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零脂肪、不加糖?揭秘食品广告中的小心机!

(2018-01-16 17:35:20)
标签:

杂谈

美食的诱惑,总是令人难以抵挡。但现在有「要吃得健康」意识的吃货,也越来越多。


有这样的意识是好事,可不少人还是处在「会吃不会挑」的阶段,再加上商家颇有心机的宣传策略,让很多人无意中吃进了好多糖、油和热量,还以为自己吃得挺健康。


买食品零嘴儿的时候,到底怎么做,才能既照顾了味蕾也照顾了健康?


相信看完文章后,你将不再是个只会看生产日期、价格和买家评价的吃货,而是进阶成为一个讲营养会扫货的健康美食达人。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30/11/57b43307a5000000_660x483.png

真的是「零脂肪」?


不少产品会在包装正面的显眼位置标注,「零脂肪」「无反式脂肪」等字样。这还真不是假话,可其中包含着「惊人的真相」。

不妨来细看一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


拿现在市面上非常多的零脂肪乳酸菌饮料举例。人家没撒谎,的确没有脂肪,但是请看看糖的含量。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29/14/57b30ea8b0800000_600x319.jpeg

干了这一瓶,20 克糖轻松进肚子😂。

膳食指南建议的是:每天摄入这样的添加糖别超过 50 克,最好别超过 25 克。


而真正健康的纯牛奶,配料只有生牛乳一种,所含的碳水化合物也是牛奶中天然自带的,高下立判。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29/14/57b30eb72c400000_372x233.jpeg

真的不含反式脂肪?


油大(脂肪含量高)的零食,通常特别香,比如甜品、薯片、豆干……起酥油、氢化植物油、人造黄油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不信看看一款常吃的酥脆零食的成分表。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29/14/57b30ec09cc00000_570x215.jpeg

脂肪含量 14.4 克 / 100 克,和肥瘦相间的羊肉相当,热量更是羊肉的两倍。


营养成分表最右一列,NRV(%)的意思是:占据一天推荐摄入量的比例。比如,吃掉这几片饼干,所含的脂肪占用了全天份额的 24%,将近四分之一。


不少人都知道反式脂肪酸对身体不好,于是会特意选购反式脂肪酸含量为 0 的产品。

这当然没错,但要提醒大家,即使标注为 0,也不能放肆地大快朵颐


根据国家标准:

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不高于 0.3 克/100 克,即可标示为 0。而为增进心血管健康,每天吃进的反式脂肪酸不应该超过 2 克。


嗯嗯,还是记得先算算。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30/11/57b4343451000000_684x457.png

真的没有添加糖?


包装袋上的大字写着「不添加蔗糖」,配料表上的小字中,麦芽糖浆赫然在列——麦芽糖浆也是糖哟~


白砂糖、蔗糖、XX 糖浆、葡萄糖……如果配料表前几位出现这些成分,这个食物的糖含量一定不会低。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所用配料需要按添加量由多到少的顺序递减排列。如果上面提到的糖排在配料表的前几位,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货真价实的「糖衣炮弹」。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30/11/57b433f222000000_743x173.png

把人们熟悉的某种食品配料换成同一种类但相对陌生的,再加上语言的渲染,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更健康 / 营养 / 天然的错觉。


不能怪商家,这是种营销手段,而且并没有虚假宣传。但想做个健康聪明的吃货,有必要知道这里的小心机。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30/11/57b43329ed000000_611x403.png

有多少热量,你心里没数吗?


营养成分表的第一位就是食物的能量。


先给几个参考值:

对于没有减肥需求的轻体力劳动者来说,男性一天要吃够 2250 千卡的热量,女性则是 1800 千卡。

一碗米饭的热量大约是 200 千卡。

一个汉堡大概是 590 千卡。

五片夹心饼干有 300 多千卡。

一瓶可乐则是 215 千卡。

快步走上半小时,大概能消耗 100 千卡左右的能量。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记得看看能量的单位,是「每 100 克」还是「每份」?1 份有多少?1 包有几份?


另外,我国规定能量的标示单位是千焦,这个数值除以 4.18,才是更加常用的千卡。

好了,有了这些数值做参考,我们来看看某消化全麦饼干的营养成分表。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29/14/57b30ef510c00000_570x215.jpeg

一不留神吃上 6~7 片(约 100 克,还不到一包的三分之一),就等于吃掉了 480 大卡,得,相当于两碗白米饭下肚。


标注「富含膳食纤维」「天然材料制造」,看似纯良无害,真实面目却是「胖你没商量的热量炸弹」。

https://staticssl.gotokeep.com/misc/2017/09/29/14/57b30efd0f000000_640x356.jpeg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对食品的套路有所了解了吧?


这回过节去采购的时候,不妨实践一下。不是说不让大家买了,而是让大家吃起来心里有点儿数。

人这辈子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肚里的食物,另一个是藏在脑中的智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丁香医生」,作者:兰晓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