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樱桃沟(水源头)——四棵树(观景台)——樱桃沟(翠竹林)(文学游记)常青

(2018-01-04 11:53:36)
标签:

原创

文学游记

常青作

分类: 06.游记(文章)

樱桃沟(水源头)—四棵树(观景台)—樱桃沟(翠竹林)

(文学游记)

常青

 

按阳历来说,今天这次野行还真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了。今天已是“二九”的第一天了,所谓“一九二九不出手”,但因为“气候变暖”在平原上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地感觉了。而在这山里,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虽然我俩都带着较厚的线手套,但还是都直嚷手指头尖儿发凉。尤其是我,因为贪图走路方便还是小打扮(只穿了一件坎肩而没穿棉衣),更是感觉到两只小臂也在阵阵的发凉。赶紧加快了脚步,以求达到运动生热的目的。好在,今天基本上还就算是没有什么风,脸上的野外感觉还算可以。

 

“这儿又有条小道,不从这儿上去吗?”从打樱桃沟的“水源头”上翻到这防火道上来以后,我们已经盘盘绕绕、上坡下坡的走了不短的防火道了,旅伴“大个儿”也已经是第三次这样问我了。

我摇摇头,仰起脸来说,“今天的原则就是只走大道不走小道。”我笑着说,自己也觉得是在诡笑。“大道好,大道亲,再来一个要不要?要!”我自我打趣着。

旅伴只是笑,不搭腔。

“到了。”我停下说。

“什么?”他问。

“上次我们从樱桃沟出来,沿着峡谷往上翻那次……最后,不就是从这儿上来的?!”我站上了路边的护墙,往下望着,掏出了手机照了一张相。

“怎么着,还想再倒着走一回呀?”他也站了上来。

我摇摇头,“那还不一会儿就回樱桃沟去了!”我说着跳了下来,沿着防火道继续往前走,边走边往左手边的山披上踅摸。

“大个儿”腿长步大,几下儿就追上了我。“那去哪儿?”

我没言声,这里的山坡很陡峭,根本就没有上切的路,看到了一条泄水沟,坡度很大,干树枝子也很茂密;又看到一条,我停下了,虽说是干树枝子少了一点,但坡度照样很大,而且还有一些大石头,也没有一点儿驴友攀爬过的痕迹。

“你是不是想从这里往上上啊?”“大个儿”偏下头来看着我,“我看能上到山顶上去,我打头儿!”说着就往过走。

“不行!不是一条路,也没人走过。”

“行!”他跃跃欲试。

“听我的!”我转身就沿着大道继续往前走。

“你干吗去?不从这儿上啊?这儿能上。”他站在原地朝我喊。

我头也没回的往前一抡大臂,“那不是路,再往前走走看看。”我知道多说无益只有一个人赶紧往前走他才会打消从那里冒险爬上去的念头追上来。果然,不一会儿,他就追上来了。“我看能上去……”他见我不言语又说,“这边儿有道吗?”

“有什么有,根本就不会有,都是这种又陡又直的山坡和崖壁。”

“那你还走?不从那儿上去?!我在前边探路……”

“你忘了?”我打断他,“我们今天的原则是‘只走大道,不走小道。’”我没有说出今天爬山的目的,我其实就是想看看上次爬过的那两个峡谷(实际上是整个一条大峡谷的上下两段,是被防火道拦腰隔断的)上边还有没有继续往上爬的第三个峡谷。因为前两个我们已经爬过,才沿着防火道一路走到这里来(并不是今天就成心要走防火道)。没想到,峡谷是有,就是看着就没法往上爬。我之所以不把心思说穿,就是怕激起旅伴的兴致,他实际上和我一样,就爱攀爬野道。只不过,比我还加个“更”字儿。这,也是我俩愿意一起搭伴出来爬山的原因之一。

 

我们继续沿着大道朝前走,迎面走过来一帮子驴友,有十好几个人,有比我们年轻的(居多),也有和我们年纪相仿佛的(居少)。一瞅,就是“暴走一族”,手杖提在手上,棉衣系在腰里,一个个脚步飞快,有的脸上还挂了汗。我不禁咂舌,看看自己,手杖在水泥路上一剟一剟的,像是在轧马路。

