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逃避并不是一个选项

(2015-06-08 17:46:37)
标签:

北爱尔兰

hiv感染者

北爱

偏见

英国

直至今日,在英国的部分地区,很多人依然相信HIV是一种异常的疾病,通过异常行为感染异常的人。我们是被告发、被驱逐出圣坛的可怜虫。北爱尔兰和英国大陆最近的距离只有11英里,但是对于性的态度和现代思维而言,两地差异太大了,简直要用时光机来追赶。


“如果你想告诉某人你是HIV感染者,先深思熟虑一下,因为你一旦告知了实情,就不能收回了。”

这是贝尔法斯特皇家维多利亚医院的一个心理咨询师给我的建议。一个半小时前,我收到了确诊结果,但对这病一无所知。就像一场包办婚姻,我甚至都没有被事先告知,就不得不和HIV共度余生了。

在二十二岁时我就离开了北爱尔兰,一直到前不久才跟家人出柜。你们可能觉得这有点儿晚,但是你知道我来自这样一个社会:那里生活的人们和首席大臣夫人持有同样的观点,他们把同性恋和虐童看成是一类人。

为了摆脱这种窒息气氛,我离开北爱前往伦敦,在那里作为演员生活工作了十五年。我时常登台巡回演出,有时也作为编剧和导演开展工作。生活真奇妙,有一天我决定回故乡做警察,这确实是一大转折,但我这么做有自己的道理。我曾经对返回故乡感到担心,但是十五年来它发生了太多变化:人们停止了互相杀戮,乐购超市遍布各地,外国劳工大量涌入。然而,当你拨开表面,还是会看到无知、偏见、宗教谴责仍然很流行。

我和他们不同,我已经成熟到可以面对北爱尔兰社会的方方面面,现在则需要独自面对HIV感染的处境了。

在确诊的六年间,我没有和任何人说起这事,我日日夜夜地琢磨HIV,有强烈欲望跟人倾诉,他不是穿白大褂的医生,我不用跟他讨论我的CD4计数水平,但这想法一次次被扑灭了。不过我确实保持了禁欲,这是我2008年起就一直遵从下来的。

作为感染者,活在北爱其实挺艰难的。当然了,偏见和无知存在于世界各处,但在这个国家,事情变得文艺起来。作为一名警官,我亲眼目击了偏见的影响,而且被深深震撼。这令我一直没法公开HIV阳性身份。

有一年隆冬季节的晚上,我在例行巡逻,发现一个十九岁的小伙子独自一人坐在车里,车停在一条安静的乡村路边。在他的脚边堆着各种空酒瓶和空药瓶。原来在跟家里公开了HIV阳性身份之后,他家人把他赶了出来,把他的个人物品打了个大包,在后花园里一把火烧了。我和同事把他送到医院,同事发疯般地清洗双手,接待的护士大声警告其他医护人员,这个病人是HIV感染者,每个人都要戴上双层手套。这个护士还跟我提建议,如果我跟这个病患同处一室,那么我也得戴上双层手套。我当时真想告诉护士,他完全可以把手套摘掉,但那样我就会引起怀疑,所以我什么都没说。我坐在这个小伙子旁边,握着他的手,一直到医护人员给他找到一张床。我的警察同事站在住院部的另一头,目瞪口呆地看着我,对我的行为极为不赞成,她就这么一直远远地待着,一直到房间开始消毒。在我离去时,小伙子表示感谢,我问他谢什么,他说,因为你没有逃避。

我们都不能逃避,要胸怀广阔,彼此真诚以待,而且这样的态度不只局限在英国。直至今日,在英国的部分地区,很多人依然相信HIV是一种异常的疾病,通过异常行为感染异常的人。我们是被告发、被驱逐出圣坛的可怜虫。北爱尔兰和英国大陆最近的距离只有11英里,但是对于性的态度和现代思维而言,两地差异太大了,简直要用时光机来追赶。

我写下这篇文章,只是改变人们的观念,教育人们关于HIV的态度的第一步,同时我也终于可以公开地谈论这个话题并感到良好了。这也许只是第一小步,但我总得从某处跨出去。

逃避并不是一个选项。




权威解读,最鲜活的性病艾滋病知识: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携手在线
携手在线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