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明代书画市场赝品泛滥
(2023-08-17 16:08:48)
标签:
时尚收藏文化历史 |
分类: 王老师讲堂 |
杂谈明代书画市场赝品泛滥
王菊如
面对明代书画家赝品泛滥,李东阳) 先生有诗感慨:“有眼何须识真赝” 。
明代市场繁荣的消极走势,反映在赝品泛滥,是历史上书画作假的一次高峰.当时,无论是否名家,只要其字画在市场上走俏,就会有假货出现,这是经济利益所诱发的一种危机(明代尚未有此意识)而江南,特别如字画交流的中心苏州,制赝造假的活动,就被后来称之为“苏州片”而闻名天下,说“片”是文人雅词,通俗地讲是个“骗”字以假货招摇逛骗、不过,从假字画泛溢的本身,却也折射出艺术市场供求兴旺,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商品发展的产物,又是繁荣的“泡沫“,是市场肌体上的病灶
赝品收进国家博物馆
从今天仍看得到的遗存来考察,明代被模仿伪造的艺术家至少有夏、仇英、周臣、沈周、祝枝山、文征明、唐寅、王 宠、董其昌等名家.一些有相当水准的赝品如今也已收进国家博物馆,如款为夏昶的《湘江风雨图卷》,张大千和北京文博研究所各藏过完全相同的两个本子,均属赝品.上海博物馆藏的款为仇英的《瑶台清舞图》卷,款周臣的《观瀑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款为沈石田仿吴镇《石泉图》卷、《东原图》卷、《溪山深秀图》卷、款文征明的《存菊图》卷并后自书诗、《秋林飞溪图》、《深翠轩图》卷:藏苏州博物馆的款文征明的《石湖图》卷等,书法有故宫博物馆藏的小楷《过秦论》(款文征明)均为质品。祝允明的字被伪造也极普遍,后人评之谓:“吴中伪作祝枝山书,小者板滞,大者狂纵,殆入鬼趣”。内容大多是《梅花诗》、《兰花诗》、《百花诗》之类.唐、宋、元历代名家名迹,在江南(苏州)也被工匠作坊竭力造假(临募)之能事,如唐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宋赵伯驹、赵伯骕兄弟的面迹均颇流行,有的赝品,竟还挖空心思地作上名士苏东坡黄庭坚、米节,蔡襄、赵孟頫、鲜于枢等手迹题款。当然,这些赝品中不乏功夫较深的仿品,但是,虽有水准,却与款名书画家风格不符。或是笔法拘板生硬筋骨外露,或是嫩弱园滑,细鉴便可露马脚,上述所举数例,那都是专家有定论的,而实际存世,远不在此。
“生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明代制假,很突出的例子是“生产”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不久前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联办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上,此图卷大出风头,实现了国宝普及的社会效益,但从媒体上传出,以冠名《清明上河图》这轴图卷,在四川等地均有“真迹”冒出,谁真谁赝,真是朴朔迷离,原来,早在明代,仅苏州一地“生产的该图卷,现今存世不少于二十来卷。仿者所运用的正是仇英工笔青绿染色的笔法,其水平有高有低,手段也有粗有精之别,但结构与布局,大致类同,如此巨制大幅,当时的市价教量可能就不菲,关于临摹《清明上河图》的社会现象,据王世贞和姜绍书称,苏州有专门家,其名日黄(或王)虎:“号震泉,苏州人,善画,精于临草,尝仿张择端清明上測图,几欲乱真.”此人之仿作,当时已经能“乱真”,四五百年之后人,怎能不会迷茫呢?上海地区也有一位专门“生产”古代大名家书画的人,名叫张泰阶,大概生活在明末年向,经查杨逸《海上墨林》,未见其录,许是因为制假名声不好而怕污笔。不过此人确实也是胆大妄为:竞敢伪造到三国曹不兴,晋顾恺之,陆探微,隋展子展子虔.张僧繇头上,这还不算,又推及宋元明的大家柯丹丘,黄大痴,吴仲圭,王叔明,文征明之作,假画造出后,还配上全套假题款,至此还不过瘾,又把假画编撰成书,刊刻《宝绘录》二十卷行业.可惜所记图文,一律水货,这样的系统制假,可称怪事。怪不得清代就有人写诗调:“不为传名定爱钱,笑他张姓谎连天,可知妮古成何用,已被人欺二百年.”张某伪本的识别,比起前文所提到的,识别起来相对要容易些,其作题的诗跋大多用的是松江黄粉笺纸
制赝造假引发后人品鉴困难
应该说,明江南书画制赝造假的情况是错纵复杂的,这为后人品鉴区别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种是赝品的出现,首先有画家自身或后代或学生的参与,有的甚至取得画家本人的首肯,有的千脆是画家自己我人(风格相近者)代笔。如唐寅就请自己老师代笔,文征明呒,还欣然为制假者题款.其实,像文征明、董其昌、陈继儒、米万钟等人的身边,都确有一帮子代笔人专制赝品的。据相关文献载,文征明的代笔手,书法有儿子文彭、文嘉和周天球,山水画有弟子钱载、朱朗、居节,何况这些代笔手也是同代高手,人们一般很难将他们的作品区别开来,这样一个敢于邈视权贵和洋人的画家, 一个视黄金数笏而不动心的画家,却热衷于找人代笔,以作应付,所作所为,判若两人。就是董其昌的周围,也有赵左、僧珂雪、沈士充、吴振、叶有年、杨继鹏等捉笔应酬。此事在当时和后来文士中间,早是公开的秘密。其中赵左是苏松派的掌门,沈士充是云间派的首领,此两人体貌最为接近,但也有人认为董其昌七十岁以后的作品,代笔的是绝少的(谢雅柳语).这当然应从实际出发,在品鉴中严加区别,但文献的记载恐非虚妄:“隐君赵左僧珂雪,每赞香光应接忙”,所谓“应接”,就是“代笔”. ,这种说法在《无声诗史》《平生壮观》等典籍中均有颇多叙述,本文就不赞录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