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分析

(2014-11-04 22:24:33)
分类: 论文畅想

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分析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沈洁

摘要:小班幼儿初入园时,往往会因为不适应陌生的环境而产生焦虑心理。本文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描述,并指出由于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幼儿封闭的生活环境以及幼儿的怯生与依恋等原因导致幼儿入园焦虑的产生,试图从家长方面与幼儿园方面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尽快让幼儿渡过焦虑期,以愉快的情绪融入到新的集体中。

关键词:行为表现,产生原因,矫正策略

小班孩子刚入园的时候,教室里的哭声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会有不安全感,入园焦虑问题也就产生了。很多孩子怕上幼儿园,特别是当父母走的时候,哭的声嘶力竭。这种现象很容易使课堂秩序出现紊乱,影响教育活动。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化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一、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引发的问题行为表现

幼儿焦虑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常有哭闹,注意力不集中,厌食,坐立不安,发生攻击性行为等。下面我就举三个我身边的例子,来形象的说明一些幼儿焦虑的行为。

1.某男宝宝,妈妈送他来幼儿园时,他拉着妈妈的衣角不让她走,最后在妈妈的一再劝说下,跟着老师进班,坐上了自己的座位。边上的孩子在玩玩具,他就跟邻座的孩子抢玩具,不讲道理并动手打人,以致邻座孩子哭泣。这个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十分明显。

2.某女宝宝,奶奶送她上学,偏拉着奶奶不肯让他走,于是奶奶陪她在班级玩了一会,最后只能走的时候,她拼命的哭,老师都拉不住,好几次都跑出去找奶奶。在两个老师的齐力劝说下,她就一直坐在凳子上,无精打采,也不与其他小朋友交流,闷闷不乐。

3.某男宝宝,中午吃午饭的时候,帮他乘好了饭,他总是不肯吃,说要等爷爷来接他回家。老师再三劝说,他也不肯吃。为了让他正常吃饭,爷爷只能每天中午接他回家吃饭。这个孩子很明显是由于焦虑导致了厌食。

由上述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幼儿入园焦虑会引发很多问题,因此,及早的解决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

由于现在父母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自理能力不强。父母凡事都包办替代,纵容,放任孩子,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导致了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骄傲自大,一旦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久而久之,孩子很难合群。因此,自然就产生了入学焦虑。

(二)幼儿封闭的生活环境

由于高楼的增多,高楼的封闭性使得孩子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减少,父母出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不鼓励孩子之间串门走动,整天把孩子关在家中,导致孩子缺少与同伴交往的经验。而且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有些孩子渐渐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

(三)幼儿的怯生及依恋

幼儿的怯生。什么是怯生?这是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家庭是儿童最熟悉的生活环境,孩子要离开家庭去幼儿园的时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伙伴会让他们感到害怕,社会退缩障碍严重。有的孩子不敢与其他孩子交往,感到害羞或害怕,入学焦虑现象十分明显。

幼儿对于父母的依恋。所谓依恋,是指孩子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适当的依恋能促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但是,过度的依恋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依恋类型之一是反抗的,这类的孩子很难与父母分离,如果父母要离开他,他会表示极度的反抗。也就形成了在小班很常见的一幕,孩子哭哭啼啼的拉着父母不让离开。

陈鹤琴非常反对父母对于孩子的溺爱和放任,他指出赏罚分明和严格要求正是克服放任和依赖的有效良方。对于小班孩子的入学焦虑问题,我们应该多加思考,多分析其原因,才能找到解决的策略。

三、矫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

儿童教育是幼儿园与家长共同的责任。因此,针对小班孩子入学焦虑的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努力。家园携手,才能最有效的减少孩子的焦虑现象,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一)家长方面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 应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自己吃饭,如厕等等,让他们了解基本的自理知识,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孩子能做的事情,家长应试着让他做,而不能包办一切,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 应注重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陈鹤琴非常重视教会孩子待人接物,特别强调要从小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安宁和幸福。孩子具有了这些品格,通常能够与同伴和谐友爱地相处,有利于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3. 应注重亲子教育。现在许多幼儿园都会开展2-3岁入园过渡课程。家长可以带孩子多参加这种课程,让孩子尽早的适应学习生活。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与规章制度,及早的让他们与同伴接触,培养他们良好的交往沟通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作铺垫。同时,在他们的心里,也会作好上幼儿园的准备。让孩子不惧怕上幼儿园。

(二)幼儿园方面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幼儿园老师应具有更多的耐心,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与理解,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积极了解孩子的兴趣,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挖掘他们的潜力,给每个幼儿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同时,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应多表扬儿童,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孩子正确的行为表示肯定,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孩子会更喜欢上幼儿园,也会更爱他们的老师,有了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很多孩子就不会对幼儿园那么恐惧了,焦虑心理也能得到很好的缓和。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产生健康心理的必要前提。同伴是强化物,同伴是范型,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同伴是社会化动因。儿童与同伴良好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尤其是年幼的儿童,他们只有在与同伴的互动过程中才会认识到别人的观点、需要与自己并不相同,学会了解别人,理解别人,约束自己,改变自己不合理的行为与想法,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养成合作性行为。与同伴友善的关系,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归属感。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幼儿,通常会产生孤独感,自卑感,不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发展。因此,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培养孩子的社会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中就能发现,那些有好朋友的孩子,来幼儿园的时候会非常开心,他们乐于与人交往,不惧怕上幼儿园。所以,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消除焦虑心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师应积极开展游戏

幼儿园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去教导儿童。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是有益于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发展的活动,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还可以使幼儿解决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在没有成人的威胁下,学会处理焦虑和内心冲突。游戏是儿童的良师。所以,应当给幼儿充足的游戏机会,实施游戏化的教育。用游戏的方式教育幼儿,不但学得快,更能让小班幼儿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缓解入学焦虑。

4.温馨的幼儿园环境布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幼儿园,身边没有父母的照顾,独自面对一个全新的、陌生的、未知的环境,往往会感到紧张,没有安全感。但是温馨、亲切、舒适的环境会减轻他们不安焦虑的情绪。所以说,幼儿园的布置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创设“娃娃家”,并在“娃娃家”中放置一些孩子熟悉的用品,让他们感觉是在家里一样温馨。除此之外,多准备一些玩具,让小班孩子逐渐转移注意力,消除焦虑心理。

每一个幼儿都好似一棵幼苗,他们需要我们的悉心呵护。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有爱,有信念,一定能克服挫折与磨难。对于小班幼儿的入学焦虑问题,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家园携手,孩子定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金花, 儿童发展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名,学前游戏论,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3.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199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