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与反思(魏文琴)

标签:
教学设计与反思 |
分类: 教学设计 |
《“扫一室”与“扫天下”》教学设计与反思
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教材分析】
《“扫一室”与“扫天下”》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东汉时代,有个青年陈蕃,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他父亲的朋友告诫他:连一间小小的书房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这个故事还警示人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河;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汇。
3、渗透转折句式的用法;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品读课文,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懂得“要想做成大事,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道理。
【重点难点】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别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学习作者有条理、有顺序的写作方法,并引导学生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之中。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 一课 时
(课前师生互动:做“大”与“小”的游戏。游戏规则:老师说“小”,同学们说“大”。如:师说“月亮小”,生说“太阳大”……)
一、谈话导入
1、师:“大”与“小”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孩子们,在你的眼中,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呢?(指名回答)
2、(板书:扫一室)孩子们,“扫一室”是“大事”还是“小事”?(小事)那么“扫天下”呢?(板书:扫天下)(大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扫一室”与“扫天下”》(将题目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词语认读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指导难读或难理解的字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
2、同样是“扫一室”这件事两个人却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为什么?我们先来看看陈蕃是个怎样的人?(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3、谁想说说陈蕃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个志存高远、喜好读书、生活懒散的人。)(课件相应词语变色。)理解“志存高远”“懒散”。
4、在这句话里,如果把“但”字去掉,还有哪些词可以替代它呢?生每换一个词,师都让其放到句子里读一读,体会转折的意思。
5、课文中从哪里能具体地看出陈蕃的“志存高远”、“喜好读书”和“生活懒散”呢?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生画句子,师巡视指导。)
6、全班交流。
◎ 感受陈蕃的“生活懒散”
① 哪些句子是说陈蕃生活懒散的?指名读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屋子里又脏又乱,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上面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② 假如你走进了这样的书房,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你打扫过屋子吗?
这是一间怎样的屋子?找出具体描写“脏、乱”的词语。(课件将相关词语变红)
③去掉这些词语,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好不好?(出示句子:屋子里很乱,桌子上有书和杂物,上面有灰尘;地上有垃圾,墙壁上有蜘蛛网,屋里肮脏,空气污浊。)
学生比较体会。
④ 课文中是怎样把书房的脏乱写具体的呢?(指名回答)
师小结,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⑤ 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要表现出书房的脏乱来?(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
⑥ 孩子们,要是你走进这样的房间,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可陈蕃整天都生活在这样的屋子里啊!你能劝劝他吗?
(课件出示:陈蕃啊陈蕃,
学生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⑦ 看到这一切,薛勤有什么样的反应?他会想些什么?又是怎样对陈蕃说的呢?
◎ 感受陈蕃的“志存高远”
① 陈蕃为什么不打扫自己的书房呢?(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
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陈蕃?
对,他有大志向(板书:大志),他一心想成就大事业,却不愿意做打扫屋子这样的小事。(板书:小事)
② 陈蕃的这个想法,他自己觉得有没有道理?你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理直气壮)请理直气壮地读读这句话。
陈蕃说的话,除了理直气壮的语气,还有什么?(得意、满不在乎)(指导朗读)
③ 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指导朗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 感受陈蕃的“喜好读书”
① 陈蕃的心思都花在哪儿了?哪些句子是说陈蕃喜欢读书的?
② 陈蕃如果不做小事,只读书,可能会成为什么人?
7、一个年轻人,如果举手之劳的小事都不做,怎么能干成大事呢?作为长辈,薛勤很是担心。薛勤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这是什么句式?(反问)如果这句话意思不变,还可以怎样说?(改陈述句)
你觉得这两个句子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指导朗读。
② 这里还有一个反问句,你能意思不变,也换一种说法吗?
(出示句子: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
指名将句子改成陈述句。
8、(课件出示对话)指名分角色朗读。
9、听了薛勤的一番话,陈蕃会有改变吗?指名读最后一段。
“沉思”是什么意思?陈蕃想到了什么?孩子们,让我们来帮他想想,书房里有哪些地方该扫扫了?(出示书房图片)指名回答。
想一想,假如一个月后,薛勤再次来访,陈蕃的书房会是怎样的呢?
10、除了打扫书房,陈蕃还会做什么?
11、从小事做起的陈蕃真的成就了自己的大事业了吗?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出示陈蕃的图片及资料)
四、总结全文
1、现在我们再回到课题,“扫一室”仅仅指打扫一间屋子吗?(指做好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那么“扫天下”呢?(指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你看,课题中的两个词语都隐含另一个意思,所以加了引号。
2、“扫一室”与“扫天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孩子们,今后你打算从身边的什么小事做起,去实现你的理想呢? (学生交流)
4、师:是啊,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板书:成
最后老师再送同学们一句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件出示)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迈出一小步,就不能走到千里之外;不积累小的河流,就不会有大江大海。希望你们能用这句名言时刻提醒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中的每一小步,这样才能跨越出人生中的一大步。
五、课后延伸(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完成)
◎ 积累有关“大”与“小”的名言警句;
◎ 仔细读读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 你从陈蕃的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写一写,在下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扫一室”与“扫天下”
做小事
【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紧密联系生活
本文内容离孩子们的生活接近,教学时,我将各个教学环节始终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从开课时让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事”、“小事”,到研读课文感受陈蕃的懒散时,我让孩子们换位思考:“假如你走进了这样的书房,你有什么感受?生活中你打扫过屋子吗?你能劝劝陈蕃吗?”等等,拉近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最后谈学习收获时,再次联系实际,让孩子们说说今后打算从身边的什么小事做起去实现理想?在交流感悟中,孩子们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移情于课文,并将课文内涵及时内化升华。
二、紧扣中心引发质疑探究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式,以“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并围绕孩子们的质疑:“扫一室”与“扫天下”这两个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扫一室”与“扫天下”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与文本进行深入有效的对话。在品味咀嚼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生逐步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明白“要想成就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的道理。整节课设疑入手,释疑收尾,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三、品读感悟紧扣重点词句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课教学中我紧扣重点词句,利用多种形式的品读,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再以读代讲去理解课文内容。如:“但”字的换词处理,我先让学生明确句意的转折,接着让学生用词语替换“但”字,并将替换的词带进句子中朗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陈蕃“志存高远”的优点和“生活懒散”的缺点之间的矛盾。又如在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时,我先出示句子“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反问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及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从而明白“扫一室”与“扫天下”之间的联系,即“要成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