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远识33田《悯农》

(2018-07-06 11:24:18)
标签:

教育

游学

分类: 远行记
诗:
远识33田《悯农》
字:
远识33田《悯农》
远识33田《悯农》
 文言版《説文解字》:田,陳也。樹穀曰田。象四囗。十,阡陌之制也。凡田之屬皆从田。     
翻译:田,纵横摆列。种谷子的地方叫“田”。象四个“囗”。字形中央的“十”,表现的是阡陌纵横的格式。所有与田相关的字,都采用 “田”作边旁。 

图:
远识33田《悯农》
雨耕图 齐白石

       一位老农正在烟雨中驱牛耕田,他双手按住犁耙,左手还伸出一节竹枝,身体前倾,似乎踉跄,但却走得非常平稳,显示了一种力的构图。健壮的水牛并不需要鞭打,它一边悠闲地反刍着草料,一边轻松地拉着犁,时不时抬起头来,对着前方长哞一声,这声在空谷里回响,平添了几分寂寥与宁静。大块大块的土坷垃浪花一般翻卷上来,滚到一边,遗下深深的犁沟,泥土的清新的芳香便弥漫开来。农人的赤脚踩着犁沟前进,半湿的土地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在他身后的远方,山在烟雨中缥缈隐现,断木搭成的独桥连接了两方河岸的土石,林木依旧葱郁。齐老在整幅作品中用笔豪放简逸,构图虚实结合,以白代黑,只画了穿蓑衣戴斗笠的农夫,对于雨景不着一笔,但却给人大雨倾盆之感。设色淡雅,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成语:
沧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释义】葛洪在《神仙传》里记载有一个叫麻姑的仙女,说自从她当仙女以来,已经见到东海有三次变为桑田了。后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 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远识33田《悯农》
解甲归田
【拼音】 jiě jiǎ guī tián  
【释义】脱掉铠甲,回到乡村。指将士离开军队,回乡务农。
出 处汉·杨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远识33田《悯农》
田连阡陌 
【拼音】 tián lián qiān mò  
【释义】阡陌:田间小路。形容田地方袤,接连不断。
出 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远识33田《悯农》
文:
土地随笔 
文/高洪波
 
  世界上最常见又最易为人所忽视的,大概就是土地。

  我们的生命源于土地,最后又回归的还是土地。土地滋生万物,以绿色的庄稼、肥壮的牛羊、鲜美的水果,为我们提供生命的养份;土地又托住道路,承受高楼大厦的重压,让我们从这里到那里奔波走动,困乏时拥有一席安眠之处,土地在营养我们的同时,又荫护我们,帮助我们。

  土地恩德无量。

  土地上有山川河流,土地下有矿物宝藏。山川河流是土地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山是立体凝固的土地,河是液体流动的土地,山河之间是我们自己。

  我们对得住土地的恩德么?

  土地对于农民,是命根子,“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虽然境界不高,但你不能否认这种生活理想所显示的温馨魅力。

  土地对于国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意义尤其重大。昔日晋公子重耳流亡时,曾被农人掷以土块,他大怒。旁边一位聪明的随员解释说这是天赐土地给您,兆示着要拥有晋国的国土。国土与王位,在这里是同义语,等值。流亡的公子重耳转怒为喜,答谢了掷土块的并非友善的农夫。

  土地就这样浓缩为一方小小的土块,一掷之下,被掷入了中国的史册之中。

  曾听说过“寸土寸金”之说,以金为交换单位的,除了土地之外,我只听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别的珠宝珍玩虽数量众多,但都不具备与土地、时光交换的资格。光阴是流动的抽象,土地是沉实的具体,相比之下,土地更胜一筹。

  “寸土寸金”不光说的是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的商业地段,尽管这些地段的商业价值远胜于“寸土寸金”。这里面还包含着领土的神圣与不可侵犯的意蕴,“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这是一段鼓舞过中华民族奋起抗争的著名歌词,将极辽阔的国土以方寸的尺度计较,是一个民族必然利益所在。这叫毫无商量的余地。

  所以香港才要收回;珍宝岛才浴血一战;老山与者阴山才留下热血与豪情。

  为祖国而战,祖国的具体体现不就是国土么!

  土地是一种资源,但是一种不能再生的资源。土地变成土坯、砖瓦,再变成房屋,百年后或许又还原成土地;土地若变成水泥钢筋的大厦,变成坚固无比的坟茔、墓穴,再复原为绿草茵茵的土地,已是一种现代神话——所以珍惜土地,珍惜的也是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热爱土地,一如诗人艾青宣称的爱到双眼饱含泪水的地步,才有可能让土地宽容和接纳我们。

  我们毕竟来源于土地。忘了这一点,才是最大的忘本。

小古文: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一天,一只跑地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绘本:《爸爸的田野
远识33田《悯农》
作者:徐鲁      出版社:湖北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小河还在故乡静静地流淌。     爸爸的田野,     仍然是一年年青了又黄,     黄了又青……     多年之后我才知道,     我小时候看见过的那团白光,     是一座比我们的村子更大的村庄。     那是城市,是迷人的城市之光……     如今我已经来到城市里生活了,   但是我还常常怀念起爸爸的田野和我小时候的村庄,     那里还有一代代正在成长着的孩子。     他们和小时候的我一样,     快乐地徜徉在爸爸的田野里,     疑惑着、向往着大山那边的那团白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