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读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有感

(2019-03-06 11:12:31)
标签:

转载

读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有感(一)

北桥中心小学   戈佳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要相信孩子》,在与这位令我敬仰多年的教育大师促膝交谈中,我感受到的是教育的力量,感受到的是生命在扩张,感受到的一位大师谆谆的教诲。

《要相信孩子》这本书中说,为了关怀儿童,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相信”一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我们所教授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无论是受到家庭还是社会风气的影响,这群孩子早早的就学会了撒谎。但是,我选择去相信我的学生。我班的束同学一直比较顽皮,父母忙于打工也从不管教他,经常跟着一帮大孩子玩,回家作业时写时不写。他每次找各种借口的时候,我都选择“相信”,所谓的“相信”,不是愿意被欺骗,我会一语道破他的谎言,但是补充一句:“老师还是相信你,老师也相信你会越来越好的。”不知是不是我的说教有了作用,这学期,他的作业上交情况越来越好。当我们发现某个孩子行为异常时,往往会采用简单和粗暴的办法批评和惩罚,其实,如果我们能耐心找到他们内心发生的变化和相信孩子,并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们,同时用和睦、关心的语气去和他们交谈,我相信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读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有感(二)

关于对学生的惩罚,苏霍姆林斯基坚信,“惩罚是一种‘祸福莫测’的不可靠的手段,还是不用为好。”“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有些教师尽量想通过直截了当的,似乎是最可靠的方法来改正学生的缺点。他们把孩子的弱点公诸于众,希望儿童以批判的态度评论自己的行为,‘醒悟’过来,然后努力改正。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教育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样对待儿童的心灵,就好比把他们最敏感的地方——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等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样做的结果是,儿童会很自然地起来保护他们自己,尤其是当他们确信自己有了痛苦而老师反倒觉得愉快时,更会这样。”

对于这段话,我已经无法用多余的语言去形容它。多么朴实的文字,多么深刻的教育哲学,直逼教育的本真。这,就是教育的经典。有了这些教育先哲的启发,我们在面对教育现实的时候,可能会增添一些教育的勇气和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像教育。

对于我的英语教学来说,学生面对很大的问题。也许,最多的惩罚手段就是罚抄,力求在罚抄中能够让孩子增强记忆。但是,久而久之,效果没有达到,反而让学生认为英语是枯燥乏味的,这真是得不偿失啊!

很多时候,孩子在我们不当的教学中被“逼”着孩子走向了教育的反面。如今想来,教育的关键是把学生心中强大的自我给树立起来,当孩子自己站起来的时候,教育就成功了。

 

读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有感(三)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指出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教师往往只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经验,更多的是痛苦的经验使我相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在实践中,他遵循的原则是: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对个体教育和整个集体的教育密切结合。

从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我懂得了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我们应该认真寻找孩子们的优点,给他们创造条件,挖掘他们的潜力,让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得到充分施展。我班的黄瑞同学是公认的差生,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差。但在某一次无意中,我发现她画图画的很好,本想着让她找点事做,就把出黑板报的任务交给了她。本来也不抱任何希望,但是她却让我很意外。她对于老师交代的任务很认真的完成。虽然她现在的成绩还是很差,但是学习态度却端正了不好,整个人也开朗好多。有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境界,我们眼中的孩子们可能要可爱许多,我们教育的情绪要平静许多,教育的视野要开阔许多,教育的智慧要灵动许多,教育的效果也要理想许多。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