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板话诗:小麦脱粒演变史十七首(上)

(2025-06-17 10:39:22)
标签:

情感

文化

历史

分类: 诗歌

小麦脱粒演变史十七首(上)

(一)引言

以前脱粒没机器,一切全靠人工干。

六十年代我还小,脱粒过程看在眼。

(二)建场院

场院最好建高处,有高有低成斜面。

下过雨后不存水,而且马上就流干。

土质不含石头砂,最好粘土是首选。

为了管理更方便,一般都是靠村边。

先用铧钩铧一遍,再用土耙搂平面。

均匀润上一层水,就等土质正半干。

洒上麦糠短麦管,有棱碌碡压几遍。

扫净麦糠和麦管,再洒一些草木灰,

无棱石滚压数遍。扫净灰尘即建完。

(三)铡麦子

小麦割完打成捆,车拉人扛运场院。

脱粒之前铡麦子,麦穗麦秸分两边。

(四)摊麦子

麦穗运到场中间,均匀摊开要晒干。

还要经常用叉挑,上下全部都晒干。

(五)用呱嗒和连枷打麦子

注:呱嗒是用枣木制作的,根据槌打时发出的声音,我们当地称它名字叫“呱嗒”。

 

碌碡没有发明前,古人打场用“呱嗒”。

后来工具有改进,人们开始用“连枷”。

连枷前部木条编,砍根木棍当木把。

二者之间牛皮连,挥舞起来力量大。

(六)人拉碌碡打麦子

有钱难买五月旱,打场最喜火爆天。

天气越热越打场,夏争时辰秋争天。

男拉碌碡满场跑,女人后面用叉翻。

“呱嗒”“连枷”一齐打,全家老少齐动员。

(七)起麦场

打完场后清麦管,使用四杈最方便。

长的麦管挑成堆,麦粒麦糠留场院。

但是仍有短麦管,使用托耙是首选,

拉着托耙满场走,细小麦管清场边。

剩下麦粒和麦糠,收堆必须用木锨。

麦堆位置很重要,一般不在场中间。

根据风向选位置,便于扬场更方便。

(八)扬麦子

扬场要把风向看,逆着风向将活干。

手握木锨铲麦粒,用力适当送上天。

麦粒不能随便扬,控制上下一条线。

它在风的作用下,麦粒麦糠分两边。

麦粒落地要集中,不能撒的满场院。

遇到技术高明者,成粒弊粒能分辨。

麦糠不能随便刮,也要落在粒旁边。

(九)掠麦子

有时麦中有点糠,必用扫帚来掠场。

掠场必用新扫帚,稍带竹叶枝细长。

扫帚轻轻掠表面,速度力量要适当。

经过反复来回掠,扫除杂物和麦糠。

注:新买的扫帚一片竹叶也没有不好使,因为没有竹叶带不出风,麦糠不跟着在走。

(十)晒麦粒

趁着太阳正火爆,迅速麦粒摊场院。

厚度不超二厘米,天晒地烤加速干。

为了晒得更均匀,麦粒还要经常翻。

拉着托耙南北走,麦粒成垄须朝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