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王墓:  尧陵又名尧王墓——山东菏泽鄄城县城南七公里的富春乡谷林

(2015-04-26 13:34:58)
分类: 皇陵古塚古迹:

人文王墓:

尧陵又名尧王墓——山东菏泽鄄城县城南七公里的富春乡谷林


   尧陵

[转载]11.菏泽人文旅游之二之尧陵

   尧陵又名尧王墓,位于鄄城县城南七公里的富春乡谷林。

   尧,名放勋,黄帝之玄孙,上古五帝之一。《史记》载“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百姓昭明,和合万国。”尧以钦、明、文、思四德安其民,睦九族。

   清《濮州志》载:“谷林在濮州东南九十里,上有帝尧陵,元人立碣,《史记》尧葬谷林是也。”

   《水经注》亦载:“今城阳(鄄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尧陵东城西五十余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

 尧陵又称尧王墓,乃帝尧所葬之处,《吕氏春秋》云:“尧葬谷林”,其址在距鄄城县城7公里的富春乡谷林,故名“谷林尧陵”。
  尧,名放勋,号陶唐氏,系轩辕黄帝五世孙,父帝喾,母庆都。司马迁列之为五帝之一。尧以钦明文思四德安其民,亲睦九族,更以“禅让”美德名扬天下,颇受人民敬仰和拥戴。尧15岁封唐侯,20岁为天子,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境),在位98年,117岁去世,葬于谷林。
  《大清一统志·唐尧陵》载:“陵高四丈五尺,广二十余丈,上有庙” 。尧庙始修于东汉永康元年(167年),为济阴太守孟郁所建,有“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为证。碑文900,《山东通志》、《曹州府志》、《濮州志》和《金石录》均有记载。其后四修尧陵:(1)东汉建宁五年(172年)济阴太守审晃修尧祠尧母灵台,立尧母灵台碑;(2)东汉熹平四年(175年)济阴太守刘合修尧庙立“帝尧碑”;(3)明嘉靖初都御史陈凤梧委知州张寰重修建尧庙;(4)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东巡抚岳睿重修尧陵,其因为“自金末河决,尧祀移于东平州芦泉山之阳,然尧陵自在谷林,不在东平”(《大清一统志》)、“东平一陵,实属沿误,随委员查视,尧陵在濮州城东南六十里古雷泽之西谷林寺前,有享殿三间在焉”(《濮州改祀尧陵议》)。
  关于尧陵规模,《水经注》云:“今成阳(今鄄城地)城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都,乡曰崇仁,邑号修义,皆立庙。四周列水,潭而不流,水泽通泉,泉不耗竭,至丰鱼笋,不敢采捕。前并列数碑,枯柏数株,檀榆成林。二陵南北,驰道径通,皆以砖砌之,尚修整。尧陵东、城西五十余步中山夫人祠,尧妃也,石壁阶墀仍旧,南西北三面,长栎联荫,扶疏里余。中山夫人祠南,有仲山甫冢,冢西有石庙,羊虎倾低,破碎略尽,于城为西南,在灵台之东北。”由此可知,尧、尧母、尧妃均葬谷林。北魏时期,尧陵区还很完整。清嘉庆年间还有相当规模。据《濮州志》尧陵古图所示,尧陵为坐北朝南三进式长方形院落,四周围以砖墙。大门前有“石门”牌坊,东侧有房数间。大门外东侧有一水井,再向东是“圣母殿”。大门内为第一进院落,两侧有东西“更衣亭”。第二进院门为一正两偏,门内左右是东西朝房,中央是圆形花园,其后是一座“享殿”。殿后是第三进院落,古松掩映之下,墓丘巍然屹立,墓前竖一石碑。
  今尧陵墓区面积6000余平方米,地势平坦,墓区原有松柏古树300余棵,现有近年所植柏树60余株。尧陵封土直径15米,陵前立有明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八月濮州知州薛孟所立“尧陵祭文碑”和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濮州知州缪润绂书“帝尧陶唐氏墓碑”各一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