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标签:
华祝青 |
分类: 教学设计 |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天长市谕兴九年制学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学习王戎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课题
1.出示图片,猜故事。
2.对比故事,说相同。
3.揭示课题,引启发。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
3.相互评议,读出节奏、情感。
4.多种方式练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
1.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运用所学方法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3.师相机出示提示,学生练说文意。
4.师生合作疏通文意。
(1)指名说一说。
(2)师生议一议。
(3)即兴演一演。
(4)尝试再“补充”。
(5)复述练说功。
四、再读课文,知人物
从“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等句子中,可以体会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1.讨论并指名回答。
2.师相机总结(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等)。
3.多看,多思,就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生活中你有这样的体会吗?
五、拓展延伸,读“一类”
出示《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自由朗读古文。
1.挑战闯关:“文言秀才——文言举人——文言进士——文言状元”。
2.根据注释,猜测大意。
3.学生探讨,概括杨氏子礼貌、机智、聪慧等品质。
4.引导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有关描写人物机智言论的篇章,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六、总结,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王戎不取道旁李》。
2.运用学过的文言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有注释版本的《世说新语》,将其中有关人物机智言论的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5
王戎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