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岭古道”和“韭园大溶洞”(文学游记)常青
标签:
原创文学游记常青作 |
分类: 06.游记(文章) |
“石佛岭古道”和“韭园大溶洞”
(文学游记)
常青
一
进入深秋以来,净以“韭园”为中心,在这门头沟的浅山里头转悠了。想去的地方也都已经去了,就剩下了“石佛岭古道”和“韭园大溶洞”这两个没离开“石古岩汽车站”的地方。今天,就与旅伴“大个儿”一起来了。
穿过东石古岩村口的铁路隧洞,我们沿着村中的坡道一路前行。很快就在那紫底儿白字儿的“珍爱生命,禁止攀爬野山”的大牌子下看到了那条上山的路,尤其是右手边那溜十分显眼的矮护墙。
“据说这是京西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段古道,所以,我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我转头对旅伴说。
“已经到了,你就好好看吧!”“大个儿”笑着说完,竟然向路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爬去。
我刚要问他干什么去,就发现那上头原来是有个岩洞,虽然很浅,但在里边避避雨还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大个儿”摆了个“泡丝”,我笑了,“你穿的要再是一条黄裤子,就完全和这石头靠上色儿了,那就活脱脱是一根石柱子!”
他跳下大石头,我们继续前行。路上已经出现了蹄窝,还有那京西古道上所特有的石棱子(隔几步就立着铺一溜扁石头,应该是为牲口挡蹄子防止它打滑用的)。
“依我看,这段古道还真的不如别处。论蹄窝的密度,不如峰口庵的;论蹄窝的数量,不如牛角岭的。”
“你都去过呀?”
我点点头,“什么都怕比,尤其是同类的事物。这一比,就显出这段古道的太一般了。”
“可它毕竟是古道。”
“这就是它的现实价值。对于我来说,它的这个价值要大于它的历史价值!”
“你冷吗?”他突然问。
“我穿的不少。”我掀开内衣叫他看,“我这是保暖内衣。”
“你一说今天要钻洞,我就把羽绒服都穿上了。”
“说起冷来了!再往前走,应该有一个突然变窄的地方。还有个说法呢!”
“什么说法?”
“到了那儿再告诉你。”
又往上爬了一段儿,路一下子就变窄了,有点倒出瓶子口的意思,一股劲风吹来,嗖在脸上、灌进脖子里还真有股子凉意。“就是这个地方,寒冬腊月里,冷得邪乎。有一句老话,‘走过十三省,冷不过石佛岭’。”
“敢情,这里正是一个风口。下边还是一马平川的大河床!西北风还不可劲儿的往这儿刮?!”
过了风口,就到了“石窟崖摩崖碑”,我们俩对此都不太感兴趣,照了几张相就算完事了。见“大个儿”接茬儿要往下走,我喊住他,“古道就到这儿了,那个长台阶儿就是出口。咱们不下去了!掉头,回去。”
“就这么短呀!”
“没尽兴吧?!没关系,咱还有下一站呢,‘大溶洞’。”
二
“韭园”的大溶洞,就在酱菜园东边的山上。我们向路口的一个保安打听,他一挥手,“和开车那人打听,他就是这里人,大老板!”
我们走过去,那人很热情,已经上车了又下来,指给我们看。我们按着他的指点到了去往大溶洞的栈道的入口处。那里却用破门板给封起来了,我明白,这是开发人干的。因为一直不具备开放条件所以从来也就没有被批准营业。为了安全起见,当然还是设道栅栏阻挡一下为妙!不过,这哪里挡得住像我们这样的“造访者”呢?我们翻过了石阶旁边的铁护栏,就绕过了那道栅栏,走上了栈道。这条栈道显得很旧,一副鲜有人走的样子。但却修得很规矩,石块水泥台阶加铁质护栏,可见当时是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如今却慌废掉了。我头一次来,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只能是摇头生叹了!
“有点喘了吧?”大个儿知道我这上山爱喘的毛病,“你还甭说,这虽然是个台阶,但还真有点儿陡。你就慢慢爬吧,我头了走了,出点儿透汗。”他十分信奉出汗排毒的中医理论,每次出来爬山都要快走或是快爬一段,让自己冒一身大汗。
我呢,照旧是按着自己的爬山节奏来走。可没有多会儿,我却就追上了他。他正站在那里等我,我正有些狐疑他为什么没有把我落下一段距离时,他说话了,“到了,这就是那个洞吗?”我看了看,却发觉洞口上边还有栈道,“不是,这是个小的,前边还有个大的呢!那才是呢!”说完我笑了笑,“很多人走到这里都以为它就是那个大溶洞,还不是一个两个人呢!不少游记和攻略里都这么写过。”
“那进吗?”
“当然进,小也进。干吗来了!”
