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鹭鸶杨唤(跟思远妈妈读童诗07)

(2019-02-28 12:27:46)
标签:

童诗

教育

育儿

分类: 绘公益
白鹭鸶杨唤(跟思远妈妈读童诗07)
童诗:
白鹭鸶
(台湾)杨唤 
                                                春天的田水, 
                                                还有些凉, 
                                                白鹭鸶喜欢 
                                                落在牛背上, 
                                                晒过太阳的牛背 
                                                是最柔软温暖的石头。

赏析:
       文艺创作会让一种事物成为一种意象,从俗世的日常中浮起来,变成一个符号,充盈着文学的灵性。“牛”也是其中的一种。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等等, 牛常在古诗中有。牛与草原,牛与孩童,牛与田园,牛的劳苦被诗的文字过滤,留下的是田园牧歌,是悠闲、自得、恬淡。
       这种对“牛”符号化的运用也在这首童诗中体现出来了。虽然题目是“白鹭鸶”,主角是白鹭鸶,但独角难成戏,有了牛,白鹭鸶有了落脚点,诗趣也才有了落脚点。试试看,如果白鹭鸶不是落在了牛背上,牛背不是被比喻成一块柔软温暖的石头,而是直接让白鹭鸶落在石头上,这首诗还有诗味吗?
                                                                  春天的田水, 
                                                还有些凉, 
                                                白鹭鸶喜欢 
                                                落在温暖的石头上。
       所以,牛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想象一下吧,白鹭鸶如同调皮的孩子,忍不住跳到春水池中嬉戏,哎呀,凉,它一边跳脚一边四处张望,一下子看中了老牛宽厚的背。张开翅膀飞起,垂落翅膀降下,它安稳地站在了老牛温暖的背上。牛不惊,不惧,不语,不言,该吃草吃草,该静卧静卧,任由后背上酥酥痒痒,唧唧啾啾。
       这样的悠然,这样的融洽,不恰恰是我们所追求的田园牧歌生活的精髓吗?一笔牛,不是闲笔,而是精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