,房屋九间;附属园地三亩六分。……”
北安河清福观
清福观遗址俗称赵家庵,位于海淀北安河四街路南侧28号院的南面,原为灵感观音寺,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后改为清福观,座南朝北,四合布局,中轴线上自北向南依次是影壁、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后殿三间。现在原建筑已无存,尚存国槐一株,汉白玉石构件一座。
三教寺
海淀三教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四王府村,据《北京寺庙历史资料》第90页1928年登记中记载:“三教寺坐落西郊第五分署四王府村四十九号,建于清康熙年间,属私建。本庙面积六余亩,佛殿群房四十九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佛殿九间,僧人自住三间,粥厂公用六间,……庙内法物有土佛像七尊,土神像二十一尊,破法鼓一面,小铁钟一口,大铁磬一口,小铁磬一口,另有石碑一座。”三教寺现已无存。
永寿万福寺
永寿万福寺遗址位于海淀北安河四街路北,原寺座北朝南,四合布局。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前殿三间、后殿三间。现原建筑已全部拆除,建成了五排教师宿舍,院内尚存古柏四、五株。
西竺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