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日安徽省合肥市直单位招录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试题
(2019-09-19 13:33:57)
2019年9月7日安徽省合肥市直单位招录考试语文基础知识试题
试题整理人 徐春问
注:20道,每题0.8分,共1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媲美(pì)
B.冗长(rǒng)
C.蚊蚋(nà)
D.傣族(d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萧索 弥漫 洒家 遊目聘怀
B.商榷 贻误 镣铐 分分扰扰
C.伶俜 慰藉 修葺 尔虞我诈
D.轶事 扶持 踯躅 方枘园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期末总结工作会议上,校长的讲话仅用了十分钟,简洁明了,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B.在这次座谈会上,各区领导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特色发展献言献策。
C.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鲁迅的冷俊沉着,冰心的温和娴雅,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实在是各有千秋。
D.我市迅速崛起的家政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家政公司都已经倒闭,市场上只剩下他们两家平分秋色。
4.下列交际用语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明日我将离开济南,今日特前来拜辞。
B.这是我和你当日游玩的照片,请你惠存。
C.你进入公司以来,一直垂问于我,可谓好学。
D.请您俯就经理一职,为企业做更大贡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过去的几天里,同学们对班长起草的班级公约从多角度提出质疑,虽然经过多次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还是统一了意见。
B.最近几个月,我市在其他地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文化宣传活动,促使我市旅游文化的传播,在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越来越受欢迎。
C.某公司侵犯了苹果公司的多项专利权,经过法院的审定,最终判决某公司赔偿苹果公司1.5亿元经济损失和诉讼费。
D.我市将首先对中心城区货运市场和批发市场实施规划调整和整治搬迁,并打通断头路等交通瓶颈,推进东部山水新城、南沙滨海新城两个新城区建设,抽疏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指腐录”后序》是文天祥的作品。
B.我的母亲——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含辛茹苦却毫无怨言。
C.学校领导决定文科各系,中文系、哲学系、经济系、历史系、外文系,要加强语文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D.小姑娘告诉我:“她的家就在附近,每天他都会看到月亮海,看到月亮湾的珠玑,看到无数来自外地采撷珠宝的客人们。”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真理像星星一样,闪出光亮,照亮一切。
B.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做一件不合适,扔掉再重做。
C.眼睛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D.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泼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8.当下,很多诗人都沉溺于一些“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怀有范仲淹的“________”的博大胸怀,应有王冕笔下“_________”的正气,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_________”的悲悯情怀,然而当下许多诗人都缺少这种“风骨”。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③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根据题意,将上述三个句子填入横线中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9.①这是一个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阶层:他们既无固定的政治地位,又无稳定的经济收入
②在春秋战国之际,随着私学的兴起,文化话语权从贵族转到了新兴的士人阶层的手中
③士人阶层纷纷提出自己作为救世之术的话语系统,这就造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④士人阶层的忧愁和焦虑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他们却掌握了话语构建之权
⑤仅靠讲学授徒和奔走游说维持生存,而且又是生活在那样一个社会动荡的现实中
⑥于是话语构建便成为士人阶层干预社会,实现理想的唯一可能的途径
将上述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②①⑤④⑥③
B.①⑤②④⑥③
C.①⑤④②⑥③
D.②①④⑥⑤③
10.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是:
A.君为吾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B.伍子胥橐载而出韶关。《战国策秦策》
C.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
D.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11.下列各项通假字的注解完全正确的是:
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B.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C.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D.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归”通“馈”,礼物
12.恰到好处的典故,可寻诗文的来路,以下关于诗文中常用典故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比翼鸟、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出自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B.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后重新相会,出自罗虬《比红儿诗》之五十八:“红儿若向隋朝见,破镜无因更重寻。”
C.采薇,比喻歌舞升平,出自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D.长亭,送别之地的代称,出自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3.有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关于此对联中涉及的故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顾:三顾茅庐
B.北拒:北拒孙权
C.六出:六出祁山
D.七擒:七擒孟获
