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黎族三个支系DYS390、DYS393、DYS395基因座的遗传学研究》
(2016-05-08 14:20:00)
标签:
科技 |
【摘要】 目的
调查黎族3个支系Y染色体上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及单倍型的遗传多样性,探讨黎族不同支系的起源与关系。 方法
对所有样本的3个Y-STR位点进行PCR扩增,产物在ABI PRISMTM377 DNA Sequencer
上进行电泳,结果用Genotyper 2.5软件进行分型。 结果
在3个Y-STR基因座,3个支系人群共发现15个等位基因,25种单倍型。本地黎12个等位基因,8种单倍型,杞黎10个等位基因,9种单倍型,亻孝黎10个等位基因,20种单倍型。单倍型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611,0.677,0.871。
结论
调查的3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布有较好的地区种族差异,对海南岛黎族起源、迁移以及各群体的相互关系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单倍型;黎族
Analysis of polymorphism of three human Y-chromosome STR loci:
DYS390, DYS393 and DYS395 in three Li ethmic subpopulation of
Hainan Island.
LI Dong-na, OU Cai-ying, ZHOU Zhen-jian, et al.
(Hainan Medical College, Haikou 571101, Hainan ,
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lymorphism of allelic frequencies and haplotype frequencies of
three Y-chromosome STR loc: DYS390, DYS393 and DYS395 in samples of
three Li ethmic subpopulation. Methods
Three loci in all sampl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Products were electrophoresed on ABI PRISMTM377 DNA sequencer.The
results of electrophoresis were analyzed by Genotyper 2.5 software.
Results There 15 alleles and 25
genotypes were found in Li ethmic subpopulation on Hainan Island.
12 alleles and 8 haplotypes in Benti-Li group, 10 alleles and 9
haplotypes in Qi-Li group, 10 alleles and 20 haplotypes in Ha-Li
group. The haplotype genetic diversity are 0.611,0.677,0.871.
Conclusion The high informative
haplotypes make these Y-STRs useful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rigins and migration of mo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别从海南岛黎族3个支系的主要居住地区,随机选取3代以上均为同一黎族支系的无亲缘关系的本地黎、杞黎和亻孝黎男性血样227份,每人取外周血2~3ml,EDTA抗凝,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3]。
1.2 PCR扩增
引物设计参照基因数据库(The Genomic Database, the 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Baltimore, USA, GDB),
荧光染料标记的微卫星引物由上海基康公司合成。PCR扩增按Perez等[4]的方法,总反应体系5μl,使用PE公司的9600型PCR反应仪,94℃变性12min,
采用两相循环。第一项循环:94℃ 30s,65~55℃ 30s, 72℃ 50s, 共10个循环;第二项循环:94℃ 15s,58℃
15s,72℃ 30s, 共30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产物4℃保存。
1.3 基因扫描与分型
将PCR产物用去离子水50倍稀释,取稀释样2μl与2μl含有GENESCAN400HD Size Standard
的上样缓冲液混合后95℃热变性5min,冰浴。取变性产物2μl在ABI PRSMTM377DNA Sequencer
上用含6%聚丙烯酰胺凝胶的12cm胶板电泳2h。由Genescanner 3.1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分析,扫描结果用Genotyper
2.5 软件进行分型。
1.4 数据分析
等位基因频率用直接记数法,以公式GD=n/(n-1)(1-∑Pi2)
计算基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用公式HD=1-∑Pi2,与其他人群比较用Fisher’s 精确检验。
2 结果
2.1 等位基因多样性
在3个基因座检测黎族3个支系人群共发现15个等位基因。本地黎12个等位基因,杞黎10个等位基因,亻孝黎10个等位基因。其中杞黎群体在DYS393和DYS395基因座的基因多样性(GD)都较低,仅为0.2785和0.2584。亻孝黎群体未发现基因多样性较低的位点,都在0.5以上。在三个基因座中,DYS390位点三个支系最常见的等位基因位点都是等位基因216,在DYS393位点,本地黎、杞黎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128,其中杞黎高达0.844。但亻孝黎在该基因座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124。在DYS395基因座本地黎、杞黎最常见等位基因是123,其中杞黎高达0.857,亻孝黎是119(见表1)。表1
