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的天地里诗意同行
(2017-03-31 10:03:48)
标签:
董秀清 |
分类: 计划总结 |
——天长市董秀清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2016年度工作总结
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课程,诗意的语文给了语文教师诗意的梦想,而语文名师工作室则是有梦想有追求的语文教师的诗意集聚地。2016年,天长市董秀清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秉承“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以语文教学和研究为载体,以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整合资源、强化管理、团队培养、整体提升,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名师队伍。一年来,我们这个学习共同体踏一路歌声,撒一路欢笑,工作室的课堂上涌动着诗意的灵性,洋溢着的诗意浪漫,弥漫着诗意的芳香,澎湃着诗意的激情。
一、专家引领明方向
工作室说: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和谁在一起!
建设感悟:
面对如火如荼的语文教学改革新局面,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在碰撞中激发力量,或在反思中不断成长?这都是工作室该思考的问题。网上流行着这样句话: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你和谁在一起!因此,工作室的各项工作都需要高屋建瓴的专家的倾心指导,为此,笔者倾心学习滁州市胡晓燕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管理模式、运行方法和活动类型。在研修学习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更把学到的先进理念用于指导自己工作室活动的开展。同时工作室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进语文专家,提升认识,走出参观学习,拓宽思路,让成员辨明方向,深度思考。
活动纪实:
为提高工作室成员的语文理论素养,2016年11月,工作室奔赴铜陵参加滁州市第三届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观摩教学展示,聆听专家讲座。高层次、高规格的活动让与会教师豁然开朗,明晰了教学方向,提升了理论高度。为观摩学习优秀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先进的工作理念和精彩活动,2016年4月,工作室组团赴全椒二郎口小学参加滁州市胡晓燕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动,聆听名师课堂、投入现场互动、思考教学困惑、放飞教育梦想、收获智慧源泉。精彩的观摩学习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既提高了工作热情,又开阔了教学眼界。
二、磨课评课练真功
工作室说:
语文教学,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需要“贴地而行”。
建设感悟:为促进工作室每个语文教师的快速成长,培养更多青年骨干教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名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力量的教师梯队,工作室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磨课、评课活动,充分发挥团队的指导作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例研磨评议活动,让老师们在研磨中发现问题、解剖疑难、明晰思路、优化课堂,让语文老师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贴地而行”,从而回归课堂本真。工作室成员经过这一番番激烈又真诚的课堂智慧“交锋”之后,因醍醐灌顶、拔节成长而满怀激情和希望。
活动纪实:
2016年4月,为迎接天长市小学语文基本功大赛,提高工作室参赛成员的专业素养,工作室组织参赛成员开展磨课活动,工作室林贤明、张敏敏两位年轻语文教师通过现场说课、课堂教学、才艺展示、粉笔字几个环节进行赛前模拟练习。工作室指导团队对三位参赛老师的说课流程、教学设计、才艺展示及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诊断,提出意见,帮助改进。指导团队的指点评价,似沙里淘金,实践与理论相容,角度与方法并生,令参赛教师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经过磨砺,在比赛中,两位老师均荣获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016年9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西湖小学开展教学研磨活动。工作室董秀清、张银岗两位成员执教,两位老师用他们对教材的解读和把握,演绎了两堂各具特色的课堂。董秀清将代表滁州参加安徽省教学展示活动 ,张银岗将代表工作室参加天长市教学研讨活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市级公开教学增色添彩,工作室名师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与执教老师展开了多角度、多方面的 “对话”,有关于教材解读的深入浅出,有关于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有关于教学目标的简洁到位,有关于课堂理答的机智面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你质疑我解答,你“抛砖”我“引玉”,你精心提点我思辨跟进。现场观摩老师也凝神静听,且观且思,或挥笔记录赏花开花落,或置身课堂观云卷云舒。
三、课题研究促发展
工作室说:
课题研究,是语文教师实现快速专业成长的“推进剂”。
建设感悟:
