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华陀再世
崇洋都被医治 外邦来学汉字
激发我民族意识 马钱子 决明子 苍耳子
还有莲子 黄药子 苦豆子 川楝子
我要面子……”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孩子们脱口而出:《本草纲目》!
说的对!今天我们就用这首歌曲暖场,用的是中药版的mv:

说起中草药,有句俗话:当季是药,过季是草。这就充分说明了草药采摘的时与效,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的名称来源了:
说到药草,我们先聊一个日常的话题:
孩子们很认真地思考,然后举了一些例子:蒲公英,可以泡水喝,也可以凉拌;青草膏,可以止痒;艾草,艾灸,治疗感冒;苍耳煮水喝,治鼻炎……
我们一起观看了图片上的内容:六神花露水里含有金银花成分,云南三七牙膏里含有三七成分,菊花茶可以去火,薄荷糖可以清洁口气。孩子们还举了薄荷牙膏、玫瑰花茶的例子。原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草药啊。
药食同源。草药也被用在烹饪食物中,称为“药膳”。我给孩子们展示了芜湖的一道著名药膳:鸡药。
鸡药,顾名思义,就是把对症取药和鸡炖煮。药有人参、阿胶、紫河车、海马、三七、茯苓、鹿茸、黄精、当归、杜仲等;鸡需选用3年以上老母鸡。
鸡宰杀,去头,去内脏,鸡药冷水浸泡1小时后,用鸡药袋包好,放入鸡肚,用陶罐,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慢炖4个小时,不放盐和其它调料,可适量加冰糖或饴糖。据说此方能补气养血,固本调元,健脾祛湿,最适宜冬季进补。
精油也是草药运用的一种方式。据说,植物精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埃及、阿拉伯和希腊等。在芳香疗法中,精油可强化生理和心理的机能。
那么,草是如何变成药的呢?不同的月份里有哪些药草可以采摘呢?我们跟着绘本来一探究竟:
这一页我们了解到植物的防身秘笈:有的用刺,有的用恶心的味道,有的产生毒素。这时,我们一起讨论了生活中有哪些植物用到了这些方法来自我保护。孩子们回答道:玫瑰用刺;苍耳用刺;大王花用恶心的味道;夹竹桃用毒素。
这一页还讲到了人类在把植物当做重要的食材过程中,发现植物能够治疗疾病。这就让我们联想起了一个中国的神话故事《神农尝百草》。孩子们说他们都知道这个故事。 我们一起欣赏了《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中的一个篇章:
艺术家再现了先民生活的场景,其中的一些肢体语言和背景生动的再现了神农尝百草时因药效产生的致幻感,展现了尝百草的凶险。
这一页中我们了解了“药用植物的采集、干燥和保存”,知道有效的治疗成分有的蕴含在整株植物当中,有的只存在于某部分,如根部、叶子、果实或者种子等。现在我们拿出了这次做香囊用到的四种药草,我们要一起来辨别一下这里用到的是哪部分:


他们要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再想一想,于是知道了:薄荷取茎叶,桂枝取茎秆,辛夷取花,白芷取根。

我们还发现草药都是干燥的,书本告诉我们如何将草药变干:平铺在纸上,在通风处阴干,或者成束扎起来,倒挂起来风干。
随着时间的变化,自然界的植物也交替更迭地出现。我们跟随月份的脚步,不断翻开新的页面,认识了我们熟悉的或者不那么熟悉的草药。一月的松针煮后过滤可以做泡澡的沐浴露,二月的银莲花看上去很美其实分泌毒素,三月的雏菊和四月的蒲公英都可以做沙拉,五月的荨麻可以炖菜,六月的接骨花一听就能治疗骨伤……
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植物,更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如何做自然笔记。自然笔记就是采用图画、文字等形式,有规律的,类似于日记性质的,对身边的大自然进行的记录。就在前几日,我看到了步印的一个视频,就是讲步印的一本畅销书《大自然笔记:与神奇自然的四季约会》的创作经验。作者任众这样说:我们最开始关注的总是形态,但除了形态,最精彩的是在那片叶子本身经历的故事上,而这个故事,就是通过叶子上面留下的痕迹,去追溯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植物一定不是在自然里面单独存在的,一定是像一个网一样的很紧密地与自然有个联结的。
而这一点,在我们观察封面的时候就已经被孩子们认知到了。他们说:你看,那些植物旁边还有好多动物,蝴蝶,蜜蜂,蜘蛛……对孩子而言,去大自然中,也正是去听植物动物们讲的故事。把我们看到的、理解到的,记录表述下来,这便是独一无二的自然笔记。
当然,我们还可以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药草时钟。我给孩子们发了两张纸:

他们说可以把这些植物剪下来,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制作一个时钟,就像封面那样。希望他们享受这个制作的过程,至于季节时令对不对,我们已经讨论过解决办法了:请教植物学科或者中草药专业的专家们。
现在,终于来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了:做香囊。我们先读书看步骤:

我从一个中医朋友那借了一个石杵臼,孩子们看到很兴奋。我们把药材放到了石杵里,每个人都上手捣了几下药,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太累了。哈哈,有个孩子还说:谁知盘中药,粒粒皆辛苦。
活动的前晚,我在药房里请师傅用电动打药机已经把药材辗成了粉末状,香囊的内胆和外包装都通过网购备好,现在自己动手装药囊吧:

这个药囊据说是起到温阳通脉、通鼻窍的作用。确实,闻之上头啊。愿我们的小朋友们通过这场活动,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更多的认同感,也祝孩子们佩戴香囊,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