黎族3个支系群体中3个基因座的基因频率及基因(略)
2.2 Y-STRs单倍型和单倍型多样性
在3个黎族支系群体共发现25种单倍型,其中本地黎8种,杞黎9种,而亻孝黎20种。有5种单倍型H12、H13、H16、H20和H22为3个黎族支系共享(见表2)。
3 讨论
在DYS393基因座,黎族三个支系在最高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也表现出与其他群体的显著性差异。本地黎、杞黎均以DYS393*128频率最高,分别达0.738和0.844,与中国壮族一致[10]。但亻孝黎群体的最常见等位基因是DYS393*124,与非洲黑人、西德、荷兰、日本以及美洲印第安人一致,而中国汉族是DYS393*12[11,12]。在DYS395基因座,本地黎、杞黎同样有最常见的等位基因DYS395*123,频率分别为0.738,
0.857,最高频率等位基因分布与非洲黑人、马来西亚、美洲印第安人相同。但亻孝黎群体的最常见等位基因是DYS395*119,与中国汉族相同[8]。两两比较显示,黎族群体在该基因座与马来西亚群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上述其他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从以上3个Y-STR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三个黎族支系的分布及与其他人群的比较中,我们看到,黎族群体除在DYS395基因座与马来西亚群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人群在三个Y-STR基因座均显示有意义的不同。这表明,调查的三个Y-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布有较好的地区种族差异,黎族与其他群体的显著不同可能是因为海南岛黎族有一个有限数量的建立者,而且在历史上由于地理上的特殊位置,导致其相当一段时间与外界隔绝,所以形成海南岛黎族特殊的遗传结构。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在所观察的三个基因座中,本地黎与杞黎在三个位点中均是一致的,这不仅提示本地黎与杞黎有共同的祖先,而且在DYS393和DYS395基因座最常见等位基因高频率分布上,也反映了建立者效应对海南岛黎族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同时黎族群体在DYS393基因座最高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百越起源的壮族一致,以及在DYS390和DYS395基因座最常见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南岛语系越南、马来人群出现一致性的结果。这些结果与对黎族的语言学、考古学、文化、风俗等研究的结果是符合的,在语言学分类上,黎族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同时也有学者曾根据对黎族的纹身、妇女服饰、风俗、织物等方面的研究后指出,黎族群体与南洋各民族所有者大同小异,为此提出黎族可能源于马来族等南洋各民族的结论[13]。这些结果都提示,黎族群体与百越及东南亚的某些民族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与我们的Y-SNP研究结果也有很好的一致性[14],我们Y-SNP的研究结果再次提示了黎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各支系有共同的百越起源以及与南岛语系的民族基因库可能存在着某些融合。黎族不同支系有共同的起源,这一点从我们对3个黎族支系3个基因座组成的单倍性多样性分析中也得到支持,在黎族3个支系中我们共观察到25种单倍型,但3个支系人群有84.58%的个体共享5种单倍型H12、H13、H16、H20和H22。
在三个Y-STR基因座的检测中,我们发现本地黎、杞黎单倍型多样性(HD)较低,这提示这2个群体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可能经历了遗传漂变。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则需要增加更多的基因位点。同时,亻孝黎在各基因座却是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群体,这种较高的HD值可能来源亻孝黎群体首批登陆海南岛的远古祖先,他们是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的群体,且这个群体在历经上万年进化未发生过漂变。当然也可能是另一个原因,即亻孝黎群体与其他民族群体有基因交流,而且这种可能性显然是不能排除的。根据文史资料记载,亻孝黎是海南岛黎族五个支系中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亻孝”是黎语中的音译,是海南岛中心地区的黎族对外围地区的黎族的称呼,在海南岛亻孝黎的居住地区也多在黎族居住区的边缘部分,或于汉族杂居地区。风俗习惯受汉族影响也较深,为此亻孝黎也被称为“熟黎”[6]。根据史书清*《崖洲志》记载:熟黎多湘广、福建之奸民,亡命杂焉。可见,汉族基因有相当一部分流入黎族群体基因库中。为此,我们可以推测,亻孝黎群体较高的基因多样性是由于与汉族群体基因交流的结果。在各等位基因最常见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也支持这一可能性,亻孝黎群体的最常见等位基因频率仅在DYS390位点与本地黎、杞黎一致,而在其他两个基因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DYS395位点与中国汉族一致。
本研究揭示了DYS390、DYS393和DYS395基因座在黎族三个支系人群中的多态性,为研究黎族人群的遗传进化、起源及法医学应用提供了分子人类学数据,但黎族起源的揭示尚有待于更多Y-DNA基因座及线粒体DNA等其他多态位点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生物教研室,海南 海口 5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