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2025-03-31 16:36:47)
标签:

绘本

生命教育

分类: 绘教育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共阅心河:绘本里的生命教育”亲子共读项目在镜湖区图书馆落地开展。这是做这个项目时我完全没想到的机缘。感谢伯乐潘经理,从10年前在芜湖银泰城新华书店店结缘,到后来微芒团队连续八年在书店持续开展读书会,再到如今携手做个儿童阅读新项目,他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在推动芜湖儿童公益阅读活动的开展。这一次,我们约定以一月一期的频率做好这个新项目。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2025年3月30日下午,我带着绘本来到镜图,和6组家庭共读绘本《清明》,共聊生命话题: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通过共读、互动与实践延伸,引导孩子们从自然、亲情、传承与家国四个维度理解生命的意义。
一提到清明,大家就会不由自主地背诵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我们就从这里开启探讨的: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为什么丰子恺先生说“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呢?怎样理解这种“乐”呢?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先共读绘本。然后,我们发现了这些原因:

踏春之乐:在春天里感受生命轮回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这本出自丰子恺文本的画风精美的绘本,带领孩子们走进江南清明的春日画卷。杨柳依依、桃花盛开、紫藤花开,我们一边听故事,一边看美景。在绘本读完后,再把这些自然图景排列在一起连起来看时,孩子们油然发出感叹:这哪里是上坟啊,这其实是春游啊!
是的,这便是祖先们在这个春日布置了祭扫这件事的良苦用心。春和景明,天地清朗。行走在新的一年里,行走在万物复苏的场景里,心自然会雀跃起来,情自然会生发出来,我们会不由得边走边唱,唱“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唱“春天花花幼稚园, 小朋友排成队, 排成队, 排成队, 走进春天的怀抱”……
旷野里响起了歌声和笑声,老祖们听到了,也该乐了吧。

相聚之乐:在风俗中感受乡情亲情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在活动现场,有个妈妈讲起自己家中的风俗,提到“做清明”这个词。这个“做”字正好突出了清明节要做一系列活动,包括到祖先的墓地瞻仰、扫墓、献花、祭拜,还有家人相聚,走亲戚。绘本里也生动呈现了这一习俗。
做清明,不仅上私家坟,还要去上祖坟。因而,清明时家人相聚,常常是几家人在一起。这时,我们就可以聊聊这个“欲断魂”和“乐事”这看上去矛盾的说法了: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原来,断魂的是“行人”。古时因交通不便,一旦外出经商、求学、访友等等,便会常在他乡,成为“行人”,也叫“羁旅之人”。你想啊,平时倒还好,但是在清明这个本应归家祭拜祖先的时节,自己却还在外漂泊,家人们其乐融融,自己却找不到落脚之地。又刮着风,下着雨,身也冷,心也孤,怎能不断肠?
而感到乐的是“家人”。乐在相聚,乐在团圆,乐在岁岁平安,乐在生生不息,乐在回家啦。从小家出发,回到了“大家”,回到了“家族”。这时,我们一起聊到了族谱、宗祠、姓氏文化,聊到了为什么很多人历尽艰辛也要去给老祖上坟: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我们回来了,拖家带口的回来了,笑呵呵地回来了。突然想起余光中的诗句:“我在外头,而你在里头。”这样也很好啊,孩子们会更理解生命的存亡:“个体的生命会消失,但生命本身不会消失”,也会自然而然就领悟“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的生命轮回。坟头长了青草,后人又添新面孔,老祖们在天有灵,看着该多乐:岁岁平安,生生不息,好啊!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在这个环节,我们做了一个延展:为什么要去烈士陵园扫墓?年复一年,前赴后继,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不知去了多少次。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呢?我跟孩子们说:“覆巢之下无完卵,正是因为无数烈士的牺牲,才有了我们的大国,才有了我们的小家。每一位华夏子孙都是烈士的后代。我们记着他们,他们便没有真正死亡。”

创作之乐:在慎终追远中传承家族记忆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每一次祭拜也都是一次回顾,我们总会告诉孩子这里躺着的是谁。然后呢?然后,有时我们会多说一些这个人的故事,有时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更多地介绍这个人。那些其实还不算很远的人和事,不知怎么就一不小心在现实的生活中慢慢被模糊了印象。我们来祭拜,说明从未忘记,那是幸事;但我们的描述如此干瘪,祖宗有知,定然要生气的了。因为,我们要讲的其实不只是故事,而是一个家族传承的精神。
那怎么办呢?在这里,我介入了对“个人口述历史”的介绍。结合小红书上的现象,和大家一起观看了我为家人制作的两部作品,再一起学习怎样给家中长辈制作个人口述历史作品: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在场的长辈们分明都被触动了。我很期待有家庭能行动起来,做出这样的作品来。因为,在做的过程中,他们就会感受到家庭成员间关系变得更紧密了,共同记忆与情感连结也更深厚。
这里,我们也介绍了安师大的一个项目:为烈士画像。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自2021年11月起,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接力开展“为烈士画像”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用手中的画笔还原烈士的样貌,实现烈士家属与烈士的跨时空“团聚”。同时,也让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烈士英雄故事从历史中走来,让红色精神在这片大地上赓续不断、熠熠生辉。志愿者大学生说:“一张烈士画像是跨越时空的相见,是点亮家属等待的灯,更是红色精神薪火相传的铭记与传承。每一次与烈士家属面对面交流、每一次勾画绘制、每一次录制视频、每一场倾情宣讲,都是一场生动鲜活的思政课。”
清明节共读《清明》:快乐地展开对生命的致敬(共阅心河02)

“我们在记录前人,我们也会是后人们口中的前人。那么,你希望后代怎样谈起你呢?”我把这句话也递给了孩子们,留个白,期望他们能从这个视角出发,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来。

“不知死,焉知生?”这堂绘本里的生命教育课,我们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通过生命教育的四个层面——自然的轮回、亲情的温暖、家族的传承与家国的责任——帮助孩子们建立着对生命的整体认知,心怀感恩,好好活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