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德强简评方琛《安康史话》:一部浓缩版“安康通志”
(2021-09-26 21:01:15)
标签:
评论 |
分类: 文学 |
一部浓缩版“安康通志”
——方琛《安康史话》简评
曾德强
由笔者题写书名的《安康史话》,2021年6月由西安出版社出版了。这部38.5万字的煌煌大著,是资深方志专家方琛先生历时数年的心血之作。安康市图书馆9月25日为该书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暨阅读分享会,好评如潮。我认为它是一部浓缩版“安康通志”。
两年前,方琛先生将《安康史话》征求意见清样稿送给我,就引起我发自内心的的赞赏。这位古稀老人的期望不是为他及其著作唱几句赞歌,而是征求书稿修改完善的意见,我也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自己阅读后的看法,譬如补充重要的已故现代人物,调整一些内容的分类,核实和斟酌一些内容的表述,封面的修改,等等。方琛先生是一个谦虚、认真、治学严谨的文化人,修改书稿时吸收了我和其他一些文友的意见。如今呈现在眼前的《安康史话》,比原来我阅读的征求意见清样稿增加了四分之一以上的文字,显得十分丰满厚重,篇目设置也比原来更为科学合理。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方琛先生编书、著书已达27部之多,《安康史话》是他编著的多部地方图书的浓缩与结晶,资料详实,内容丰富。全书包括沿革史话、战争史话、红色史话、人文史话、治城史话、经济史话、物产史话、汉江史话、民俗史话、文旅史话、名人史话,共11编37章,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犹如一部地方志,是帮助人们了解安康、认识安康几千年历史的百科全书。且不论过去的州志、府志,仅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版的《安康地区志》上下两册、《安康市志》上下两册,哪一部不是数百万字,售价不是几百元、上千元?除了有关机构和专业研究人员,一般读者哪有那么多时间阅读,哪肯花钱去买?而《安康史话》对谁都没有购买和阅读的压力,一册在手便可知晓安康的数千年历史知识和各方面的古今信息。正如安康学院教授姚维荣先生所说,《安康史话》是一部“纵览安康历史的百科全书”。而且,由于史话具有知识性、故事性、趣味性的特点,更便于人民大众阅读和使用。
史话首先是“史”,其次才是“话”,要讲究所记历史事实的真实,《安康史话》必然要利用前人和编著者自己的文字成果。作为新近编著的“通志”,方琛先生在吸收和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仅有自己的构思和表现方式,而且有自己的研究和发现。譬如,关于李自成误陷车厢峡的史实,车厢峡究竟在哪里,历来就有争议,大多持关垭子与茨沟牛山两种意见。李自成误陷车厢峡,九死一生,后诈降逃脱,此事不仅关乎一支农民大军的生死存亡,而且事件的结局直接影响到明末清初的历史进程,况且这也是安康境内历史上一次重大战役,所以作者在实地勘察、反复考证的基础上,得出符合实际情况、令人信服的新说,认为车厢峡应该在平利县城以西70里的湖河河谷。对古“金州八景”的地点及此说形成时间,作者也进行了认真考据,作出结论,纠正了此前的某些谬误。
《安康史话》还将我的《安康赋》、张世民的《秦岭赋》、戴承元的《汉水赋》等作品作为相关篇章的附录收录其中,所占篇幅不多,却延展了史话的内容,增强了全书的文学性,辑存了重要的艺文。只是有点遗憾,在书稿修改和校对过程中,未能将我此后在中共安康市委宣传部向全国有奖征文中获得第一名的《安康市赋》收录进去(替换原《安康赋》),因为原来撰写的《安康赋》虽然在《安康日报》发表过,但那毕竟属于个人行为,而获奖的《安康市赋》是经官方组织专家评选认定的,更具有权威性和存世价值。
正如人无完人的道理,《安康史话》也不是尽善尽美。譬如“第十一编 名人史话”,其人物若加以科学分类,再按照某种原则排列顺序,并根据分量轻重把握好篇幅的长短,就会更显客观公允。再者,如果文风再强化一下故事性和趣味性,可读性就更强。
瑕不掩瑜。总而言之,《安康史话》是一部必将传之后世的好工具书,是一部对安康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将产生较大作用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