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说《张迁碑》一二

(2021-05-05 14:38:11)
标签:

历史

收藏

图片

文化

分类: 鋈赏品鉴

浅说《张迁碑》一二

王菊如编纂

    《张迁碑》,是中国东汉重要碑刻之一。

浅说《张迁碑》一二

    全称《汉故城长荡阴令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隶书。

碑石原在山东东平州(今山东东平县)

据嘉靖十二年(1533)刊行的陆釴等纂修《山东通志·古迹》卷二十二載:《汉谷城长张迁寿()颂碑》,在东平州,近掘地得之。后《张迁碑》 移置东平州学明伦堂西阶下,清《山东通志》的两度总纂人孙葆田在《山东通志·金石志》中亦记载:明世出土,在东平学宫。

明初出土。先置于乐平州学,建国初移置于山东东平县政府院内,1965年再迁至泰安岱庙,后又移至贶殿东郎之历代碑刻展室内。

    汉中平三年(公元186)二月刻。

碑高292厘米,宽107厘米。

    碑阳十五行,行四十二字,共五百六十七字,字径3.5厘米,隶书;

    碑阴刻立碑官吏四十一入衔名及出资钱数,共三列,上二列十九行,下列三行,共四十一行三百二十三字,隶书,字径3.5厘米;

    碑额篆书,题"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十二字,意在篆隶之间而屈曲填满,有似印文中缪篆,人因以篆目之。

    碑主张迁,字公方,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境内)人。曾任谷城(今河南洛阳市西北)长,迂荡阴(今河南汤阴县)令。据《宁陵县志》记载,他勤政爱民,"勤劝课,恤罪人,贵高年,其下化之,道不拾遗"

碑文系故吏韦萌等为追念张迁功德而立。碑文书法多别体,未署书者姓名,刻石人为孙兴,

最早著录此碑的是明都穆《金薤琳琅》。清初顾炎武考《金石文字记》云“好事者得古本而摹刻之”疑其为后为摹刻。受到了有清一代尤其是乾嘉以后诸多学者的强烈批驳。故众多数学者认为,刻碑书风朴茂端直,非汉人不能为,再加上自然剥落的痕迹,更非人为,实为原刻。与1973年出土的《鲜于璜碑》比较,碑风格相近,而《鲜于璜碑》早《张迁碑》21年,二者均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 

碑阴所刻人名,书亦雄厚多姿。

《张迁碑》流行于世,主要有明拓本、清拓本、影印本和翻刻本。明拓本为最早版本,而又以其第八行东里润色四字完好的故宫博物院藏本为最佳,世称东里润色本。

其书法以方笔为主,笔划严谨丰腴不失于板刻,朴厚灵动,堪称汉碑中的上品。笔画厚重质朴,骨力劲健,再加上篆籀笔意的运用,使其古拙中有一股雄秀之气。其结体常于平稳中见奇崛,静中寓动,错综而富于变化。此碑看似有笨拙之感然细细咀嚼,则会领略出其体态变化多端、疏密得体、错落有致、方圆兼备的在巧拙之妙。特别是碑阴之字,似不经意,但其意态上的雄健高古之气尤为明显。

诸家评注:

明代孙退谷《庚子销夏记》评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王世贞评其书云: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以后所可及也。(《弇州山人四部稿》)

明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卷一云: 其文有云荒遠既殯之誤,中謇於朝者「之誤,而又有云爰既且於君」,則之 誤。古字多通,而旁加,已爲無理,又何至以一字離爲二字也。

翁方纲在《两汉金石记》卷十二中则认为: 以此推之,则是碑撰文之人,未必即书石之人。想东汉时,能书胥史之类,固不乏人,竟似草稿审视未明而茫然下笔者,如此则「 」 之为「爰」,「暨」之为「既且」以及「来」字之类,或皆误笔,未可执一以论矣。又言:入州学获观是碑......石质苍黝而不 细腻,然视江宁《天玺碑》则苍古过之。

梁启超跋《张迁碑》云: 碑中异文奇字......或是俗体,或由音假,皆当时小学不讲, 许叔重所为浩叹也。

清郭沿先评此碑为是碑为冠(《芳坚馆题跋》

清万经评云:余玩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

杨守敬《平碑记》云:顾亭林()疑后人重刻,而此碑端整,剥落之痕亦复天然,的是原石,顾氏善考索而不精鉴赏,故有此说。又云:“篆书体多长,此额独扁,亦一格也

(2019.5. 一笑斋)

浅说《张迁碑》一二

浅说《张迁碑》一二

浅说《张迁碑》一二
何绍基临
浅说《张迁碑》一二
明拓本
浅说《张迁碑》一二
张大千题签  阮元临本
浅说《张迁碑》一二
沈曾植临本
浅说《张迁碑》一二
清伊秉绶临本
浅说《张迁碑》一二

浅说《张迁碑》一二

浅说《张迁碑》一二
(图片取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