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教学反思

(2014-11-05 23:46:36)
标签:

教育

分类: 王云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教学反思

深圳市光明新区高级中学   王云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跨膜运输的实例》中的部分内容。因为是借班教学,怕给授课学校的正常教学造成影响,所以课前与上课班级的任课教师进行了沟通,他们希望能够用1课时完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基于这个出发点,上课地点只能在实验室。如何既能兼顾到探究实验的完成,又能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便成为了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从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学法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

 1 背景   

     设计思路以《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实验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顺序安排上让学生先动手实验再引申到理论分析,彻底颠覆了常规的教学设计形式。教学方法上采用了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一次大胆的教学尝试,课堂上除了用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外,还设置了问题串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也不再是先接触理论,后进行验证,而是先实验得到现象,再透过现象溯本追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反思

 2.1 自我肯定之处

     上完这节课后,师生的教学情况是令人满意的,基本上达到了课前的预期目标。本节课的优点比较突出,也出人意料之外:

   利用“包饺子时用白菜做馅需要放一些盐,凉拌黄瓜时拍碎黄瓜也需要放一些盐,但放盐后一段时间会有水出现,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作为本节课的引言,从学生的亲身生活体验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这个情景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无论学生学习能力是高还是低,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觉得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一次尝试这种先实验得到现象,再透过现象溯本追源的教学模式,也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积极性,课前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尽管绞尽脑汁,但使整个课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不免也小有激动,同时也享受了精心设计带来的乐趣。

2.2  需要改进之处

    但本节课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着力改进:
    由于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过高估计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探究实验部分课前预设时间为15分钟以内完成,但课堂上探究实验的实际完成时间为25分钟,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设范围,尽管自己已尽力调整,但仍然导致后半部分课堂比较仓促,整堂课有点儿虎头蛇尾的感觉。

    由于课堂上探究实验所用试剂不同,使用30%蔗糖溶液和使用50%蔗糖溶液的组别,在完成质壁分离实验后,使用50%蔗糖溶液的组别,质壁分离现象无法复原,由于时间的原因没有给学生进行解释。

                                                                                                                                     2014年11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