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博昌的博客
李博昌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企改革之路探讨----虚拟股份制

(2020-01-12 19:03:07)

发表说明:此文形成于2001年,原名叫《虚拟股份制》,发至中国印刷,经编辑部的同志研讨后改名为《成本利润分配法》并发表(其实,《成本利润分配法》只是虚拟股份制的核心部分而已)。现在重看此文,对国企改革似乎还有价值,于是,稍作修改,现予发表。

国有企业做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没灭的贡献,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各市场主体在市场中平等参与竞争,但国企由于种种先天缺陷,在竞争性行业中,大多数国企生存艰难,在垄断性行业中,国有企业尚能生存与发展,对此,我们不禁要问,国企怎么了?国企改革之路在哪里?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明晰,制衡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就是说,明晰产权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对于此点,笔者认同但不敢苟同,因为产权有个人产权、集体产权与全民产权,而明晰产权的常规作法是产权私有化或产权多元化,此方法所产生的弊端与后果在现实中已日益凸现,这就是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改制完成后职工利益的难以保障、收入上的两极分化及社会和谐所面临的严重挑战。当然,我们还会有别外一种作法-----形成虚拟产权,此产权由国企职工集体掌握(通过强化集体产权来保障全民产权),由此也可产生出一种股份制-----虚拟股份制。

一.虚拟股份制的概念

虚拟股份制是指在国有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国有资产虚拟化为国企职工的个人股本,国企职工形成虚拟股东,职工依据虚拟股本履行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能,并享有资产运作权、收入分配权及依据企业章程,民主选举、罢免董事会、监事会及执行层的高级管理人员,职工收入的一部分按按分红的一种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的特点

国有企业有四大特点:一是产权国有,二是任命制,三是人多,特别是管理人员与辅助人员偏多(以笔者对国有企业的观察:管理人员、辅助人员、一线操作人员,其比例大体是1:1:1----各占1/3,比较好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与辅助人员的比例占到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四是收入分配向管理与辅助人员倾斜。产权国有是个大概念,大到所有者缺位的程度,而此又给我们的改革先驱理论家一种理论,这就是要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所有者的缺位问题,于是,以产权多元化为代表的私有化出现了,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权利的国资委出现了,留下的一点就是:国企职工能否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权利?国企职工能否成为虚拟股东?此似乎并未引起讨过。任命制是由产权国有派生的(而非决定的),国企上级权力机关形成的任命制在企业内部不断延伸,从而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任命制网络。此网络形成了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职工)负责的权力层,此权力层是任命制的产物,而不是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产物。管理人员是任命制形成的,辅助人员又是管理人员近亲繁殖的产物,它们都是国企中的既得利益者,因此,此两类人多,也便成为必然之理。由此可见,管理人员与辅助人员偏多是由任命制所造成的。在此大背景下,左右国企的权力层,在收入分配上向自己及与自己亲密的辅助人员倾斜也便成为必然之理了,这样做的结果是直接创造价值的一线员工积极性不高,加之国企人力成本偏高,机构雍肿,管理效率不高,这样,其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劣势便不言而喻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产权国有并不是国企改革的必然原因,何以见得?国企的分配主体有三个:国家、企业、职工;股份制企业的分配主体有四个:国家、股东、职工、企业。一个东西,岂有四个人分得多三个人分的少之理,由点可见,产权国有对国家,企业、职工都有利,它是实现职工共同富裕的基石之所在,而后三点----任命制、过多的权力层与辅助层及分配上向权力层与辅助层倾斜的分配制度,此恰是形成国企发展滞后的必然力量。于是,针对国企改革,便有了两种呼声,一个是主流呼声----对国企进行以产权多元化为主的股份制改革,一种是微弱的呼声-----在产权不变的前提下在国企实施虚拟股份制,通过虚拟股分形成虚拟股东,从而强化国企职工的监管职能,借助股份制及广大职工的力量,铲除后三点对国有企业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使国有企业重新焕发活力。