14.中国文学有数千年悠久历史,以特殊的内容、形式和风格构成了自己的特色,下列关于中国文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A.汉魏间的曹操和其子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成“三曹”。
B.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
D.唐朝出现了一大一小两组“李杜”,其中“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5~16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晓箭: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②牖(yǒu):窗户。③袁安:东汉大臣。袁安卧雪之典多用于咏雪,这里用以指胡居士。④翛(xiāo)然:自然,无拘无束的样子。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清镜览衰颜”抒发了诗人看到衰老容颜后壮志未酬的悔恨。
B.“洒空”摹写动态,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
C.“积素”写静,写的是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
D.“深巷静”“广庭闲”不仅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心境。
1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颔联先从听觉着笔,接着从视觉写开门所见之景。
B.“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
C.“惊”“满”“静”“闲”四个字,细致地表现了私人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D.尾联用袁安卧雪的典故喻胡居士,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达而固穷守志的胡居士的仰慕与忆念。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题~20题。
乡愁一词最早来源于医学,是一种疾病的名称,有瑞士医生雅克哈德提出,他根据希腊文“家乡”和“痛苦”二字的词根创造了新词。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胸腔紧迫、喉咙紧迫、胸痛等。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医生会诊断乡愁病。但这个词汇很快汇入生活用语,成功流行起来,丢失了它的原始含义。
乡愁源于对异乡的不安,家园可以消解这种不安。人生病时充满了痛苦惆怅与不安。医学的不确定性,健康的不确定性,死亡的必然性,都是不安的来源,是医学乡愁的来源。十八世纪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提出“哲学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家园。”哲学界认同他的这种精彩而浪漫的提法,于是有了大量关于哲学乡愁的论述。
同样,医学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去寻找生命的家园。
“乡”在地理概念上是明确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可知可感的。而哲学的“乡”是指人类生命的终极存在之处。从哪里出发,又回到哪里的“地方”,是哲学家们一直在寻找的。尽管我们尚不明确它的处所,但人类相信有这个地方存在,于是人类对这个“乡”的思念就成了哲学所说的乡愁。
医学的乡愁是指人类在与疾病抗争中,追求健康,寻求生命安宁与长存的过程中所怀的那种情愫。现代医学在科学技术的层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新医学机理被揭示,新医疗技术得到应用,疾病治愈率和生存期明显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大幅延长。但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抱怨和不满也空前的增多。慢性病、老年病、肿瘤等难治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企,困扰着许多人。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医学的认知出了偏差,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出了偏差,是医学的文化出了偏差。虽然医学科技快速发展,世上依然没有完美的治疗,没有绝对的健康,但人们又总是想往并追求完美的健康和治疗。生命的无常性和医疗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医学必须在科技创新之外寻找帮助,以关怀、悲悯、安慰等“善”与“美”的途径来构建医学的“家园”,承载医学的乡愁,以满足社会大众和医学本身对完美健康和生命之树常青的追求与向往。
_________________。人类自诞生始即具有疾病,有病即有了医疗。由于早期人类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认为生病是上天的惩罚,是鬼神附体,治病由巫师来执行。而巫师的治疗手段是念咒(唱歌)、跳大神(跳舞)、洒水、喷酒等驱赶鬼神或传达鬼神的旨意。当时这些治疗亦会收到某些“疗效”。其实,这些医学童年时期的治疗手段大多都是营造氛围,属于文化活动。随后医学进入了自然医学阶段,中国传统医学在阴阳五行,脏腑和经络学说的指导下在理论和临床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并持续了几千年,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细究这时期的医学治疗,人文关怀占有很大的成分。十六世纪以来,现代医学诞生,特别是进入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医学发展的进程加快,新医疗技术层出不穷,人们在享受这些技术服务的同时,也产生了陌生感和适应性违和。
医学乡愁的另一种表现,是人们不满现在的医疗,于是又想起了那些过去的治疗手段。许多人相信中医,特别是西医看不好的病,又去找中医治疗。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股中医热或替代医学热,针灸在欧美国家也逐渐流行。这些固然与中医、针灸等传统医学手段的确具有独特疗效有关,而另一方面是否这些传统医学疗法勾起的医学乡愁使然呢?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医学治疗可以开刀、可以服药、可以器官移植、可以基因替代,但无论医学技术如何翻新和进步,安慰与温情永远是医学救助的价值返依。医生的真情照料、至情言语、灿烂微笑永远是治病和抚慰医学乡愁的良药。
17.最适合作为上述文字标题的是:
A.记住乡愁
B.何处是乡愁
C.医学的乡愁
D.乡愁是一种疾病
18.根据作者的观点,医学乡愁的来源于:
A.对异乡的不便
B.生病时内心的不安
C.患病时的躯体疼痛
D.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19.填入第六自然段中的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句子是:
A.医学治疗手段,随着医学发展不断多样化
B.医学治疗手段曾属于文化活动的范畴
C.医学乡愁在医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大同小异
D.医学的乡愁还来源于医学发展的阶段性
20.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科技的快速发展将给人们带来完美的治疗和健康
B.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中医热”可能是医学乡愁使然
C.安慰与温情永远比医疗技术更能抚慰医学乡愁
D.乡愁与医学乡愁都源于人们对不确定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