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名墓:
明代英雄于谦墓
——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
明代的民族英雄,与岳飞、张苍水并称“西湖三雄”的于谦的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台山麓。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升兵部尚书,拥立景帝,抗击瓦剌南侵,捍卫京师。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归落于杭州三台山。成化二年(1466年)诏复原官,弘治二年(1489年)诏立祠墓侧,额曰“旌功”。墓于1966年底毁,1982年重修,现存于谦祠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墓坐西朝东,平面呈马蹄形,墓前立“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碑一方,
1982年由书法家沙孟海重书。墓道长100米,墓前祭台,香炉均为明代遗物。
对于谦,清代袁枚曾赞颂道:“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正统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变”:蒙古族瓦剌部入侵,权监王振欲图边功,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结果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最为精锐的三大营全军覆没,无数文官武将战死,皇帝被俘。消息传至京城,人心惶惶,迁都声四起,此时于谦挺身而出,力阻南迁,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主张,临危受命,代理兵部尚书,亲率非主力部队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次年(景泰元年),瓦剌首领也先因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景泰八年(1457),“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为国家耗尽心力的于谦以“谋逆罪”被冤杀(正月二十三日,崇文门外,斩决。史载:天下冤之!),两年后,归葬于西湖三台山麓。

天顺八年(1464),英宗崩,太子朱见深刚继位便下了一道诏书,为于谦平反。弘治二年(1489),孝宗皇帝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赠“太傅”,谥“肃愍”,并在墓旁建祠纪念,取名
“旌功祠”。到万历年间,懒得出奇的明神宗也对于谦敬仰有加,授(改)谥号“忠肃”,以肯定他一生的功绩。五百多年来,于谦祠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重建的旧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