.国有企业实施虚拟股份制的缘由

我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开始进行的,他的很多作法是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延伸,勿容置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之处就是激发了农村家庭单元的积极性,当然这种积极性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家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基础上。有些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总结,总结的结论可能有以下几点:两权分离,承包制,强化责任主体的责任等。以此理论进行实践的结果便产生了国资委,产生了厂长负责制,产生了承包制,当然,这些措施是强化了厂长,承包人的积极性,由此,也致富了此类人中的某些人,这些某些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不仅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也损害了职工的利益。国企改革,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它调动的只是个别人的积极性,因为国有资产不是国企职工的资产,因此,国企职工只是名义上的主人,他们的无动于忠,毫无激情,听之任之便成为必然,国企改革中的种种艰难探索也便不足为奇了。

处方是什么呢?这就是使国有资产变为国有企业职工的虚拟资产,以此铲除国有企业的种种弊端,重新激发国企的活力,从而调动千千万万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是他们成为国有资产的主人,成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受益者,通过此,改造国企的种种弊端。

.股份制与虚拟股份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1) 股份制的产权属股东,而虚拟股份制的产权属国家及职工

2虚拟股份制企业职工资产处置,而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却有此权利。

3) 股份制的运作靠广大股东的利益驱动,而虚拟股份制的运作靠广大职工的利益驱动;

4) 股份制只能调动股东关心企业的积极性,而虚拟股份制可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关心企业的积极性。

5) 股份制强化了股东的监督功能,而虚拟股份制强化了职工的监督功能。

6) 股分制的收益分配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国家、企业、股东、职工,而虚拟股份制收入分配只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国家、职工、企业。由此可见,虚拟股份制更有利于职工收入的增长。

7) 股份制实施的结果是让股东富起来并产生收入上的两极分化,而虚拟股份制更有利于职工的共同富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联系:严密的组织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健全的财务制度及良好的技术进步机制等都是二者相通的地方。

.虚拟股份制的运作程序

虚拟股份制的实施过程相对简单-----只需将国有资产虚拟化在职工个人名下,应用成本利润分配法分流人员,然后股份制的模式运作即可。

具体来说,其运作程序分为以下个方面确定职工人数、确定人均资产、人均资产股本化、应用成本利润分配法分流人员、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模拟股份制对国企运作之。

评估资产、确定职工人数、确定人均资产、人均资产股本化(当然,主要管理者可通过追加投资而提升其持股比例),此方面做起来比较简单,无需多说;

应用《成本利润分配法》分流人员。成本利润分配法分流人员的思路是:将国企看成不同成本与利润中心的组合(生产单元),职工绩效收入直接与其利润挂钩,利润由收入减去成本形成,而收入由标准价格与其产量的乘积形成,标准价格形成的基础是各生产单元成本的优化计算,这样,当某生产单元人多(超过实际需要),则此生产单元标准价格较高,其利润会增大,但其人均绩效收入会降低;因其标准价格较高,利润增加,此会使其它生产单元的利润比率降低----其它生产单元的绩效收入会降低,此内外两方面的联合作用,便可自发的分流出国企的富余人员。具体方法详见(《成本利润分配法》)。

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工作。分流人员与在岗员工一样,应参与虚拟股本的分红,这样,人员分流工作才能有效实施。国企分流人员,因其拥国企虚拟资产,企业经营的好,会有分红,其便拥有了一份收入,这样,分流人员才有出口,人员分流才有可能。当然,在岗人员与分流人员的分红比例可由重事会决定。但企业经营有好有坏,企业经营的好,分流人员的分红有保障,经营不好甚至亏损,则其分红难有保障,因此,此类国企的分流人员应纳入社保体系,由国家提供保障,对经营情况一般,但尚有红利可分的情况,分流人员的红利收入应由国家与企业共同支付,当然,其最高限额不能高于当地的社保控制线。

模拟股份制对国企运作之。国企改制后,国企职工成为虚拟股东,制定章程,定期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与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管理层人员,这样,虚拟股份制便模拟股份制运作起来了。重得一提的是:国家应制定相关文件,确定国企董事会与监事会国家代表与员工选举代表所占的比例,确认比例的原则应是:在董事会,国家代表所占的比例不能超过50%,在监事会,国家代表所占的比例应超过50%,这样,可确保在对国有资产有效监管的基础上进行国有资产的有效运作。

结论

产权国有是实现职工富裕,社会和谐的基石,虚拟股份制是国企改革的又一选择,成本利润分配法是破解国有企业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相信职工的创造力及智慧,还权于职工,实现职工自制与有效监管,将是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