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名墓:寻找南通名人墓——沈寿墓

分类: 名人名墓汇集: |
人文名墓:寻找南通名人墓——沈寿墓
2005年1月25日,离开狼山,步行至紧靠江边的黄马山(黄泥山、马鞍山简称)。
进公园后,沿着景区道路行不多久,道旁有数株腊梅绽放,另一侧靠近山麓,则有一高大墓阙竖立着。
向墓阙内张望,还能瞧见一座水泥制墓冢。
看墓阙额上题为“世界美術家吳縣沈女士之墓闕”,十三个红漆正书非常显著。
其时,我并不知道沈寿是谁,故未作更多停留,也未深入细观,只在墓阙处随意拍摄一张而已。
当晚回到三爷爷家中,提起所见,得知为张謇的红颜知己,才又重新审视沈寿其人。
沈寿(1874-1921),原名云芝,字雪君,江苏吴县人。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月,因慈禧七十寿诞,沈寿丈夫余觉临摹家藏古画《八仙上寿图》等作为蓝本,沈云芝亲自绣制,历时三月完工,进献慈禧贺寿。慈禧赞为“绝世神品”,亲题“福”、“寿”两字赐给余觉夫妇,从此余觉更名余福,沈云芝更名沈寿。
1914年8月,余福夫妇应张謇之邀赴南通。
1921年6月8日,沈寿在南通病逝,终年47岁。
张謇《记为沈雪君哀辞灵表之缘起》中指出,沈寿“遇人不淑,幽忧抑郁,感疾而至于死。”
沈寿认为“人谓名誉为第二生命,我谓为第一,身体乃第二生命耳。不幸我成为传人,与其不名誉而传,曷若无名誉而不传,故孰牺牲我名誉者较牺牲我生命尤为酷烈!”
据当日《张謇日记》所记,他与夜里十时入睡,十一时三刻忽然醒来,再睡,忽有人来报沈女士不吉:“急起而遽逝之报至矣,时方子正。抚尸尚温,怆痛不可言。幸后事先期已备,遂嘱小殓于房。忆雪宦……连病随愈随病,随病随愈……先后五年,生活与药为进退,而中医西医药方几厚二寸,迄不获救。哀哉,世安得更有是人也!”
每逢七期,张謇必绕棺诵佛号三千二百四十声。
五月四日,张謇主持了沈寿遗体大殓;五月八日,“至东奥住,为雪宦规划茔地于黄泥山东麓”。
依沈寿遗愿,并未归葬苏州余家祖坟,而由张謇主持,安葬于南通市南郊马鞍山东南麓,墓朝东南。
七月七日,张謇作《地卷》:“中华民国男子张謇,有地八十三方丈强,在南通黄泥山之东南麓,割为美术家吴县沈雪宦女士墓兆。”
七月二十九日,沈寿墓阙石料制成,准备竖立,张謇高温下亲临视看。
民国十年九月初十日公葬沈寿,举行了追悼大会,张謇致悼词并介绍生平,之后,张謇先到墓地,检看墓穴。
沈寿灵柩由三十二名杠夫抬着,于当日十时许抵达墓地,十一时一刻归窆安葬。
由瞿知事主持公葬仪式,张謇朗读祭文,并与来宾相继行礼,然后掩土,张謇致答谢礼。
送走来宾后,张謇又亲视三层墓塘掩盖后,筑起坟,又向沈寿墓三鞠躬而归。
墓门上额镌刻“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之墓阙”;后有汉白玉墓碑,正面刻有张謇撰《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撰写于民国十年六月二十一日;在墓碑碑阴,浅刻沈寿肖像一帧,上端有张謇题款。
文革时期,沈寿墓被破坏。
1981年按原样修复,恢复了当年张謇所书墓表和题额。
墓阙高6.2米,外宽3.84米,内宽2.86米,墓后有灵表。
灵表为石质,长方形,高2.18米,宽0.92米,厚0.2米。
墓地地表部分,下为方座,长3.19米,高0.76米;上为圆冢,冠以花盘式顶,直径2.6米,通高2.6米。
当日,我站于墓阙前,向内张望墓冢时,并未看见有墓碑等物,不知是否立于墓冢背后。
附张謇撰《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