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水湖遗址

(2019-12-07 21:38:43)
标签:

文化

乡土文学

分类: 文学

厚重李屯(五)

天水湖遗址

梁宏宇

 

天水湖是古代平舆境内的一个大湖,在李屯境内,遗址痕迹十分明显

天水湖大致位于郭楼镇南部和西南部、李屯镇东部和南部、辛店乡西部和北部,面积之大,水域之广,存在之久,是少有的现象。解放前,天水湖里还有芦苇水草,到解放后才成为低洼之地,消失的时间不是太久。

天水湖是鸿隙陂大型水利工程的一部分“三湖”“十七坡”是鸿隙陂库区的中心地带。“三湖”是指蛟亭湖、天水湖和常湖,“十七坡”指的是贺坡、张坡、管坡、阎坡、西王坡、东王坡、孙坡、单坡、大韩坡、小韩坡、前韩坡、后韩坡、殷坡、叶坡、宋坡、大王坡、小王坡。自汉代开始,天水湖成为鸿隙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天水湖的形成及存在却更为久远。当地有一个的美丽传说,相传伏羲和女娲夫妇曾在此生活,伏羲教民结网而渔,女娲教民植桑养蚕。晴朗的天空下,夫妻俩和村民们在湖面撒网捕鱼、在湖岸缫丝织布,蓝天白云,波光粼粼,天鹅嬉戏,大雁飞翔,渔歌唱晚,和美景象。

天水湖位于平舆县境西南,古籍记载天水湖“十五里地长”,方圆面积近200平方公里,这样的水域面积持续到清末。解放前夕,面积逐渐萎缩也有80平方公里,解放后面积只剩下一小部分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排涝,在李屯和郭楼两乡交界处,也即是天水湖湖底挖沟成港,后来又经现代化的大型机械化设备挖掘机施工,拓宽挖深,两岸筑堤,就变成了今天的柳港。柳港两侧的天水湖区现在已变成沃野良田。

现在去李屯镇,有一条捷径,就是平李公路(平舆—李屯),它也是平舆县城文化路向西的延伸。这条路经郭楼的岳庄、宋海两个村委和李屯的大郭村委,直达李屯集东头。这条路就修在天水湖遗址上,它和柳港呈十字交叉。站在二者交叉的柳港桥上,周围是大片的洼地,这里就是天水湖的遗址,现在都成了肥美的庄稼地,柳港西侧的洼地西端,有一堵南北绵延很长的立土墙,上下土层界线分明、构成迥异,这里就是天水湖畔的遗址证明。世事巧合,古人利用自然顺应天时地利的能力和伟大创举,在这里也得到极度发挥和体现,那界线分明、绵延南北的立土墙实际也是战国魏长城的地基,因为天水湖是很好的天堑,依湖而建长城,天水湖就成了第一道天然屏障。

站在天水湖遗址的柳港桥上,看车辆川流不息、庄稼一片碧绿、工程机械施工、农民挥汗如雨,忽然间才真切地体会到“沧海桑田”的厚重意味。

 

20196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