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片段教学大赛教学设计
(2014-12-01 09:50: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班主任教育教学心得 |
惠安县初中历史片段教学大赛教学设计
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
一、教学内容: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一目
二、课标要求:知道孔子其人及其成就。
三、课标与教材: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四、教学目标:
1、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及成就。
2、培养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的能力
3、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成就。
教学难点:如何对“仁”深入理解。
四、教具:
五、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畅所欲言的主动抢答式、自由发挥式等等。
六、教学方法:巧用材料、哲理名言、创设情境导学法、讲解法、联想法、归纳法、大面积提问等等。
七、教学过程:
(一)、提醒学生的坐姿与注意力。以春秋战国的“四大”特点导入本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板书课题,接着以“旅游”为话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听取学生的回答后引到山东省,说清楚山东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山一水一圣人”(使用ppt.),导入第一目“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板书)。
(二)、让学2分钟时间认真阅读教材P46“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一目,再用3分钟时间为孔子设计一张名片(正面),包括姓名、国籍、生活时代、最大成就等。
(三)、展示学生的成果,师生一起完善孔子名片(正面)。教师以故事的形式点到孔子名字的由来、孔子的一系列荣誉、了解孔子的网站。以“秉承孔子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激起学生对孔子思想的学习欲望。(结合ppt.)
(四)、介绍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及成就。(结合ppt.)
1、政治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体现于统治者对老百姓的爱,即“为政以德”。
“仁”——“二人”,“仁”的学说实质就是探讨人与人的关系,孔子的“仁”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要求统治者对百姓施行仁政,以民为本。
2、教育思想体现:用《论语》中孔子的言论解释孔子的教育思想,师生高度协作,多提问,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进来,识记、理解、运用这些教学思想。
①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打破以往的学在官府的局面,使教育平民化(办学思想);
②讲孔子针对自己的学生不同的特点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其教育思想中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求学(学习态度);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学习态度);
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学习方法);“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知新(学习方法)。
3、孔子著作:编纂《春秋》(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的编年体史书)、留有《论语》(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录孔子言论的书,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4、孔子学说的意义: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五)、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ppt.呈现问题)
八、板书设计: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政治思想:核心——“仁”
2、教育思想:
3、成就:
4、影响:
(本次片段教学大赛本人获得惠安县一等奖201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