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2024-01-10 14:14:39)
标签:

节气

绘本

分类: 绘节气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冬至入九,那半个月是一九二九不出手的日子;等到了小寒时,便是三九四九凌上走的半个月了;而大寒之际,已然可以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就冲这几句民谣,便可知,一年之中小寒最冷,大寒则是诗歌中写到的春天来临前的那段冬日了。
       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冬至小寒这一个月。因为真冷,因为手会生冻疮,然后烂掉的那种。每年都在左手小拇指靠后到手腕的那块肉的地方生冻疮,好像是冬至小寒和我的手有个不见不散的约定,而那里就是它们约好的见面点。
  至于怎么会生冻疮的呢,这个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落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颍上县城里,家家户户还都生煤炉子,没有空调,没有取暖器,更没有政府供暖。热水是在煤炉子上一壶一壶烧出来的,烧得慢,用得快,主要用来喝,再加上早晚洗脸洗脚用些,灌热水袋用些。至于洗衣做饭洗手洗菜都是用凉水的。所以我们那时很多孩子都手皴。为啥?因为洗手是凉水,太凉,便蜻蜓点水的沾一下算个意思了。结果那一点水意就和着冷风,冻成了皴。到了学校,教室的窗子四面漏风,用塑料薄膜封上,总用不了几天又破了。五六十人的班级里的那点热乎气即使蓄着了,也还是冷,钢笔有时会被冻得写不出字来。于是,回到家,就赶紧跑到火炉旁烤手,呵,这一冷一热的刺激下,冻疮就生成了。还痒痒的让人难受。遇到点热就痒痒,挠也不解痒。再遇点冷,又冻得更硬实,如此反复,终于溃烂。
这痛苦终于在我来到芜湖后得到消解。那时我租了一个连卫生间都没有的房子,却心花怒放。谁能想到,那里居然有煤气管道,能24小时提供热水呢。从此,一到11月,我就开始用热水洗手洗脸洗菜,刷牙刷鞋刷盆,反正,要同时用到手和水的时候,我就绝不亏待自己。
水哗啦啦地在江南的冬天唱着歌,随叫随到,不枉叫做“自来水”。但在老家,它可不是这脾气,那要有个性的多。一到冬至小寒,老家的气温就开始往零下跑,哧溜溜,零下十几度也有过。那时我们家住的是院子,自来水管都裸露在外,我爸妈就要赶紧忙活起来,给水管们穿上棉衣。裹一层稻草,再裹一层厚布,包得可严实了。要是不这样厚爱它,自来水就不来了。
来到芜湖的这二十年里,我感受到了暖冬的含义,零下两三度也有,但没几天,即使结冰,也只是一层薄薄的冰壳子,一碰就碎了。但没曾想,在2023年,我还能见证到芜湖的1999年以来冬至日的最低气温:-8.7。于是,我也第一次在芜湖朋友的圈里,看到了发图配文,说把水管给包起来了。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小寒大寒,抖作一团。”这时候外出少不得要全副武装。这几天早上去等班车时,骑行的路上我是这样的行头: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但除了这样的时刻,现在已经很难体会到那种发抖的冷了。毕竟,室内都有暖气扇啊空调啊啥的,室外出行坐轻轨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班车都热乎乎的。穿在身上的有羽绒服,铺在床上的有电热毯,还有暖宝宝随时随地一贴就暖。哪像我们小时候,真的是取暖基本靠抖。那时全是棉花制品。身上穿的有棉鞋、棉裤,棉袄,这是冬天外部行头三件套;里面还有毛袜,毛裤,毛衣,内搭三件套。里三层外三层,真不是夸张的话。于是,我们都穿得像个人形狗熊。小孩子更是支棱着胳膊迈不开腿似的在行走。睡觉盖的是棉被,因为没有电热毯,所以爸爸妈妈一直都为冬天准备的是12斤重的大棉被。你能想象顶着这么重的一床棉被睡觉是什么感觉吗?每一次翻身都像在举重,不过据说厚实的棉被会让人睡得更安稳。能让我睡安稳的应该是热水袋,灌上两个,一个放到脚底,一个抱在怀里,等那一点点热意慢慢和棉被一起把人都捂暖和。若是某个夜晚不知什么原因怎么也捂不暖脚,那就只能一夜蜷缩着睡个不安生的觉。
