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教学反思
(2016-12-28 14:46:23)
标签:
教育教学 |
分类: 反思感悟 |
《前后》一课的反思
渭南市实验小学
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本节课充分利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创设多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进行教学。首先从师生互相介绍中,自然引入活动内容,学生在帮助老师解惑的过程中,理解“前后”是如何确定的,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前后与主体站的位置有关。再以笑笑报道森林运动会为主线,设计了童趣十足的排队、赛跑、赛车、乘公交车等情境,孩子们在经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前后”的意义和运用,发展了自身的认知结构,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乐学、爱学,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了数学的价值。
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整节课的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的发展而设计。孩子在们介绍自己的前后,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同桌协作摆出赛车的战况,帮乘公交车的过程中,通过自主说,相互讨论,交流倾听,操作协作等活动,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孩子们学得积极主动,兴趣十足。教师只是将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序地组织起来,当孩子们学有困难时,适时适度地帮助、点拨,并分享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三、
老师适度地鼓励评价学生,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在这种愉悦的环境中,智慧、情感、胆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
本节课孩子们兴趣浓厚,他们被生动有趣的情境所吸引。课件通过自身的优势,呈现出了色彩鲜艳,动画栩栩如生,声音悦耳动听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不仅感知到了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还受到了美的感染。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探讨。
一、“前后”相对性的理解,还需进一步加深。
一年级孩子根据生活经验的储备对于前后意义的理解到位,但由于前后相对性本身的抽象性以及孩子生活经验的不足,个别孩子还未理解到位,需进一步加深辅导。
二、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还应加强关注。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学得积极主动,大部分孩子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信心十足,但有个别孩子交流时声音较小,回答问题时不太清楚完整,对于这些孩子应更多地鼓励关注,使每个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最大的发展。
三、思维灵活性有待进一步培养。
课堂上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也设计了一些富有难度的练习,但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略显简单,应加强课后的延伸教学,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更大的发展。
我的反思就是这些,有不足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