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作:《圣马太蒙召》 卡拉瓦乔

(2015-01-27 16:52:50)
标签:

杂谈

http://ww1/large/005P8m1Gjw1eoo6afxo5dj31kw1gmqf1.jpg卡拉瓦乔" TITLE="名作:《圣马太蒙召》 卡拉瓦乔" />
圣马太蒙召,卡拉瓦乔,1599年,布面油画,322×340厘米,圣王路易堂祷告室,罗马

    当时,卡拉瓦乔的才华被当时的红衣主教弗朗切斯科·蒙特看上了,经过主教推荐,卡拉瓦乔开始为各个教堂创作宗教画,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他用画笔一次又一次地撼动整个世界。这幅《圣马太蒙召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他于1597年接受了主教的委托,开始为罗马圣路易吉·迪·弗朗西斯教堂内的圣卡特琳小礼拜堂绘制这幅巨幅油画。

《圣马太蒙召是卡拉瓦乔在年仅26岁1597年)的时候开始绘制的,可以说是卡拉瓦乔的成名之作。讲的是耶稣走进税务局,指着身为公务员的圣马太说“跟我混吧!”的故事。

这幅画中,基督的形象在画面最右端的深深阴影中,跟随他的圣彼得遮挡住了他。在他们后面,一束强烈的圣光从光秃秃的墙上方直穿过去,切分了基督的光晕,直接照射在坐于桌子中间的大胡子男人头上。大部分诠释都认为这个疑惑的姿势和其重要的位置表明他是税吏利未,马太在皈依之前就叫这个名字。另一种解释认为:大胡子男人是在给坐在桌子尽头的年轻人付钱,这年轻人才是税吏利未。以此看来,人们推断:卡拉瓦乔的说明并不完整,而且作品也是对传统的一个重大突破,即马太仍沉迷于罪恶的生活中,还没有听到召唤。

1600年,卡拉瓦乔完成这幅作品后立刻引起轰动。他增强的明暗对照法使得主题极富戏剧性,同时精确观察带来的写实把情感的强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画面右侧人物构成垂直三角形,左侧人物则是水平的一大块,二者将构图分为两个部分:世俗与神圣。两组人之间的空白强化了这种对比;基督和门徒的古典斗篷,与利未(不管到底是哪个人物)和其同伴所穿的当代服饰,也这让这种对比更加突出。

这幅画的尤为特别之处在于:耶稣没有像磁悬浮一样飘着,身边也没有光屁股的天使飞来飞去。相反,卡拉瓦乔把耶稣隐藏在黑暗中,并巧妙地运用光线引导观者的视线集中到圣马太身上。

虽然是一副宗教画,却几乎没有深化元素。卡拉瓦乔把人们心目中的神和圣人,画成了。也正是这点,抓住了惯着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