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在《西游记》里为何成了《多心经》
标签:
佛学文化杂谈 |
分类: 王三怪客堂 |
《心经》在《西游记》里为何成了《多心经》
《心经》是佛门里极重要寺院早课必诵的经典,可在《西游记》里,忽然变成了《多心经》,哪个正确?《心经》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那个“多”字上下都沾边,到底该放上边还是下边?
先看一下此经在《西游记》里出现的时间。是在收了猪八戒后,下一站就遇上了。注意,八戒法名“悟能”,就是寻找能让人成佛的那个“能”,其实就是第七识。而“多心”正是无量的第七识进入第八识的时候,这是在指示老猪此时的境界(在佛门里相当于小学升初中)。
同时,这经是“乌巢”师父传的。“乌巢”上不接天,下已离地,正在半空。既是指示唐僧师徒到了非宝所的“化城”,又在说明悟空的境界,在观音菩萨传“菩萨妖精,只是一念”,悟空“当下领悟”是已过通教得了“法我空”(佛门内大体上相当于初中毕业进入高中)。对唐僧来说,只须知此阶即可,不必去体验,也即圆教的“知空证空不入空”。
从境界上讲,“多心”即无量的第七识与一个第八识共处一室,也正是“多心”化为“一心”的时候。这是在给猪八戒指示道路,悟到“能”以后应该放弃第七识(小我)而融入第八识(大我),成就“法我空”的时候。一旦成就了“法我空”,即是登地菩萨,就从“通教”境界进入“别教”境界了。
这是权教要经历的路子,就是把“分别心”修正为“不分别”;把“多心”变为“一心”。圆教人则只须知道有这么个过程即可,不必以身历法亲证,这是圆教人的好处,也是圆教不走弯路成就快的原因。
所以,《西游记》里的《多心经》虽然内容与《心经》无一字之差,但境界的差别却是非常巨大的。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宝所和化城的区别,不必计较哪个才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