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知道,如果作为封面,这一张图片会是很好的选择:工作照,艺术范,作品集,亲切,清楚。
可是,每一次在遇见绘本大师的过程中,我都会遇到被击中的那一瞬:一张照片,一句话。那才是我投入的开端。
这一次,我被这一幅打动:
艾瑞·卡尔,这个我们都如此熟悉的作家,此刻在镜头中放松、微笑。他不忌讳自己的白胡子和大肚子,他也不刻意用正装来强调某种气质,他如同邻家的老爷爷,装满了奇妙的故事,笑眯眯地随时准备和我们分享。
这个老爷爷今年已经88岁高龄啦。他为孩子们讲了一辈子的故事啦:

这罗列的只是他的大作中的一小部分,不过,即使你只读过其中一本,你也一定能感受到他对绘本创作的用心。“好书一定要有情感,再加上一点创意和设计,能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就是艾瑞·卡尔。
什么是有情感呢? 丰子恺先生有一本漫画作品叫《护生画集》,所谓“护生”,实际是在“护心”,要“去除残忍心,长养慈悲心,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事实上,好的绘本都在“护心”,《好饿的毛毛虫》也是如此。
想一想,如果是在日常生活里,比如在公园的小路上,在家里的窗台上,在花草的枝叶上,妈妈们和孩子们看到了一条毛毛虫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尖叫、恐惧、逃避、打死……这大概是常态,毕竟毛毛虫是大而丑的动物,很难讨人喜欢。可是,在艾瑞·卡尔的笔下,毛毛虫不是丑陋的,更不是被伤害的,而是可爱的,被呵护的。谁在呵护它?是读这本书的每一个人啊,是你,是我,是我们大家。
你看,整本书是不是一个第三者的观察视角?从一枚卵的出现,到每一天的吃食,到最后的结茧蝶化,毛毛虫就在我们的目光中慢慢长大。书页一点点加长,毛毛虫一点点变化,我们为它的饭量加大而欢喜,为它最后的大肚量而惊讶,为它独自在茧中而担心,为它华丽的变身而惊呼,孩子们就这样陪着毛毛虫一起成长,岁月静好,安乐你我。
掩卷深思,大人们应该会想的更多。每一个孩子不都是一条毛毛虫吗?他们都好饿好饿,既馋着美食,也馋着新知,无时无刻不在接受消化成长变化。他们会有青春期,如同作茧自缚,哈哈,可是,过了那个阶段,他们就会一下子长大,变成我们心中一直期望的大姑娘大小伙子,从此,海阔天空,他们越走越远;从此,岁月流转,又是一轮生命的成长。
所以,才有这样温暖的绘本吧:护一份幼小的生命,护一种成长的执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生命的脆弱所以感动个体的努力,因为懂得万物的美好所以感动个体的初心,做绘本是一种修行,读绘本是一种体悟。
这种慈悲在《小种子》中有充分的体现。











“一颗小种子,随风飘行。一路上,许多同伴因为恶劣的环境和不幸的命运丢掉了性命;侥幸落地生根之后,也常常由于天灾人祸,最后夭折;只有这颗看似不起眼的小种子历经千辛万苦,最后终于长大,开出了最美丽的花朵,歌唱生命。来不及过多的陶醉、享受,等到秋风再起,花瓣凋零,一批新的小种子又满怀梦想与希望,乘风而去,踏上新的旅程,开始又一轮的循环。生命就是这样,不断延续,生生不息;世界就是这样,短暂又永恒。”
何卫红的这段诗意描述符合她对绘本的理解:伟大的绘本都有一颗悲悯的心。这种主题的悲悯我们不陌生,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毕淑敏的小说《生生不息》、巴斯卡利亚的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都是在思考生与死、思考生命的往复和不朽、思考生而为人的艰难与美好。
这个主题也体现在另一本绘本中,就是《彩虹色的花》。

之所以把这本绘本单列来说,是因为在我的初见面时,觉得《小种子》和《彩虹色的花》太像了,在各自的主旨外都传递了生生不息的达观,而封面的局中设计和色彩冲击也很相似,略微翻翻,可以发现有的造型也相似,比如太阳微笑的模样,比如大地泥土的延绵。
但是,当我们仔细观看两本书时,就能更细腻的感觉到二者的差异,尤其是艺术创造上的方式差异。《小种子》和艾瑞·卡尔的其他作品一样采用了他擅长的拼贴画风格。关于这种风格,信谊图画书最有发言权,他们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拼贴画创作大赛,在宣传语中,他们这样介绍艾瑞·卡尔:“他挥洒大笔,亲自制作色纸,用来做拼贴原料。然后将这些色纸裁剪出有主题的图案,作为他图画书的每个页面。每张色纸不但色彩缤纷亮丽,还带着率性的笔触和丰富厚实的肌理质感,而且没有一张是重复设计的!刀剪的裁切造成硬边纸缘和柔软生动的色彩,形成了微妙的对比和丰富的趣味。”
艾瑞·卡尔擅长这种方式,并且热衷于演示自己创作过程,那作画的过程就好像是一种游戏, 拿起画笔和剪刀,抛掉一切条条框框,让想象力自由驰骋,就这么简单,就这么快乐。
“我的绘画形式全部是拼贴画,这不是我最早发明的。艺术家们像毕加索、马蒂斯都创作过拼贴画。很多小朋友也在家里和教室里面都玩过。实际上,许多小朋友都会说:'我也可以做到。'我认为这是对我最高的奖赏。"
看,这就是谦虚的大师,真正的虚怀若谷,也只有这样的宽厚才能写出《小羊和蝴蝶》这样的作品吧。
小羊生活在妈妈的庇护下,所以他惊讶于蝴蝶的居无定所和独立飞翔。他天真地认为,对自己好的,一定也对这位朋友好,所以他请蝴蝶留下来,接受妈妈的照顾,别再四处漂泊。直到风雨过后,小羊眼见蝴蝶和他不同的遭遇,又听蝴蝶说明必须飞到南方的理由,才豁然领悟到世界上原来有许多与自己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故事最后,小羊再也不会要蝴蝶留下来了。
有一种爱叫放手,有一种爱叫尊重。这也是慈悲心呢。这些不是通过说教来告诉孩子和家长的,而是用动物的故事润物细无声的来渗透的。是的,用动物来讲故事这也是艾瑞·卡尔创作的一个特色呢。”父亲喜欢动物,我继承他的嗜好,也热爱生物。我觉得全世界小朋友都可以区分小动物和大型猛兽。“你看,家庭教育也是这样影响着每一个人,艾瑞·卡尔也不例外。这样温厚的父亲也呈现在他的作品中,那就是《爸爸,我要月亮》。
身为爸爸妈妈,总难免有时会遭遇孩子类似这样“无理”的要求:请你把月亮拿下来给我!——面对这样的要求,你会如何应对呢?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可能会把双手一摊,对小宝贝说:摘星星、拿月亮么,这可实在是没办法的事情啊!更为实际的家长可能还会抓住这样的机会,试着为孩子上一堂关于月亮和星星的天文课。
但你会不会爽快地说“好啊,我这就去把月亮拿下来”呢?小茉莉的爸爸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孩子的请求。他找来好长好长的梯子,架在好高好高的山顶上,一步一级不停地往上爬。等终于够到月亮了,却发现它大得根本拿不走。于是,爸爸每天晚上耐心地等待月亮慢慢变小,直到足够小了才把它摘下来,接着小心翼翼地顺着梯子往下爬,直到送到女儿的手中:“拿着,我帮你把月亮拿下来了。”
童心,爱,美,这就是艾瑞卡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