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古体诗简析——“逢君已恨……”[李大钊作](文学随笔之二百九)常青
(2018-01-16 13:34:07)
标签:
原创文学随笔常青作 |
分类: 04.随笔(常青) |
209•名人古体诗简析(文学随笔之二百○九)常青•
(4)“逢君已恨……”
[01]逢君已恨晚,
[02]此别又如何?
[03]大陆龙蛇起,
[04]江南风雨多。
[05]斯民正憔悴,
[06]吾辈尚蹉跎。
[07]故国一回首,
[08]谁堪返太和?
(1916年?)
赏读:
●平仄格式:
[01]--∣∣∣,(拗)[02]∣∧∣--?▲(律)[03]∣∧--∣,(律)[04]---∣-。▲(拗)[05]--∣-∣,(拗)[06]-∣∣--。▲(律)[07]∣∧∧-∣,(拗)[08]--∣∣-?▲(律)
●诗人时年27岁(?),现代革命家。
●这是五言古风的一种特殊形式,可称之为“五言古律”(与近体诗中的“五律”相对应)。
●像五律一样,本诗颈颔两联也都入对,这是古体诗受近体诗的影响(现代人作旧体诗尤其如此)。
●“∣∣∣”、“-∣-”、“∣-∣”,这三种句尾的平仄格式是典型的拗句形式,倘若使用,必是古风无疑。
●诗人当时是在海外岛国日本,故有“大陆”一词来指称故国(似显隔海望断之意)。
●“龙蛇”,指称各路讨袁军。
●“江南风雨多”,指南方讨袁军和袁军的战斗很多。
●“斯民”,那里(故国)的人民。
●“憔悴”,喻指饥饿贫困。
●“蹉跎”,慨叹救民报国的壮志未酬。
●“太和”,太平之意。
●原诗有题,“幼蘅行未久,相无又去江户,作此送之”。
●少年壮志未曾酬,正是此诗心理……(2017年12月23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