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鸡尾酒”疗法
标签:
健康鸡尾酒疗法副作用服药 |
鸡尾酒疗法,又称“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1996年提出,是通过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来治疗艾滋病。鸡尾酒疗法把蛋白酶抑制剂与其他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用,在艾滋病病毒刚侵入人体时下药,不待发病即可阻止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使患者的发病时间延后数年。
该疗法的应用可以减少单一用药产生的抗药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复制,使被破坏的机体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复,从而延缓病程进展,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开始怀疑这种疗法的有效性。2001年《时代》周刊刊登一篇评论文章,认为何大一“可能是少数几个仍然相信药物能祛除艾滋病毒的人之一”。
鸡尾酒疗法的副作用:
鸡尾酒疗法药物有可能增加艾滋病患者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但科学家们强调,这种危险远远小于这种疗法带来的益处。
负责进行此项研究的威康星州大学的詹姆斯·索斯曼博士向在亚特兰大召开的美国心脏学会的年会上提出报告说,配制治疗艾滋病的“鸡尾酒”的主要成份——蛋白酶抑制剂(它能促使药物攻击艾滋病病毒)会导致心脏疾病。索斯曼在报告中说:“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服用蛋白酶抑制剂确实能使病情减轻,但它也会导致一个主要的副作用,即心脏病。”他解释道,他在研究中发现,这种蛋白酶抑制会改变血管内壁厚度。
此前,已经有病人抱怨说,他们在接受“鸡尾酒疗法”后会伴随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十分明显的副作用。有一些人在接受这种疗法后还会出现血糖和胆固醇水平的微妙变化,导致体重增加或者身体某个部位突然发胖,因此有人将这种“鸡尾酒”戏称为“增胖蛋白酶”。
在研究过程中,索斯曼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超声波设备对21位接受“鸡尾酒疗法”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体内血液流动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将有关结果与7名没有接受这种疗法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进行比较。
他们发现接受“鸡尾酒疗法”治疗的患者的血管内壁厚度发生了增厚的变化,说明该疗法确实对心脏有损害。他们因此建议接受“鸡尾酒疗法”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应该在复杂的服药计划中添加抗胆固醇药物。
鸡尾酒疗法的发展前景:
一天一片的服药方式
对于很多患者来说,每日所服药的次数以及药片数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幸运的是,在治疗方案的简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而且这有望在2006年晚些时候达到及至。届时将引入一种依法韦仑/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复方制剂,患者每日仅需服用一次,每次仅需服用一片。
诱导及维持治疗
迄今为止很少有研究涉及维持治疗方案,但Walensky等的研究表明,利托那韦/洛匹那韦复合制剂或利托那韦/atazanavir复方制剂有望用作维持治疗。
补救性治疗
在未来1~2年内,具有抗多种PI耐药突变株活性的PI(darunavir,TMC-114)和具有抗103N和其他耐药突变株活性的NNRTI[TMC-125(etravirine)和TMC-278]有望获得上市批准。除此之外的补救性治疗方案还包括,一些新组合,如darunavir/etravirine(DUET研究正在进行中),以及联用两种进入抑制剂,如enfuvirtide加一种CCR5抑制剂。
新型抗病毒药
目前研发的比较成熟的新型抗病毒药主要有CCR5抑制剂(如maraviroc和vicriviroc)和整合酶抑制剂(如MK-0518和GS-9137)。很多人对CCR5抑制剂的研发倾注了很大热情,这类药物也可能给治疗带来重要影响,但由于存在对其肝毒性和疗效的担忧,因此其研发进程多多少少受到些影响。整合酶抑制剂MK-0518在初治患者中的抗病毒效力已经得出了令人兴奋的早期结果。
辅以抗生素
2010年3月28日,国际权威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刊登学术报告说,在针对艾滋病发病者的治疗中,使用“鸡尾酒疗法”并辅以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在一定时间内的死亡率。
权威解读,最鲜活的性病艾滋病知识: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携手在线
携手在线公众平台二维码:
前一篇:艾滋病肺癌患者成功“切肺”
后一篇:如果我爱上同性,该怎么对父母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