进是进去了,不过这个洞确实是太小了,也就有两间屋子大小,再往里走,爬了一个小坡,路变得很窄,是一个只容一人钻过的洞口,而且,还在继续往上。大个儿要钻过去,被我制止了,“不行,万一上去了下不来了呢?!里边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这种没有开放的洞穴,未知系数太大。跟我出去!”我以不容反对的口气说道,并要他先下去。“行,听你的,听哥哥的!”我拿手电给他照着路,“你的手电照前边,我给你照着脚下。”
出了洞子,我们继续沿栈道往上走。“前边有个险处,还有个故事,到那儿我讲给你听。”
“好。”他大步向上爬去,等我再看见他时,他已经拉下我有一段距离了。不过,是栈道上的距离而不是我俩之间的距离,我和他的垂直距离也就有十米左右,他就在我的正上方。“停!”我喊道。
他站下了,往下望着我。
“你脚下是不是一块铁板?”我问。
他点点头。
“有多长?”
“也就两米左右。”
“如果没有这铁板,你敢从这头跳到那头去吗?”
“那谁能跳过去呀!又没法助跑。”他低头看着。
“所以呢,这就有故事了。‘抗日’那会儿,小日本鬼子来到这里,村里的群众就跑进这山里来躲进了那大溶洞。就在你脚下站的地方,当时只有一块木板,走在最后边的人过去以后,就把板子撤了带进了洞里。鬼子到了这儿,就过不去了……”
大个儿看了看脚下,“嗯,这可够绝的!”
“你那儿看不见,我这底下看得很清楚。当时的小路还不见得有这么宽呢!这是前几年修这栈道时给加宽的,你脚底下那块铁板下边,豁口两边的石头明显是用水泥砌的。当年那会儿,我估计也就是一条小土道。”
“你小日本道高一尺,我这儿给你魔高一丈!”大个儿由衷地说。
这个“大的”,可比刚才那个“小的”要大多了,而且进入洞口的“大厅”以后,也是一个下坡路,不过有左右两条。右边的连着一个大洞,但仅此而已,并不深,走走也就到头了。左边的可不止是连着一个大洞,而是连着有好几个。先是往下,后来又左右盘绕,有点儿进了地下迷宫的感觉。有的地方洞口很陡,要在巨石间蜗行;有的地方洞口很小,要俯下身去蛇钻。盘来绕去的,就像“驴友”在网上说的,走了个不算小的之字形,四周黢黑一片,身边只有旅伴,虽然不免有些胆怯,倒也十分有趣。不过,如果不是有那两道强力手电光一会儿在脚下移动,一会儿在洞壁上跳舞,我们还真不敢往里走。即便是这样,心里也不免有一丝安全未定的感觉,始终伴随着我们。这,毕竟是一个未在营业的“地下洞穴”呀!
终于,我们到头儿了,前边再没有路和洞窟了。奇特的是这里的景观很好玩儿,就像我们在地面上常常看见的一样,两块巨大的岩石紧挨在一起,也就可以并排站下两人,然而头顶上却不是一抹蓝天,而仍旧是那岩石……
“大个儿”脱口而出,“‘一线天’,快照!”我把手中的电棒也给了他,“我这个调好了,是远距,你那个调成近距。真是像极了‘一线天’,不过是在地下。象征意义上的!”我说。
“要是真透着天儿就好了!”
“那就跟现在这样成两码事了!”
照完相,我们慢慢地往回走,用手电照着头上四周的岩壁,欣赏着那岩溶滴成的石钟乳和石柱景观。
“你看这块,明显是被人敲断了。”他指着一处中空的片状的石钟乳,就像一片片挂在那里的牛肺似的,可惜齐刷刷地被人给弄断了;“还有这里,显然就是让人给敲折拿家去做盆景儿了……”
我用手电照着那成了半截的石钟乳,“真是败家子儿,自私鬼!可惜了了,这得长多少万年呀!”
“据说这洞能盛下还几百人,我看,光是洞口那‘大厅’就能呆二三百人,加上里边的那些个大洞,几千人也能呆下呀!”出得洞来,我朝旅伴说。
“哎,你说,这上边的大洞会不会是和下边的那个小洞连通着呀?”
“从地势上看,小洞倒是朝上来的……这可也没准儿!”我看了他一眼,“这可不是我们要去一探究竟的事儿!倒退四十年嘛,我都不见得会去做这种事。你呢?”
