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思远读了不少文学的故事绘本之后,我意识到,阅读的面还应该更广泛,于是,在当当搜索了关于历史的、地理的、音乐的等学科的绘本,这其中也包括了哲学绘本。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读给小屁孩听的哲学绘本。
哲学,这是一个听起来比自然科学更陌生化的名词,带着高大上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但在我看来,阅读如果说是带孩子认识生命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的话,哲学阅读是其中最核心的环节。因为,哲学要回答的是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被称为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当然不是思远妈妈能解答明了的,也不是读几本绘本就能让孩子明了的。但是,好的绘本是桥梁,它能搭起一座桥梁,让孩子通往“明”。
在我选购和阅读的几套哲学绘本中,我最喜欢的是耕林童书馆编辑的这套大师经典哲学绘本,而其中的一本就是《擦亮路牌的人》。
我喜欢这本书的封面。深绿色的主体色调,沉静。人物的造型简洁,那双眼睛就成了整个封面的亮点。真的是亮点,圆圆的,像刚做出的弹珠,还从未经过摩擦般圆润;亮亮的,像刚被打磨的黑珍珠,泛着晶莹的光——这样的一双眼睛,原本是属于孩子的,出现在一个成人的脸上,多么让人惊讶,多么让人好奇。而他肩膀上轻盈的红色天马,抖动着翅膀,如同火焰一样,从哪里来的呢,也让人惊奇。带着这样的好奇,我们翻开书吧——
这是挺特别的环衬。因为,它是这样的充实,满满的内容,这在环衬中很少见。环衬中多的是单纯的色彩或简单的图案,而这一幅几乎说了一切正文中的话。你们看,故事的主人公——一个油漆工或者清洁工站在打开了书里,背靠着一把大提琴,在书的外面,是一架梯子和一辆自行车。踏实和浪漫,在这里奇妙的融合在一起,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也被同时呈现——主人公的眼神还是那么明亮,身体语言告诉我们:哦,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吗?哦,等我们读完了你的故事,再来和你讨论吧。
这是扉页。素雅的白色底子,简单的素描头像,依然明亮的眼睛,俏皮的手势——呵呵,你在说:点开,继续吗?好的,我们继续: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大门打开,你骑着车子开工,嘴角轻扬,你享受这份工作是吗?
果然。你是一位出色和勤奋的清洁工,好样的!啊,这时,你害羞了,当你获得表扬的时候。我看着你的大鼻子和圆脑袋,倒是想起了另一句话:认真工作的人是美丽的。是的,就是这样的。
当然喽,生活总是充满意外,你遇到的意外就是: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像每个孩子一样快言快语,他只是在表达自己的疑惑,却让你看到了自己的无知。
无知的人多么多啊,他们更愿意继续无知下去,继续在熟悉而单调的生活中找乐子过日子。可你不,你充满期待的开始要为自己做点什么了。你扔下硬币,眼神和孩子一样充满光泽,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做些什么呢?
哦,原来你要开始“了解”了。了解的途径有很多,你阅读,你聆听,你做出计划,你付诸实践——你在音乐厅里,微笑起来!你觉得还不够,你要做的更多:你把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了。每个夜晚——最难的就是这样的坚持啊,如同花婆婆的坚持一样,我们能做成的美好的事情,都是时间之功。你慢慢听懂了音乐,你学会了哼唱旋律,你甚至熟悉了所有著名的音乐家。你的生活有改变吗?
当然。你看
这幅画面,与前面的场景分别开来——背景是彩色的,红色的天马飞在半空。因为音乐,你的心灵也变得丰富、灵动。你依然轻扬着嘴角,身心舒展。
可你觉得还不够,你还记得自己那天扔硬币的另一种选择:了解文学家。好吧,作为一个文科生,我知道你即将要面对的是怎样繁多的书籍和怎样复杂的表达,我也知道你一定能用自己的笨方法把这些问题都解决掉。
是的,你用的就是笨方法:一本一本的认真阅读,一个一个的仔细琢磨,不囫囵吞枣,不自欺欺人。如同你走进音乐一样,你依然在每个夜晚坚持阅读。想想那个场景其实很美:悠扬的乐声,有灵魂的文字,手指与纸张的抚摸,而你的眼神明亮。
那匹马又来了,从透明到充满质感,那是你思维的天马,它越来越丰满了。而给这匹马滋养的是什么呢?你说:真遗憾,没能更早点儿就开始读书,现在才明白。哦,不,我喜欢一句话:永远都不晚。读书,尤其如此。只要开始阅读,永远都会成长自我。
我喜欢书中对阅读感受的那段描述:书中的文字使他时而沉默不语,时而激动不已;让他深思熟虑,也给了他勇气、快乐和悲伤。读书,是给自己很多种生活的方式经历,身未动,心已走遍千山万水,人已体悟千滋百味。多好。
我喜欢这幅画:大提琴就像一条船,翻开的书页就像波浪,它们一起推动着你往前走。沉静的,温和的。你要走到哪里去呢?
