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远山的呼唤8155
远山的呼唤8155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26
  • 关注人气: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末时期的福建造币厂及所铸造的银元铜元

(2017-05-01 21:04:35)
分类: 清末时期造币厂及所铸造的银元
 福建最早出现的是外国银饼,称重计算,大的称“马钱”,是海马形,中的称“花边钱”,小的称“十字钱”。“花边钱”有大中小三等,大的重七钱三分左右,中的重三钱有奇,小的重一钱有奇,民间通称为“洋番”或“番钱”。明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外商到福建大量采购茶叶、瓷器等土特产所使用的货币,就是外国银元。外国银元主要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香港银元、日本龙洋、美国贸易银元、还有荷兰、智利、越南银元等多种。由于银元具有质量形态划一、使用方便等特点,比银锭优越。后出现以银元套购白银,引起白银大量外流,于是福建的漳州和台湾以及上海等地,为适应市场需要,已开始自铸银元福建省造币厂及所造银元。

1、漳州军饷银元:

http://s4/mw690/005Pl6ZLzy7aKr9nOW7d3&690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闽浙总督刘韵珂在漳州铸有“漳州军饷”银币,成色98%,直径3.8~4厘米,正反面都有汉字楷书,无图纹,正面横书“漳州军饷”字样,下有草书签押“七十四”,指币重七钱四分。反面横书“足纹”,直书“通行”,是本省早期试铸的银币。“漳州军饷”银币还有3种版别,外形、面文、成色、大小都相似,但签押各不相同。
由于主要对“漳州军饷”的草书签押认识不同,对该币的铸造年代和何人所铸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漳州军饷”银币的花押是“曾”字与“左”字。传说是同治三年(1864年)至四年,曾国藩、左宗棠在漳州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时所铸。但币上草书签押是否“曾”或“左”字组成仍有争议。
另一种意见是“漳州军饷”银币的签押分别为“朱成功”和“国姓大木”所组成。原来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大木,据此认定“漳州军饷”就是“郑成功大元”。根据这种论点“漳州军饷”铸造时间应该是顺治九年(1652年)前后,使福建省自铸银币时间要提前近200年。

2、私铸光绪元宝辅币一套:

光绪二十年(1894年),闽浙总督准许福州东街乡孙葆晋利用个人名义集股购买机器开设商办银元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商办银元局铸造了三种“福建省光绪元宝”银辅币,俗称“福角”,分别是库平一钱四分四厘、库平七分二厘、库平三分六厘。

http://s16/mw690/005Pl6ZLzy7aRCyNierdf&690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之洞向朝廷参奏“各省铸造银钱请统由官办不准商人搭股及自行铸造”。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福建接到户部咨文,称:“无论金银铜何项钱币,统由官办,不准商人附搭股本,更不准自行铸造,行闽遵照”。时任闽浙总督边宝泉接旨后,不敢怠慢,急令“该商停铸,改归官制,以收利权”。

 3、官局光绪元宝一套: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四月,清廷认为“各省设局太多,分两、成色难免参差,不便民用,且徒糜经费”,故下令除广东、湖北两局外,其他各省一律停铸。各省如需银元,可由广东、湖北银元局代铸,“毋庸另筹设局”。此令遭地方反对,经荣禄等力争,六月,清廷准许留广东、湖北、直隶、江宁、吉林五个银元局,其余各局停铸。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闽浙总督许应癸奏请清政府同意铸造银币,在原银元局的基础上筹建福建官银局。
 福建商办银元局收归官办后,为示与商铸银毫有所区别,重新设计了银币的版面,正面铭文由原来的“福建省造”改为“福建官局造”,背面“蛟龙”则更换成“蟠龙”图案。福建官局除了继续铸造1.44钱、0.72钱、0.36钱3种币值的银辅币外,也试铸了库平7.2钱的官局造光绪元宝,这种1元型主币仅铸10枚样币,存世极其珍罕,被誉为“中国近代银元十大珍品”之一。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度支部批准,成立福建官局,铸造面额1元的“光绪元宝”龙洋,直径3.8厘米,成色88%,重量26.56克。并开铸了光绪元宝一套四种面值,分别是,七钱二分(样币),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三分六厘。
 

(1)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样币)
 
(2)光绪元宝一钱四分四厘:
 
 

(3)光绪元宝七分二厘

http://s11/mw690/005Pl6ZLzy7aRyCrsH86a&690

 
(4)光绪元宝三分六厘

http://s12/mw690/005Pl6ZLzy7aRzxdBSr4b&690

 

 

另有资料提出:当时又铸造一种“福建恭进”银币,正面有光绪半身像,背有图纹中“寿”字,直径3.93厘米,成色98%,重量36克。

http://s10/mw690/005Pl6ZLzy7aRAqvlZ789&690

 
宣统三年(1911年)十月,福建宣告独立,建立了“中华军政府闽都督府”,接收了清度支部造币闽厂,改为福建银币厂,清朝造币厂时代结束。


 第二、福建造币厂及铜元:

在清朝末期,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了货币的贬值和新型钱币的出现,其中铜币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以当十铜元为主,当然也有其他面值的,而且铸造的铜元面值也是越来越大。当时全国各地都纷纷设立造币厂,发行银币和铜币。当时福建省也不例外,在清朝光绪26年,也开始铸造发行铜币。

福建在清朝先后设立了3个钱局,
最早的一个钱局是南局,在光绪26年设立的,该钱局主要铸造发行当十铜元,偶尔也会铸造一些当五文和当二十文铜元。其中当时铜元的材质是紫铜的,铸造工艺精湛。第二个钱局是西局,该钱局是于光绪31年开始铸造发行铜元,这个钱局有一个特点,只铸造发行当十铜元。第三个钱局是闽海关铜币局,俗称东局,该造币厂是在光绪31年设立的。也是铸造发行当十铜元,但是该钱局由于经营不善,所以铸造铜元的时间不长,就停止铸造了。

从面值上可以看出,福建省所铸造的铜币一共有三种面值,铸造数量最多的就是当十铜元,铸造使用红铜铸造的,也用黄铜铸造过少量的当十铜元,由于用黄铜铸造的当十铜元数量稀少,所以收藏价值是比较高的。我们在钱币收藏市场上所见到的福建省造铜元有三种,第一种是光绪元宝,第二种是大清铜币,第三种是中华元宝铜元。其中,福建省造光绪元宝一共有3种面值,它们分别是当五文、当十文和当二十文,其中,当十文铜元的数量是最多的,市场价格也不高,当五文铜元比较少,当二十文铜元的数量居中,它们的市场价格都高于当十文铜元。如果按照铜质来分,也有三种,最常见的是红铜铸造的,黄铜铸造的比较少,还有极少数是白铜的,一般白铜的都是样币收藏价值非常高,市场价格也很高。其中当十铜元有两种版别,一种是大闽关,一种是小闽关,就是按照铜元正面两侧的闽关二字的大小来划分的。

福建省造大清铜币也有3种面值,和光绪元宝一样,也是当五文、当十文和当二十文,其中当五文的大清铜币的存世量非常少,收藏价值也很高。当十文的大清铜币按照材质来分有红铜和黄铜两种,其中,红铜的比较常见,黄铜的非常少。当二十文的大清铜币也有红铜的和黄铜两种,但是和当十文大清铜币不同的是,黄铜的比较多,红铜的很少。在钱币收藏市场上,自然是数量少的收藏价值大、市场价格也比较高。至于中华元宝铜元,目前还是比较多见的,面值只有一种:当十文,市场价格比较低。

(1)光绪元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