“大个儿”没有爬成野山,情绪有点儿憋闷,不声不响地跟在了我后边。

这一段的路比较平缓,我加快了脚步,因为没有了上坡的气喘吁吁,我愈发的走得快了起来。虽然没有回头,但从脚步声就能听出来,他只是在跟着走,我快他也快我慢他也慢。他还是不高兴呀!我想着,看到左手边有一条上切的小路,就迈了上去。回头透过树枝看看,他还在下边的防火道上慢慢走,就停了下来等他。哪知道他早就看见了,迈开大步几步就撵了上来。“甩我?是不!”到了跟前,他又笑着问,“你不是不走小道吗?还什么‘今天的原则……’”

我笑了,“嘿嘿……”

 

上坡,我就不行了,往上爬一段就要停一下把气儿喘匀。他呢,早就走到我前边老远去了,还时不时就得停下来等我一下。这也是一条驴友常走的山道,傍着一条泄水沟往上延伸,四周的树木很密,夏天里一定很凉快!旅伴又唱起了歌子,唱了一首又一首,有的我也会唱,有的我都没听过……

“看见亮儿了!到防火道了。”他在前边喊。

我翻上了防火道,他正在与一个与我们逆向而行的驴友交谈,是一位独行的老者,从太舟坞过来,“前边是四棵树。”他告诉我们。

“知道这地方,就是没去过。咱就去那儿!”我说。

一路下坡,我喘气儿顺畅了,脚上可就加快了速度,旅伴又落在了后面。他爱走上山路,不爱走下山路;我呢,正好相反。这是我俩的不同之处。但都爱攀爬野山,这又是我俩的共同之处。只不过,他比我更爱冒险一些,胆子更大一点;我呢,则更瞻前顾后一些,更爱预先就思考后果。

路边出现了一块平地,有人就地取材用木棍搭建了许多单杠、双杠、吊杠什么的健身器械,居然,还有一架秋千,长长的麻绳上拴着一块木板,我有些惊喜地坐了上去,边轻轻悠荡着边和旁边一位穿着运动衫的锻炼者交谈。旅伴呢,早就趁机到那双杠旁压腿去了。

 

玩了片刻,我们告别那人起身继续前行,依旧是一路下坡的水泥路,走的速度很快。

前边响起了人声,看来人不少,有些嘈杂,我们快步走过去,先是出现一个多岔路口,接着就是一个观景平台,很大,人造木头的,修得很规整和漂亮。上边有很多人,男女老少,挺热闹的。

我俩走上平台,凭栏向四下眺望,视野十分地开阔,远山近树,尽入眼底,山腰上的水泥路盘成了一个个“U”字形,在阳光下反射着光芒;山底下的植物园里那像是一个倒扣着的大银盘的“热带植物馆”的建筑也看得清清楚楚;还有那两片园中的水,早就结了冰,像是两面镜子……

“哎——”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有些贪婪地看着四周的景色,心情变得极好。

“吃根儿香蕉。”旅伴说,“这地方我来过,和几个老太太。他们认识道!不过,看景儿真不错,夏天。”

“先照相吧!我可是第一次来。”我接过香蕉说。

 

从平台上下来,“大个儿”问,“接着去那儿?”

我抬手往南一指,“刚才我在台子上,看见那边有座山,山上有个铁架子。就奔那儿!”

又是一路上坡,一直来到了那铁架子下边。跟西边虎头山的“虎背”上的一样,也是一个“公安设施”。甫一靠近,电子喇叭里就发出了警告声,“这里是公安设施,请勿靠近。”

“走吧!”我招呼了一声旅伴,继续沿路向南走去。可没走几步,就遇到了一道围墙,墙头上还拉着铁丝网。不知是什么单位,不过在这山里头,除了“军事禁区”,也很少会是别的。

沿着奔西南方向而去的围墙脚下,有一条小路,痕迹倒是很重。“不知能不能走通?”我回头说。

“我觉着能通。”他说。

“我的直觉可不太好……”

这虽然像是一条人走过的路,但却极不好走,紧挨着围墙,一直向下边的山谷中延伸而去,也就是一脚来宽,有的地方还特别地陡,旁边还堆着一堆堆的从树上割下来的树枝子,又碍脚又不能踩。“这儿怎这么多割下来的树枝子呀?可别往那茬口上踩,溜尖儿溜尖儿的!”我的休闲运动鞋底子很软,被扎了一下儿,脚底板儿立刻就有了被尖物触及的感觉。幸亏我躲避的快,不然真没准会被扎透。

“是不是围墙里边的人怕这些树疯长会毁坏了墙根基,才出来把它们都割了的呀?!这条路就是他们踩出来的,根本就不是一条‘驴路’。半天也没见一个红布条呀!哪怕是旧的呢……”“大个儿”说。

“没准儿呀!”我们往前走了有百十米,我就在一段陡峭的地方停住了,“不能再往前走了!根本就没有路。万一前边真走不通,再想回来可就费劲儿了!”