走到人们的目光里去啊。那些目光同样闪亮:居然还有这样的人!他们欣赏你,你是有文化的清洁工,你是会清洁的文化人,这多么特别啊。
可你从未意识到自己的特别,你依然在工作时把路牌擦得铮亮,在下班后读书听音乐。你慢慢老了,却越来越像个绅士了:头戴礼帽,举止温和,言谈有识。
你习惯了自言自语的发表评论。我知道,那些话是从你心底冒出来的,是自己长了翅膀从你嘴里飞出来的。它们飞啊飞啊,为你带来了很多跟随者。这有点像什么呢?无心插柳柳成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锥立囊中其末立现。
我喜欢的却是你淡定从容的态度。我喜欢的却是你还是你的坚持。放弃做教授,只要做路牌清洗工。你傻不?

莫妮卡·菲特女士:
您真的认识《擦亮路牌的人》中所讲的那位清洁工吗?可是在我的周围,为什么没有这样的一个人?
我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很忙,他们没有闲暇的时间和心情去顾及音乐与诗歌,除非这两样东西能为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我看到街上的清洁,都是上年纪的伯伯和奶奶,叔叔他们瞧不起这种工作。不过,我的一个哥哥说他不在乎去干清洁,他不认为一个人工作的内容能代表什么,可最后他却忙于一场很重要的考试,听说那个考试能为他带来稳定的工作。哥哥上过大学,他的爸爸妈妈和所有亲戚朋友都认为如果哥哥真的出现在清洁队伍中,对他个人和家庭都是灾难,虽然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灾难,但就是觉得很不爽(啊,忘记啦,不爽这个词,是被妈妈禁止的)。
我爷爷总是说,为什么他当年能安心的在工厂工作,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却朝三暮四,每天就是抱怨,上班也是应付差事,完全找不到乐趣。这个问题,我也回答不了。我只是发现,我的叔叔似乎稍不顺心就变换工作,而且他每天都担心房子和婶婶(未来的),他说他对未来没有把握,觉得一切都是暂时的,他的生活没有变化就会一片黑暗(可是,为什么您书中那个清洁工却说:“不需要变化”呀?)。
好在我要比叔叔幸运,因为我不用去担心将来,爸爸妈妈已经为我安排好了,上最好的幼儿园——上最好的小学和中学——上最好的大学——出国——找个体面的工作——结束。
其实,菲特女士,我有点不相信,音乐和诗歌真的有《擦亮路牌的人》中说的那样好吗?我也有学钢琴,妈妈经常急急忙忙地拽着我去上课,可我为什么就没有感觉到快乐呢?音乐使我不能陪爷爷去放风筝,不能和朋友玩的尽兴,不能养昆虫(这才是我最想干的)……总之,音乐很讨厌。
至于诗歌呀,我的一个老师教过我一首,只有17个字,读起来很顺口。可是妈妈听了之后,却哈哈大笑,说这根本就不算诗歌,因为她没见过这种格式。
我也没有听过音乐会,妈妈说那里门票很贵,我们还要还房子的钱(人为什么会欠下房子的钱?这个房子表面上给我带来温暖,实际上却吞掉了爸爸妈妈的很多东西)。有些小剧场的戏曲很不错,我想去听,但妈妈说她听不懂,但是,我为什么懂啊,妈妈真笨。
哦,已经晚上九点啦,我得睡觉了,那个钟表对我看管的很严。再见,菲特女士!
中国大城市小孩
现在,让我们回到环衬时提出的问题:在现实的生活里保持精神生活,这容易做到吗?这可以做到吗?我想,你已经知道答案:不那么容易,但我们都能做到。
高晓松有一句很有名的话:生活中不仅有现实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
这是这本绘本最好的注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