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优雅美丽的女子叫佩特·哈群斯。这个名字你是不是觉得陌生?
这个女子创作了一本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这个名字你是不是觉得熟悉?
是啊,她就是我们熟悉的陌生人啊。我们和孩子一起在她的作品中开怀大笑,却说不出她的准确名字。
我想,她并不介意。如同她不介意自己的老去一样。她今年也75岁了,可是她的作品穿越国界、穿越时空,依然轻易便能激发起阅读者的快感。这,足矣让她自豪。
她是该有足够的自豪的。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绘本如此经典,以至于介绍绘本的书籍中都绕不过去它。这本主题并没有什么新意的图画书为什么会让佩特·哈金丝一夜成名了?是的,这是一本纯粹用图画来讲故事的成功范例。彭懿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有一段文字专门介绍这本书:
“说到图文关系,人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母鸡萝丝去散步》了。其实,它所以会被人们奉为经典,就因为它在画面里叙述了一个文字里并没有提到的故事,让文字与图画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比照。整本书十四个画面,一共只有32个单词。如果单看文字,这本书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母鸡萝丝去散步/穿过院子/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垛/经过磨面房/钻过栅栏/从蜂箱下面走过去/回到鸡舍,正好赶上吃晚饭——似乎一切正常,只不过是一只母鸡在农场里兜了一个圈子,但画面里出现了一只狐狸。于是,母鸡散步的故事就变成了一个狐狸追母鸡的故事,正如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里所说的那样:《母鸡萝丝去散步》叙述的重点在于隐藏在文字背后的事实。”
这就是《母鸡萝丝去散步》的美妙,但美妙的不止这一点。当这种巧妙的图文被孩子充分理解时,当孩子们为母鸡的淡定和狐狸的狼狈而大笑时,阅读的美妙才真正体现出来了。正如彭懿在推介中描述的那样:
“佩特·哈金丝是一个真正吃透了幼儿心理的人,她把这个无声的故事变成了一个笑声不断的故事,她甚至还给孩子们设计好了笑的时间,一共有七次!不信你看,当钉耙砸扁狐狸的鼻子时,你会笑!当狐狸一头栽进池塘里时,你会笑!当狐狸扎进干草垛里时,你会笑!当狐狸被面粉埋住时,你会笑!当狐狸摔到手推车里时,你会笑!当手推车载着狐狸撞翻蜂箱、狐狸被蜜蜂追得抱头鼠窜时,你更会笑了,而且一笑就是两次!”
是的,孩子们会笑,大人们会笑,所有懂不懂绘本的都会笑,这正是刘绪源老师所看重的绘本阅读的趣味性。他说:“审美的落点是愉快”,并进一步解说:
“六七岁以前的儿童,他们所有的思维,都用一种近乎审美的方式。他们以浑然一体的眼光看待世界,整体地直观印象式地把握一切,不作抽象的概念性思考,对万事万物注入自己的情感。……这时的儿童审美,其实就是想象,所以要提供大量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发展和满足的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有意味’而‘没有意思’。……‘意味’是指审美的乐趣,也就是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与充实的美感。“
这种对意味的重视也体现在佩特·哈群斯的其他作品中。比如《金老爷买钟》。