“你搁这儿等会儿,我再去前边探探。”我俩在这么窄巴的地方想要先后换个位置都很难,我把身子紧贴在墙上才算让他过去了。这,更增加了几分我对此地的不安全感。

 

他继续往前走,走了没几步就被树枝子挡住看不见人影儿了,这叫我很不安,“有路吗?”我大声问。

“没有,都是树枝子……”

“那就回来吧!”

我没事儿,再走走。我能下去!

“我有事儿!”我更加提高了嗓音,“你能下去不行,我下不去!快回来,不许往前走了。”知道他一时兴起更爱冒险,我就故意这么说。目的只有一个,喊他回来。见他没回声,我又喊,“那我往回走了!”

“回来了。”果然,下边的树枝子一摇一扑,他的头露了出来。我这才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走吧,回去吧!”

他走了回来,“真没路了!”

我点点头,“就是有路也不从这儿走了,下边就是峡谷,还不定怎么着呢!”

我们沿原路返回了,快到小路的入口处时,看到左手边有一条下切的小路,并不长,而且,下边就是防火道那闪着亮光的影子。我们走了上去。

“今天的特点,”他学着我这一路上的口气,“路没走通,又回来了!”他拉着长声说,分明是心有不甘。

“那也比冒险好!”我说。

 

沿着水泥道盘来绕去,我们终于来到了山下,遇到了几个民工正在那山坡上护理树木,用铁锨培土做着接雨水坑儿。

“下边是哪儿呀?能到植物园去吗?!”“大个儿”问。

一位戴着头巾的妇女回答,“下去就是。”

果然,没往下走多少步,“大个儿”就乐了,“这山上还有一片竹林哪!”可等穿出竹林才看明白,哪里是什么山上的竹林,就是通往樱桃沟去的那条甬道旁的竹林,我们早上才从那里奔往“水源头”的。

“行了,进到植物园里边来了!”“大个儿”站到那竹林旁的月亮门前留了张影,“以后咱们可以倒着走!”

我点点头,抬头望着北面的山头,这里还可以看见我们刚才到过的那个铁架子,“行啊,直接从这里上山,奔四棵树……”(2017年12月31日记)【此文已于2018年01月日点分秒发文于我的新浪博客“春谷青青火的博客”文学-游记(常青)类】

 

【手机拍摄,不为艺术,只为纪行】


http://s2/bmiddle/005OU1Emzy7h6LEFpIJ91&690

“水源头”【李永春拍摄】

http://s5/bmiddle/005OU1Emzy7h6MB7WpC34&690

防火道旁我们上次来曾经穿行过的峡谷【李永春拍摄】

http://s7/bmiddle/005OU1Emzy7h6LLLm6i76&690

在四棵树观景台上的留影【李永春的手机拍摄】

http://s10/bmiddle/005OU1Emzy7h6LNw0Cl79&690

在观景台上远眺山下,“植物园热带植物馆”那穹形建筑和两片水清晰可见【李永春拍摄】

http://s10/bmiddle/005OU1Emzy7h6LP9NTr39&690

这就是那条我们没有走通的小路的入口【李永春拍摄】

http://s3/bmiddle/005OU1Emzy7h6Mi7mFk42&690

小路旁的野果【李永春拍摄】

http://s7/bmiddle/005OU1Emzy7h6LUnhKC76&690

下切进入植物园的小路【李永春拍摄】

http://s14/bmiddle/005OU1Emzy7h6LVB1M12d&690

下切进入植物园的小路出口【李永春拍摄】

http://s2/bmiddle/005OU1Emzy7h6LX41oJb1&690

下切进入植物园的小路出口【李永春拍摄】

http://s10/bmiddle/005OU1Emzy7h6LXYJCxf9&690

下切进入植物园的小路出口处的留影【李永春的手机拍摄】

http://s14/bmiddle/005OU1Emzy7h6MwGIaxed&690

植物园龙王庙前的古树【李永春拍摄】

http://s2/bmiddle/005OU1Emzy7h6MtPh4Ja1&690

植物园摄影台上的留影【李永春拍摄】

http://s15/bmiddle/005OU1Emzy7h6M5b9im8e&690

植物园里的花坛——“童趣”【李永春拍摄】

http://s16/bmiddle/005OU1Emzy7h6MpEfU31f&690

植物园里的观光“小火车”(从车上下来的可不都是孩子)【李永春拍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