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2015-03-27 10:22:59)
标签:

育儿

绘本试读

平的故事

分类: 绘公益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一只黄色的鸭子,这是我们的主角。关于鸭子,我们不陌生,关于作者,嗯,我得百度一下。于是,很惊讶的发现: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这个作者居然很有名,在绘本史上如此有地位,这本《安格斯和鸭子》是图画书史上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绘本,被称为“奠定绘本基础的作品”。有兴趣的家长不妨买来看看。

    而我的第二反应是,这位作者应该很喜欢鸭子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平的故事》。

    谁是平?自然是画面中的这只黄鸭子。你看他好像在飞奔,发生什么事了?这时,不妨让孩子们猜一猜。背景很美,让读过唐诗宋词的爸爸妈妈们一下子会想起很多句子: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的,这是一本外国人写的中国故事,有很强烈的中国风。

   这种中国味从主角的名字上能体现出来,从故事发生的地点能体现出来,从人物的衣着打扮上能体现出来。当我们在阅读国外绘本的时候,外国人也在好奇着中国。东方,是一个神奇的字眼,我们大可自豪。

   扯得有点远。让我们翻开书页,来到扉页: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一页选择了黄色呢?孩子们很快大声的说出原因。是的,绘本没有闲笔,种种呼应也是巧妙之一,这里的黄色铺展是与小鸭子的颜色相呼应的,如同《好饿的毛毛虫》扉页呼应彩色的洞洞,《花格子大象艾玛》的扉页呼应斑斓的色块,这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
   在这一页,我有一个问题:小鸭子这是在做什么?从前到后,我翻看了几遍绘本,没有找到这个细节图,这个问题留给咱们的爸爸妈妈和孩子们来自由发挥。

   故事开始喽: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这一页里,信息量很大,我说几个孩子会有疑问的地方:

  1、鸭子的家好大啊。——这是因为鸭子是群居动物。

  2、为什么船头要画眼睛?——因为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只有鱼不会淹死在水里,而出海航行的船最怕的就是沉船。为了祈求平安出海,就把船画得像条鱼,在船头画上鱼眼。在外国也是这样,在很多帆船前都会雕刻一些波塞冬或美人鱼等的雕像,也是因为祈求平安。

  3、什么是搭桥?——可以找本书和尺子做演示,更直观。

  4、鸭子为什么要走下船?——放养的鸭子更健康。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这一页有几个细节可以带着孩子观察的:

 1、这张和上一页有什么关联?——一上一下,一出一回,出去的时候很从容,嘴巴闭着,回来的时候很快速,嘴巴都张着,脚掌也踮起来了。

 2、为什么鸭子都走得飞快呢?——怕挨打啊。我查了一下鸭子的习性,上面说鸭子性情温顺,胆小易惊。绘本创作果然不简单,一切皆有出处。

 3、船夫打的很疼吗?——看船夫的表情,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没关系,先让他们随意说。

 4、扬子江在哪里?——百度上有这样一段话:扬子江(the Yangtze River)是长江南京以下河段的旧称。由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最先接触的是扬子江这段长江,听到的是“扬子江”这名称,因此“扬子江”(the Yangtze River)成了长江在英语中的称呼。这样的解释,正好可以和绘本作者所处的年代对应了。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绘本的叙述是有内在节奏的,和音乐的节奏感很相近:起调平,中间起伏,缓急交织,结尾平和。在这一页,故事进入转的环节:鸭子们上船的远景和平扎猛子的近景形成一种紧张的对比,让读者恨不能喊一嗓子提醒平;船只远去的背景和平绝望的飞奔形成了第二次冲击,加油,加油。

   这时,孩子会问一个问题:难道船夫没发现平没上船吗?是啊,正常情况下,船夫会一一清点数量的,我们要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个情况呢?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黑色的大量运用,渲染了一种孤独哀伤的氛围,两页之间,已是一天一夜。引颈观看的不舍和自我拥抱的孤单,让平明白了什么呢?是的,他明白了自己的心,明白了家人的重要性,明白了家的美好。所以: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寻找的历程开始了。这个过程从写作的角度来说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文似看山不喜平嘛。

   这里,大家可以为孩子做一个停顿和引导:小鸭子能顺利的找到家人吗?为什么?他会遇到危险吗?会有哪些危险呢?如果你的孩子读的书和浏览的音像素材多,他可能会借用:平遇到了大狼狗;平掉进了陷阱;平被猎人抓到了;平变成烤鸭了……诸如此类的回答,都是绘本阅读的口语训练的一个成效,展开联想,会越说越好。