金老爷家的四座钟,时间都不一样。门厅的钟是4点20分,阁楼的钟是4点23分,厨房的钟是4点25分,卧室的钟是4点26分,怎么办呢?金老爷很苦恼,请了钟表师傅来检验,结果却是每座钟都准。
为什么?这就是佩特·哈群斯的匠心所在。简单的故事,却有着小小的悬疑和趣味盎然的推理思考,缓缓地叙事中又有着一贯的幽默。
当然,也有着她作品中一贯的明快色彩和装饰画风格。
色彩明快这一点曾被美国纽约日报书评提及:这是一出洒满阳光的喜剧,是的,是夕阳光,谁头一次看到它时都会被它暖如夕阳的颜色迷住。橘黄、橄榄绿以及朱红,都被完美和谐统一在一种偏黄的暖色调之中了,佩特·哈群斯自己也曾经说过,她最喜欢黄色。
装饰画风格这一点呢,要先来做个小学习。来自百度百科的介绍是这样的——
”装饰画(Decorative
Painting)是一种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装饰画的起源可以追潮到新石器时代彩陶器身上的装饰性纹样,如动物纹、人纹、几何纹,都是经过夸张变形、高度提炼的图形。“
好吧,讲真,我并没有因为这段文字而明白装饰画风格是种怎样的风格,当然,这也不影响我对佩特·哈群斯绘画风格的整体感知:确实很特别,很美丽。
你看母鸡萝丝的形象:
“既像剪纸,又像刺绣或是毛衣上的图案,萝丝的头、翅膀及尾巴是黄色的,身体是朱红色的,还用黑笔在翅膀和尾巴上画上了羽毛状的花纹,在身体上画上了点点。”
你再看树的模样:
笔直的树干,对称的枝条像麦穗,像喷泉,黄色的背景充满了阳光的味道,若有风拂动枝叶。
你也可以看看猫头鹰的样子:全身黄褐,耳朵尖尖,眼睛圆圆,身体被用剪纸的方式造型,而锋利的爪子紧紧抓住树枝,那树枝上却开满了花,这是一只喜爱热闹的猫头鹰啊。
这种细腻生动的刻画功力来自于她的专业背景。自幼喜欢画画,16岁那年获得了当地一家艺术学校的奖学金,三年之后进入利兹艺术学院深造,专攻插画,并获得国际设计证书。毕业后,哈群斯到伦敦一家规摸相当大的广告公司担任艺术指导。1965年她随丈夫被派驻到位于纽约的美国分公司,在麦克米兰出版公司一位编辑的建议下,她写出了《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1968年出版的处女作让她一举成名。
人的经历对创作的影响不止于此。生于英国约克郡,从小与乡间田野、林间动物为伍,深爱大自然——这些也都体现在她的作品中。《晚安,猫头鹰》就是这样一部有着明显个人风格的作品。
这本书说的是一只猫头鹰想睡又睡不着的故事,用了绘本常见的并列式推进的内容安排形式:猫头鹰准备睡觉了,可是嗡嗡嗡蜜蜂来了,喀吱喀吱松鼠来了,娃娃乌鸦来了,嘟嘟嘟啄木鸟来了,啾啾啾云雀来了……各式各样的小动物一拨儿接一拨儿的来到她身边的树枝上,发出各种各样的叫声。唉,可怜的猫头鹰。
一天就这样在吵闹中过去了,夜幕降临,猫头鹰的时刻来了,看,复仇者出现:所有鸟类都相依相偎的安睡了,猫头鹰精神奕奕振翅高飞,尖声大叫,准备开始它夜晚的猎游。——呜呼!我睡不成,大家都别想睡!
这样的孩子气,这样的合乎情理又出乎意料,正是绘本阅读的乐趣啊。而文中各种动物逼真的形态,各种细节的变化,又十分依赖于作者的观察体验。黄筱茵这样点评道:“这个夏日的故事随着大树的枝杈层层展开,退一步远远看去,动物们集体居住的大树好像是一栋居民楼,而楼里的居民就是过着这样纷纷扰扰的但是又乐趣无穷的生活。”我想,这样纷扰而充满乐趣的田园生活应该有着佩特·哈群斯早年生活的印记吧。
佩特·哈群斯创作了很多绘本,可惜国内出版发行的并不多。
夺得英国最负盛名的凯特•格林威奖的首奖的 《THE
WIND BLEW》就是一部很好但还没有中文版的书。我们期待她的更多的作品来到孩子们的阅读世界。
文章写到这,我突然想起一首诗——
“ 我多么希望,这几行诗
忘记它们自己是一些字,
而成为湿润的林荫道上的树木、
天空、清风和房子。
但愿翻开书面,
就像打开一扇窗,
能听到鸟鸣,看到光亮,
闻到生活气息的芬芳。”
这不正是佩特·哈群斯和她的作品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