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古村:大云院——平顺县城西北石会村北龙耳山中

(2015-04-27 14:23:07)
分类: 都城古镇古村:

人文古村:大云院——平顺县城西北石会村北龙耳山中  



大云院(第三批国保)  时代:五代至清  地址:平顺县城西北 23公里石会村北龙耳山中

龙耳山的九条支脉犹如九条巨龙从三面盘屈环抱而来,形成一个近乎封闭的圆圈、圆圈的正中有一座巨大的山丘象一颗硕大的宝殊,大云院就坐落在这个“宝珠”山下。古代的文人墨客把这形胜美称为“九龙戏珠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后周显德元年(954)建寺外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太平兴国八年(983)奉敕改名大云禅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中殿(弥陀殿,亦称大佛殿)、后殿及两庑、七宝塔。现存建筑除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为清代所建。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弥陀殿是大云院的正殿,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年),是中国仅存的五座五代木构建筑之一(平顺县龙门寺西配殿、大云院弥陀殿和平遥县镇国寺万佛殿、长子县碧云寺大殿、潞城市原起寺大雄宝殿)。台基正面高1.3米,青石垒砌,其余三面台基随地势渐高而筑。殿之前檐辟门和窗,后檐亦有门道通行。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飞檐起翘,屋坡平缓,满覆琉璃,圆柱方额,形制古朴,极具唐代风格。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屋顶四角的人物,他们是四大短人白起、韩信、周瑜、罗成,由于他们做事太绝,上天把他们放在这里,让他们走投无路,同时也是警示后人多做善良、好事,回头是岸。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柱头卷杀圆和,柱础为覆盆宝装覆莲式,檐柱以上阑额普柏枋叠交成丁字形,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普柏枋斜向搭交,山西现存的几座唐代木构建筑中还没有普拍枋的使用,只安置阑额。同为五代建筑的镇国寺万佛殿也没有使用,直到辽代这种构件才得到了推广和普及。因而,大佛殿的这道普拍枋,也就成了我国木构古建中使用普拍枋最早的实例。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檐下斗栱疏朗,柱头斗拱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耍头为昂形。每间施补间斗拱一攒,形制与柱头斗拱相同。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殿内前槽无金柱,后槽明间设金柱两根。梁架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梁栿前端刻成月梁式,栿上两个大驼峰承托平梁及平槫,平梁上叉手颇大,瓜柱颇窄。所用驼峰种类达8种,尺度不一,形制有别,这在其他木构古建中是罕见的。这充分说明,早在五代,驼峰的使用就已经得到了普及。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中间的这尊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意称为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寺观和石窟中常见的佛像。左边为大势至菩萨,手拿莲花经版,右边为观音菩萨,手拿净瓶和柳枝。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殿内保存五代壁画20余平方米,壁画施以蓝、绿、赭三色,墨线勾勒,与敦煌莫高窟晚唐壁画同出一格,上承晚唐风格,无论男女皆以丰腴富态为美,心胸坦荡,气宇轩昂。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东山壁绘有“维摩经变”。经摩诺托病在家,释迦牟尼派文殊前去探望,病床上维摩诘身着淡黄色病衣,侧身半卧十锦帐之中,身体前倾,神态庄严激昂,正在向文殊诉说自己的大乘主张。前来探视的文殊,和维摩话侧身相对坐十病榻之下,满脸虏诚,洗耳恭听,若有所思。画面背景全以人物衬托。舍利佛、香积菩萨、天王、罗汉等多人,体态丰韵,表情各异,均以前方十画面人物为核心,遥相呼应,浑然一体。画面上方飞天回翔,紫雾缭绕,天女散花,呼之欲出。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门扇面墙上左测绘有观世音,右侧是大势至。二菩萨坦胸露腹,面相凝重,雍容典稚。扇面墙背画“西方净土变”。画面上方众菩萨和仆从分宾主谈话其间,主尊仆殷一派升平景象。画面下方是8个边歌边舞边奏乐的乐伎,吹笛拍钹,广袖长裙,围成环状,翩翩起舞,神姿仙态,楚楚动人,斗栱、栱眼壁上彩画隐约可见,色彩庄重,古朴典雅。为寺观壁画与早期彩绘之珍品。殿内保存有五代石雕香炉,下刻铭记“仙岩禅院广顺二年岁次壬子八月十五日”。大佛殿前有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北宋咸平二年(999年)石经幢以及石雕罗汉一尊,均为艺术珍品。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寺外南侧耸立七宝塔一座,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塔为石制,双层重檐八角形,高约6。由双层须弥塔座、双层塔身和三重塔刹组成,塔身造型优美精巧,雕饰丰富生动细腻,独具匠心。尚具唐风。塔基是八方形,覆盆式莲花池瓣底座,第层的束腰上雕造飞马、狮子、麒麟、熊等吉祥动物,活灵活现。第二层的束腰上雕合几个伎养乐人翩翩起舞。第三层正面有门,门顶双龙戏珠,惟妙惟肖;门西侧侍立二天王,神情庄重严肃;周围转角,龙蛇盘旋,使人惊叹古人笔走龙蛇的艺术功力。第四层雕帐幕低垂,前后都有假板门,第五层雕云纹大圆盖宝珠嵌顶。整座塔体造型优美,腿刻精细,是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杰作。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在山西大地行走,触摸和感悟之二百七十四(大云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