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为此工作室以名师的教育教学特色和研究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共同智慧为依托,申报立项了省级心理健康课题和市级语文课题,要求每个成员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并以论文、博客、公开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总结、展示、辐射课题研究的成果。工作室的两个课题按照各阶段研究计划,开展理论培训、调查问卷,举行主题活动、专题研讨。课题研究是语文教师实现快速专业成长的“推进剂”,课题组老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并进行评议反思,大家在研究中获得发展,在发展中得到成长,在成长中分享快乐。
活动纪实:
为提升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研究能力,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室在暑假组团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的课题培训活动。学习培训让老师明确了教育科研的基本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的结题鉴定与结题报告的撰写、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等内容与程序,达到了碰撞、启迪、发展和提升的目的。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016年5月,工作室赴石梁九年制学校开展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分课例展示、交流研讨、微型报告三个部分,课例展示中,工作室成员的课题研究课《蚂蚁和蝈蝈》《大家保卫战》或睿智激情,或童真童趣,展示了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主持人作《心理健康,语文教学中的一抹暖色》专题微报告,分享课题研究给课教学理念带来的变化,用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温暖学生幼小的心灵。
四、送教送培传理念
工作室说:
精心精妙送教,深意深情送培,送的不仅是理念,还有情谊。
建设感悟:
为展示名师教学风采,发挥工作室的辐射示范作用,工作室还适时开展送教送培活动,传播先进教学理念,集聚集体智慧,促进专业成长。送教送培活动以名师课堂观摩、主题研讨为基本形式,锁定课堂,基于课堂,用语文名师的课堂风采影响更多的同行。送教送培,送的不仅是理念,还有情谊,它架起了城乡小学语文教师交流的桥梁,达成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智慧的共鸣,最终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教学研究质量的提高和城乡教育的共同发展。
活动纪实:
为搭建城乡学校互动交流的平台,2016年3月工作室来到谕兴九年制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工作室成员精心奉献了一节识字写字类教学课例和一节阅读类教学课例。来自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和关塘教研片的小学语文老师们聆听了两节不同学段和类型的语文课,不时为执教老师的睿智和孩子们的灵动露出会心的微笑。主持人还做了《让阅读成为一次美妙的旅程》的主题报告,用鲜活的课例和诗意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多年来对小学阅读教学的理解与体会,让与会的老师们深受启发。2016年10月,工作室主持人赴凤阳县实验小学送教,所执教的《少年王冕》一课或对比阅读扣学情,或机智生成巧练笔,或想象补白还诗境,或咬文嚼字一点通。观课老师们投入其中,深受激荡。课后,进行了研讨交流,精妙的点评和积极的互动,相得益彰,一次次点燃了老师们观摩研讨的思维火花。
五、研修学习共成长
工作室说:走一起是缘分,一起走是幸福。
建设感悟:
工作室流行一句话:走一起是缘分,一起走是幸福。工作室为了提高成员的自身语文专业素质,成为学习型教师,要求大家经常通过网络、书籍系统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和学科的前沿信息,定期写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工作室要求成员以语文课堂为平台,读书学习,勇担任务,提升学习共同体的专业素养。全体成员携手同行,不仅在拔节成长中更加坚定自己的追求,而且在看到不足中更加清醒地前行。
活动纪实:
为保证名师工作室顺利运行,更好地发挥专业人才聚集地作用,工作室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通过每月一次的研修活动,学习《走进小学语文优质课》《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观察》等教育书籍杂志,安排落实送教送培、主题报告、精彩联谊、读书沙龙、外出培训、课题研究等工作,增加自身专业发展所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工作室还充分发挥网络教研优势,创建了名师工作室新浪博客和微信群,并通过天长市小学语文教研网和QQ群,加强工作室成员和一线教师的联系,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了汇集相关资料,提升成员凝聚力,工作室还将成员发表在工作室博客上的精彩博文进行整理,编印了工作室文集《语林花香》,每年按季度分春耕、夏趣、秋思、冬韵四集。文集定期出版,记录一起走过的幸福历程,分享成长过程的工几许收获。一年来,工作室全体成员都在成长,工作室主持人董秀清被评为安徽省特级教师,许玲玲被评为滁州市学科带头人,蔡玲玲、陈克余被评为滁州市骨干教师。董秀清、陆文波、吴迎春在安徽省首届微课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林贤明在滁州市首届德育微课比赛荣获一等奖,林贤明、张敏敏在天长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许玲玲申报的市级语文课题成功立项。另有5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8篇论文在县、市级评比中获奖。
2016年,工作室全体老师向着“学习,让教学充满梦想;实践,让课堂焕发生机;研究,让教育蕴含科学;成绩,让研修充满喜悦”的美好愿景一路同行!一路走来,一路花香!只要我们志同道合,只要我们满怀激情,我们的生命,一定可以在诗意的语文天地中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