 皖北冬天的冷是一种干冷,风大雨水少。这样的天气很适合做腊肠。我曾经写过一段文字,在《藏在远方的年》里回想着妈妈是怎样灌香肠的: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到了芜湖的这些年,我家的香肠都是一个好友帮忙去灌的。从买肉到灌肠,都是她一人亲为。她太能干太善良了,我很不好意思没出力就收到了香肠。香肠要好好晾晒,我家的晾衣杆就承担了此重任。大多数住楼层的家庭都是如此吧,衣架上一半是晾晒衣物,一半是晾晒香肠。阳光照晒下,这样的场景格外让人觉得生活美好。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唯有爱和美食不可辜负。一醉解百愁,而比酒更能抚慰人心的,是日常里的三餐,是节日里的聚会,是仪式感一般的规定吃喝,比如
皖北人冬至要吃面,芜湖人冬至吃鸡。我的妈妈一定在我的成长中用心地陪伴过我,以至我总能想起她说过的很多俗语,比如“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其实我们家何止冬至时吃面条,可以说经常晚上下手擀面。所以我没有鲜明的记忆是关于冬至这碗面的。但或许,这个冬至面是关于面食的,比如水饺。这个我倒有些体会了。因为来到了江南,有了明确的饮食文化差异,以至于到了冬至就是检验南北人的时刻——什么,吃饺子?不,我们芜湖人吃鸡。二十年前我初到芜湖,见到药店的门前摆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两个大字“鸡药”。我以为那是给鸡吃的药呢,后来才知道,那居然是炖鸡汤用的,是冬至大补的食材。这种吃鸡的法子我倒是能接受,但是一种红糖炖仔鸡的吃法我简直连想一下都觉得咽不下去,却是我一个同事的最爱。她说,她一个人可以吃下一整只!好汉,让我敬一个!皖北人吃鸡最爱的当然是地锅鸡啦,这不,咱们在家用饺子皮都能自制啦: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天冷,体能消耗大,
五香花生、原味瓜子、炒米糖……都是常见的解馋的零嘴。一杯茶,一碟食,咔哧咔哧,不经意之中,吃饱了,也长膘了。冬藏,冬藏,是把肉藏在自己身上的意思吗?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我就这样回想着生命里的经历,絮絮叨叨地写下了上面这些话,又印证着手边的绘本,做了一些图文字结合的ppt。读的绘本是狐狸家刚上市的新书《狐狸家的岁时记  腊月》: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阅读就是有这样的妙处,虽然是读着这样的写给孩子的书,很多内容倒是勾连起了我自己的若干记忆,这也是一种温故,让心沉浸在时光的暖光中,无比熨帖;又感到书中很多知识也是自己以前不了解的,跃跃着还想去实践着更多内容,比如做腊八蒜,比如买个小爆米花机在家爆米花,比如去看一场傩戏,比如去看看磨豆腐的现场……这又是一种知新,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无限活力。
正如这套书的编者手记里所说的那样:“我们花了四年时间做《狐狸家的岁时记》这套书,就是想让孩子从小睁开眼睛,就能看到这个世界有多么开阔而美好:  小到一株美丽的花草、一颗成熟的甜果子、一顿好吃到念念不忘的饭菜,大到天地万象、历代传统、千古文脉……  我们相信,真切感受过这个世界‘爱’与‘美’的孩子,会获得一种天然而强大的生命力、自愈力和爱的能力,他们的生命体验也会更丰沛、更有质量。节气物候、自然万象、时间厨房、城乡生活、民俗传统、岁时节庆、读诗赏意……每本都有八大内容板块,翻完这套书,你会发现“爱的教育”就藏在生活的点滴美好中。”
节气绘玩:私人订制《岁时记腊月》(小寒)
   小寒已至,腊月即将尾随而来,你也愿意这样回忆着或探索着去创作自己的岁时记吗?温故,知新,感恩过去,憧憬未来,每一岁都是好时光,每一程都值得。我们曾被爱与美好滋养过,所以,我们都能好好的,不是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