    那么,平会像大家说的那样吗?他遇到的第一个难关是:江船无数,却过尽千帆皆不是。平伸长了脖子和身体寻找,却没有找到他的家。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然后,他遇到了第二个危险。他看到了捕鱼的鱼鹰。很多孩子可能没在生活中见过这个场景,怎么办呢?我们有度娘啊。

  


   可是,看了这个场景,孩子可能还会和我一样迷惑:鱼鹰又不吃鸭子,这怎么能算是危险呢?让我们回到图片:你们看,鱼鹰飞快的掠过水面,像箭,平被鱼鹰们包围着。将心比心,你会害怕吗?是的,平也会,这是对陌生的恐惧,也是对速度的恐惧,更是对孤独的恐惧。怎么办?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平一个猛子扎到了水底。然后,探出头来。你看,两页之间,一进一出,故事又往前推进了一层,场景变换,风格变换,就像电影镜头的推进一样,节奏快,过渡却很自然。

   这时,平发现了美味。唉,吃货的悲哀就是容易忘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啊。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波折陡起,哗啦啦,好大的动静,一个孩子掉在了江里,表情惊恐,把平也吓了一大跳。不过,平是真饿坏了,这时想着的还只是吃,你们看第一幅图中他的眼神的方向:啊,米糕。他冲上去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江水中为什么有红色的波纹?此时距黄昏还有很久,这不是半江瑟瑟半江红。二,孩子身上为什么绑个桶?文字和图片告诉我们的好像是,这是当地的一种玩法,渔民把孩子的身上绑个桶,这样就不担心他沉没了。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平吃到了米糕,却沦为了俘虏。画面上再次形成几重对比:男孩的表情由惊恐变为欢喜“这下有玩伴了”,鸭子的表情却变得焦急“放开我”。他在挣扎,再与旁观者的表情做对比,大家是不是有一种悲哀感?其实我们在动物园里也是这样的,以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就感觉很让人悲凉了。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这时,孩子们向我提出了一个让我头昏的问题:为什么他们穿的都是蓝衣服啊?

   好吧,我们继续来涨知识吧:

   “古代最初使用染布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染成的。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在我国民间以蓝靛治疗腮腺、治毒疮、清热解毒、驱蚊,因此,人们穿上蓝印花布衣服、制成蓝印花布的帐帘、棉被、带上蓝布头巾、包袱皮、手帕,小孩子玩蓝印花布制成的玩具,都能起到消毒作用。”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这两张图形成了一种令人心痛的效果,孩子的善良和成人的现实,形成比照。大家注意这时孩子的手势和鸭子的表情,后面有对比。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故事达到高潮了。鸭子被罩住了。死亡的威胁,思念的爆发,都在大与小、明与暗的画面中蓄势,这里有一段文字大家可以念得慢一点,缓一点,让情绪进入: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这是初晴前的暴风,慢慢读,可以带给孩子更多的阅读体验。

     平听到了一阵脚步声。谁来了?可以让孩子们猜一猜,这也是一种停顿,也是一种训练。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啊,是救星来了。
大家看鸭子的表情,还是在手中被紧握,此时的鸭子,放松,安静。而平在水中的姿态,让人含笑着想落泪。飞奔,叫喊!那是自由的节奏。那是新生的快乐。他的身子往前冲——一般而言,绘本这里不是无心之笔,下一页一定是可以呼应的,他一定看到了什么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作者还不肯让惊喜来得直接,还在给我们设埋伏,这时我们可以控制住语气,把文字读得紧张又无奈,让孩子们忍不住进入:快点,快点。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啊,终于赶上了!平的屁股还是被打了一下,他的嘴巴张大了。大家猜一猜,他那是在发出惨叫吗?不会的啦,你看船主人的表情,嘴角上扬,眼神温柔,这是意思一下啦,哪里舍得真打,而平长大了嘴巴,更可能是在欢呼:我回来啦!而我特别喜欢绘本上那些鸭子的模样:向前看!也许在他们的心目中,平是个英雄呢,勇敢者的流浪,冒险家的奇遇,多么让人羡慕啊!

   《平的故事》——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这是古今中外的戏剧文学影视作品都喜欢的结局:大团圆。这时,我们的脑海中是不是会应景的想起那首歌: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是的,即使是一个外国人画的绘本,即使是一段民国的背景,即使这个绘本在70年前诞生,他仍能触动我们每个人。那只是因为,家与爱,不分国界,跨越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