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2019-10-15 15:48:10)
标签:

鲍捷

分类: 教学设计

 

             天长市金集小学   

教材解读:

戴嵩画牛》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短文,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错误的故事,赞扬了牧童率直不盲从,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以及杜处士敢于面对错误,虚心谨慎,勇于接受批评的优秀品质。课文两个自然段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课文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体现了故事中人物的神情状态,有助于烘托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展开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音及注释读准字音,读通文意写好一个生字

2.能抓住描写人物形象的词句,想象故事细节,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熟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对文中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通读——知文意

1.出示几幅斗牛图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请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注音和注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

预设强调读音意思。

齐读第一句,注意读准三个多音字。

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正音。

预设强调读音和意思。

5.齐读课文

6.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要求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同桌讨论。

预设共同探究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两句的意思。

    7.指名说说全文的意思。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趣读——入情境

1.文中出现了哪主要人物?

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写杜处士句子,用~~”画出牧童的句子,再圈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词句。

2.指名说描写杜处士的句子一个词说说他是怎样对待《斗牛图》的。指导读出“尤所爱”的感觉。

3.杜处士“尤所爱”表现在哪?想象他可能什么时候带着?

尝试表演读杜处士对《尤所爱

师范读,生齐读。

4.指名说描写牧童的句子一个词说说他表现

5.指导读好牧童说的话

6.牧童拊掌大笑什么样子的?试着演一演,边读边表现出牧童的神态和动作。自由练,再指名尝试。

7.师生配合读

8.面对牧童的质疑,杜处士也笑了。你觉得他是怎样笑的?试着说一说杜处士的表现和话语。

9.同样笑,牧童是“拊掌大笑”,处士是笑而然之这两处能不能换一换?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关注文章内容。

预设2:关注人物身份。

一个字刻画了两个鲜活的人物,作者的语言是多么的精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主要采取了学生自主朗读与教师范读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知课文的朗读停顿,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语感

想象——讲故事

1.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讲故事要求

1)故事内容符合原文意思,不要遗漏情节。

2)每个人都用讲故事的语气和声调,先自己练讲,再流利完整地讲一遍给同桌听。

3)如果你能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加入合理的想象,相信你的故事一定更加精彩!

2.指名讲故事,交流评价。

3.作者在讲完故事后,引用了一句古语,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齐读后试补充填空: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

  )当问(  )。

4.小结并再读全文。

【设计意图:讲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表现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课后拓展

转换角色,分别以牧童、杜处士和苏轼的口吻说说故事。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杜处            《牛》             牧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