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究课题中期报告
(2015-07-06 11:09:11)
标签:
教育 |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的探究课题中期报告
崇安小学 张丽霞
一、课题定义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它把问题呈现的信息通过图画的方式表示出来,通过直观形象的符号信息展示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的形式是多样的,除了大家熟悉的线段图、平面图、立体图、集合图、统计图,还包括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给出的图形表征,如实物图、示意图等。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画出不同的图来帮助自己分析、理解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策略,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激发学生好好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愿望。
“有效运用”: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方式,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小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有效运用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可量化,要求教师有优化与效益的观念。
二、研究目标、采取措施
研究目标:
1、提高学生利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策略内容。激发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动机,学习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促进课改。
措施: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于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集中拿出一些典型的课例,主要讨论该课例体现了怎样的教学策略,与以往的课例相比作了那些改进,并对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结果进行考察,通过写教后感悟、随笔、论文等方式,对方法的使用进行反思,小结成功与不足之处,提出新的改进方法,不断总结出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3、个案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案研究。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及时的记录突发的灵感,精彩的表现,取得的成果。在每个阶段研究后,通过阶段总结全面回顾和评价前一阶段的各方面得失,用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在课题全部结束后,力求得课题的整体效益和拟定推广延续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三、进展情况
根据以下几点分阶段设计一些体现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课,便在课堂上灌以实施。
第一阶段:(2014年9月至2014年11月)由张丽霞、李祥珍、黄珍玉分别收集四、五、六年级教材画图策略渗透情况。结合学生情况进行合理教学设计。首先从“教学内容”出发,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求必须教师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习惯出发,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和教材本身特点,进行画图训练。
第二阶段:(2014年11至2015年7月)
重点对“画图策略”进行常态化研究: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重点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画图解决问题,张丽霞执教四年级《确定位置》研讨课送教下乡;指导彭娟华老师在2015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中上的《正负数》评为一等奖;组员李祥珍执教的《分数乘法二》、《分数乘法三》效果良好;黄珍玉执教的《鸡兔同笼》、《数学广角》、《相遇问题》受到好评。课题组开展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共建共享,反馈共享过程中的各种意见,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和研讨。
四 、收获与困惑
收获:在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提到画图教师们想得更多的是线段图,而且那时的线段图在画法上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单位“
困惑:能否依靠孩子的经历、体悟,而不是空洞的说教来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效率运用画图策略解决数学问题。
五、今后打算
对前面设计好的课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修改,布局重点突出,。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按计划操作,开展实践研究,结合理论学习,上研究课,开展讨论交流,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并及时总结,教师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收集与课题相关的教案、课后教学反思、经验论文等资料。
对以上“小学高年级数学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究”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的课堂实施,组织成员听课,评课,议课,并作记录,最后统一整改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做好调查记录。收集材料的,撰写课堂教学案例和课题论文,争取年前出一篇CN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