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读肖复兴的《树的回忆》札记(001)常青 著
1.2019年11月16日(周六):《写在前面的话
舒晋瑜(主编)》
* 舒晋瑜,女,1973年生人,笔名鲁大智,新闻工作者出身。其实,读书远没有那么伟大的功效,只不过是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而已。就像人们在物质层面上对食品的需求一样……
* 作者乍一看,有点儿男人女相(尤其是这戴眼镜的老年照,像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北人南相。
2.2019年11月16日(周六):《第一辑
母亲》
* 母爱是最深沉的,也是最热烈的。
(1)2019年11月16日(周六):《花边饺》
* 花边饺,那是一种记号,也是一种爱,母亲对孩子的,孩子对母亲的……
(2)2019年11月16日(周六):《荔枝》
* “……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P6(这两种心,自尊心有时还有点用,虚荣心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 有了儿子顾儿子,有了孙子又顾孙子,这就是母亲。
(3)2019年11月19日(周二):《苦瓜》
* 苦瓜青椒肉丝——
* 苦瓜,君子菜,因为它从不把苦味传染给肉丝等其他食物。
* 作者不是在以瓜喻人吗?!
(4)2019年11月19日(周二):《酸菜》
* “酸菜的出身比较贫贱,和母亲这样居家过日子的普通妇女一样。”——P10
* “对于母亲,渍酸菜是变废为宝,是把菜帮子变成了上得席面的一道好吃的菜,是用有限的钱过无限的日子,并把这日子尽量过得有滋有味。那时候,是母亲的节日。”——P11
* “……艰苦是学到的学问是刻进骨髓的,平常的日子只能学到皮毛。”——P11
* 其实,作者记住的不是酸菜的味道,而是母亲那份儿情。
(5)2019年11月20日(周三):《母亲的月饼》
*
“都说岁月流逝,其实,流逝的岂止是岁月!”——P13(还有那情,那种苦中求乐的神儿)
(6)2019年11月20日(周三):《母亲和莫扎特》
* 爱屋及乌,这就是母亲。
* 本来是怀念母亲的一篇小文,后悔当年“只咀嚼个人的滋味”而没有顾及母亲,却在结尾上又来了那么一句。多余的尾巴!还是只顾及自己,去了的好。
(7)2019年11月20日(周三):《窗前的母亲》
* “恐龙骨架似的脚手架(作者少年时一定去过自然博物馆),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时(为什么用过去时,一定是有感于现在的时常雾霾。其实,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作者最要不得的就是怕读者读不出来、想不到,其实,读者最聪明,自会去联想、去感叹)湛蓝的蓝天,遮挡住了再远的视线。”——P16
*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8)2019年11月20日(周三):《春节写给母亲的信》
* “无疾而终”,鬼话!有没有病只有她自己知道,只不过是不说罢了。笔者的母亲也是这样,也是直到去世离去也不麻烦人。而只想到别人,把父亲的衣服都洗了,按冬夏两季都分门别类的在大衣柜里放好了;甚至,还登高爬上的连窗玻璃都擦了;最后,还包了顿饺子。然而,却突然在饭桌旁垂首伏桌溘然长逝……
(9)2019年11月21日(周四):《温暖的劈柴》
* “父母老(在),不远游”,赵大爷的一个字改得好,可又有几个晚辈能做到!
* 那时候老街坊中的长辈人,虽然嘴碎,但说的都在理,也真心的帮邻。
(10)2019年11月21日(周四):《母亲的学问》
* 20元一套的“鲁迅全集”,可相当于现在的2000块钱呀!笔者那时在书店流连时也曾问过价,但之后就只剩下不住的咋舌了。所以,我从来没有真的想买过这套书。到了现在,买得起也不想买了。因为,那时候对先生和他的著作,思想里更多的是崇拜的成分……不过,必须承认,不迷信这句话,还是先生教给我们的。
* “节约”和“节省”,作者论述得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起码,是在我们的母亲的那个年代!【待续】
*
*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