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椰子油与棕榈核油的比较
(2015-03-14 16:27:00)
标签:
育儿文化情感健康美食 |
作者答客问~椰子油与棕榈核油的比较题
在作者的作品里,往往棕榈核油是主要角色,最常出现一句注解便是:
棕榈核油的刺激性是椰子油的一半!
关于这一点,让作者花点时间作个说明!在制作肥皂的过程中,决定肥皂的软硬/起泡速度的快慢/衰败的程度,取决于不同的油,而影响这些油的特性,主要便是来自构成油的脂肪酸!
构成棕榈核以及椰子油的脂肪酸主要有下列这几种:
1.月桂酸:饱和脂肪酸/起泡性强/安定以及不易融化变形
2.肉荳簆酸;饱和脂肪酸/起泡性强/安定不易融化变形
3.正辛酸/正癸酸:饱和脂肪酸/无洗净力/对皮肤有刺激性/容易融化变形
接下来,作者引用「前田京子」在「纯天然手工香皂」一书里的脂肪酸表,来作个比较:
|
|
|
|
肉荳簆酸 |
|
|
|
|
|
|
|
|
|
|
所以,从上表可以得知:
棕榈核油其具有刺激皮肤性质的正辛酸以及正癸酸可以说是椰子油的一半!所以以相同比例的制作方式,就刺激性而言,10%的棕榈核油往往是10%椰子油的一半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
如果想要制作肥皂的比例上,若是以20%的棕榈核油取代20%椰子油是否会比较好呢?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们来需要考虑关于洗净力所衍生的问题!
●刺激性
随着棕榈核油/椰子油加入肥皂的比例越高,其对于皮肤的刺激性相对也就提高!
若以同等配方的角度来看,棕榈核油就刺激性的考量来看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洗净力
对于棕榈核油与椰子油相比来看,其月桂酸以及肉荳簆酸的比例相近,
其对于洗净力而言,其效能也是不分上下!
然而洗净力越高的产品,虽然泡沫丰富,清洁效果强!
但同样的过渡的清洁效果,往往会造成皮肤的干涩,
对于油性皮肤而言,提高一点洗净效果,固然可以清除多余的油垢,
但是过渡的效果,
反而会使的皮肤变的失去滋润的保护层,使的皮肤越显干燥
所以在许多肥皂书的建议,都会建议棕榈核油或是椰子油,不要超过20%!
一方面避免过渡刺激性,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过渡的清洁性!
●市售肥皂以及作者的经验谈
往往市售的手工香皂,为了硬度以及泡沫丰富的考量,往往将椰子油/棕榈核油的比例拉高!
一方面避免皂皂易软,再者也同时创造出丰富泡泡浴的讨喜触感!
但是洗完手之后,便会有一种干干触感,不自觉的想要擦护手霜!
作者会建议您:
既然手工香皂最珍贵的在于自然产生出的甘油保湿成分,若因为追求豪华泡泡浴的触感,
让洗净力过渡连保湿的甘油都留不住的话!
那就失去了手工香皂能够温和洗净的意义了!
在过去的经验上,15%以上便会明显感受到泡沫丰富但洗完手之后略显干涩的现象
12%~10%对于作者而言是相当温和清洁的~
或许作者失去一点硬度上的考量,
不过换来温和清洁的效果是值得的!
或许您会问:对于油性肌肤的建议?
基本上作者便是油性肌肤,如果希望有更好的清洁力,可以拉到15%即可!
一切取决于您对于清洁后的考量,不过找出适合自己肌肤的配方,往往胜于触感所建立的感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