他没言声儿,笑了……(2017年11月12日记)
【手机拍摄,不为艺术,只为纪行】
http://s10/bmiddle/005OU1Emzy7fNRFA597d9&690
石佛岭古道——浮雕画壁【李永春拍摄】
http://s11/bmiddle/005OU1Emzy7fNRGwpJg1a&690
石佛岭古道——东石古岩村(铁路隧洞)【李永春拍摄】
http://s2/bmiddle/005OU1Emzy7fNRHlZQdc1&690
石佛岭古道——东石古岩村(老石桥和老石片房子)【李永春拍摄】
http://s14/bmiddle/005OU1Emzy7fNRK6T3D8d&690
石佛岭古道——山景【李永春拍摄】
http://s4/bmiddle/005OU1Emzy7fNRKU7If13&690
石佛岭古道——进口处【李永春拍摄】
http://s1/bmiddle/005OU1Emzy7fNRM2I3Sb0&690
石佛岭古道——起始处【李永春拍摄】
http://s15/bmiddle/005OU1Emzy7fNRN7HOude&690
石佛岭古道——蹄窝开始点【李永春拍摄】
http://s4/bmiddle/005OU1Emzy7fNROgFzlf3&690
石佛岭古道——踩一踩蹄窝【李永春拍摄】
http://s6/bmiddle/005OU1Emzy7fNROZ3h385&690
石佛岭古道——撑天拄地大个子【李永春拍摄】
http://s3/bmiddle/005OU1Emzy7fNRQc6NI22&690
石佛岭古道——一谷四道(“水道、公路、铁路、古道”,公路上那绿色的大轿车不是“892路”就是“929路”公交车,是我们绿色出行者赴门头沟一带爬山的唯一的交通工具
http://s13/bmiddle/005OU1Emzy7fNRRgehm5c&690
石佛岭古道——有“走过十三省,冷不过石佛岭”(指寒冬腊月天儿)之谓的风口处【李永春拍摄】
http://s10/bmiddle/005OU1Emzy7fNRSoE7n29&690
石佛岭古道——浮雕石碑【李永春拍摄】
http://s14/bmiddle/005OU1Emzy7fNRTnHMV5d&690
石佛岭古道——山景(那红褐色的部分,细看简直就是“红楼梦”开篇里的“疯和尚”和“跛道士”:“跛道士”大张着嘴,“疯和尚”狠歪着头。有眼睛有嘴的,神灵活现)【李永春拍摄】
http://s3/bmiddle/005OU1Emzy7fNRUFN4e22&690
石佛岭古道——出口处【李永春拍摄】
http://s11/bmiddle/005OU1Emzy7fNRVJlxwba&690
石佛岭古道——东石古岩村(黑枣树)【李永春的手机拍摄】
http://s5/bmiddle/005OU1Emzy7fNRWMuEI94&690
韭园大溶洞——入口处的栈道
(已被人封住了,但还是不能挡住我们这些无所不至的“驴友”们的“光顾”)【李永春拍摄】
http://s6/bmiddle/005OU1Emzy7fNS0doote5&690
韭园大溶洞——在栈道上回望(可以清楚地看见“酱菜园”那腌菜坛子形状的店幌子)【李永春拍摄】
http://s12/bmiddle/005OU1Emzy7fNS15rEn1b&690
韭园大溶洞——那个“小溶洞”的洞口【李永春拍摄】
http://s2/bmiddle/005OU1Emzy7fNS1W8GRc1&690
韭园大溶洞——那个“小溶洞”的“大厅”【李永春拍摄】
http://s12/bmiddle/005OU1Emzy7fNS2K5lN0b&690
韭园大溶洞——那个“小溶洞”的深处(李永春拍摄)
http://s2/bmiddle/005OU1Emzy7fNS562Zj01&690
韭园大溶洞——栈道
(走在后面的我喊住了旅伴,给他讲有关这个小道上的豁口的故事,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事……)
【李永春拍摄】
http://s11/bmiddle/005OU1Emzy7fNS6gC94aa&690
韭园大溶洞——大溶洞的洞口【李永春拍摄】
http://s5/bmiddle/005OU1Emzy7fNS7awTi04&690
韭园的大溶洞——从大溶洞的洞内往洞口的外边看【李永春拍摄】
http://s9/bmiddle/005OU1Emzy7fNS823Hy08&690
韭园大溶洞——从大溶洞的洞内往洞口的上方看【李永春拍摄】
http://s14/bmiddle/005OU1Emzy7fNS95WwJ3d&690
韭园大溶洞——大溶洞的里边,一个大洞连着一个大洞,曲里拐弯,如入迷宫【李永春拍摄】
http://s8/bmiddle/005OU1Emzy7fNS9XnfNe7&690
韭园大溶洞——大溶洞深处(仿古的岩画)【李永春拍摄】
http://s8/bmiddle/005OU1Emzy7fNSaKoK3b7&690
韭园大溶洞——大溶洞的深处(仿前人炼丹修行的地方)【李永春拍摄】
http://s2/bmiddle/005OU1Emzy7fNSbz4EV91&690
韭园大溶洞——大溶洞的尽头处(地下奇观——“一线天”)【李永春拍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