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羊与小灰兔》案例分析(刘翠莲)
(2016-08-05 10:43:46)分类: 教学案例 |
《小山羊与小灰兔》案例分析
开发区龙腾中心小学
一、
小山羊和小灰兔是好朋友,但小灰兔对朋友不讲信用,一再失信。小灰兔失约似乎都有理由:路上遇到小刺猬,看望其他朋友。所有失信的人都为自己找借口。小山羊该怎么?该不该在信任小灰兔?他的问题是所有学生在生活要面对的问题。
二、
齐读故事结尾:明天早晨还要不要在等小灰兔呢?小山羊心里犹豫起来。
师问:小山羊会不会等小灰兔呢?故事结尾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让我们发挥想象来说一说。
生:小山羊不会再等小灰兔,因为小灰兔不讲信用。
生:我也觉得小灰兔失信于小山羊,小山羊绝不会再等它。
生:小灰兔前几次做的太过分,这样的朋友不可靠。
生:如果我是小山羊,我还会再等小灰兔。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好朋友失信了,做得不对,我们就应该给他改正的机会。
生:对,我会当面批评他,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师: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自觉做到“说话算数”。还应给别人改正错误机会。
师:如果生活中你遇到不能信守约定时你会怎么办?
生、既然约定好了我一定克服困难做到,就像李丹一样。
生:我如果去不了,我会及时打电话告知朋友,平对他表示歉意。
……
三、
“诚信”是一种传统美德,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美德。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诚信的问题,如借东西不还,随便许诺不能兑现。但像《曾子杀猪》信守承诺更是生活的本色。案例首先通过角色评价,让学生初步明确讲信用的重要性。再通过故事结尾留白唤起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如何对待朋友问题。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寻求如果不能守信的解决渠道。以上教学片断提现了四个方面的教学观念:
1、、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2、、重视文本的阅读与体验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同一篇作品,不同的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感情体验。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
4、注重与联系生活实际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深挖文本内涵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学生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