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村:广西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博物馆

长岗岭自然村位于广西桂林市灵川县灵田乡东北10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村.离桂林市只有一个多小时车程.
长岗岭陈莫两姓各称盛一时,筑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1.8万平方米,成为周边数十里的富豪村,有“小南京”的美誉。如今,该村保留了莫家老大院13进建筑,莫家新大院
12进建筑,陈家大院12进古建筑,这些大院大多属明晚期、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的建筑,其建筑规整,高大宽敞,工艺精湛,其跨度、高度、尺度和体量堪称桂林民居之首。典型建筑有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卫守府”官厅,建于清道光年间的“莫氏宗祠”、“五福堂”公厅.是湘桂古商道上处于关键位置的一个古村,其汉族古建筑保存基本完好,桂北汉族文化遗存丰富,特别是村落四周保留的明清以来各时期的石雕豪华古墓葬,以及古商道及两侧古桥古亭、古树瀑布组成了桂林近郊难得的具有较高文化保护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的胜地。
长岗岭村陈府自康熙初年十四世祖陈仕显到梧州和广东经营食盐后财源大发,十五世祖陈焕猷继父志继续经营食盐成为巨富。乾隆二十六年灵川知县王雨溥为其立匾“乐善不倦”。陈焕猷幼子陈大彪,为保护其盐业利益,由其母莫氏出巨资为其以武邑庠的资格捐得正六品卫千总,俗称卫守府、官厅。
莫府是明嘉靖年间长岗岭村七世祖莫绍德长子莫甫礼后辈的居所,始建于清乾隆末年,其建筑是三进两进式。有的有横屋。他潜心种田,从事商贾,其后辈兰孙茂盛文辈迭出。十五世祖种桐茶做桐油生意,大发。十七世祖莫世亨莫世则,也成巨富,其中莫世亨常慷慨济急,在同治年间重修五福堂捐资第一。
自从桂黄公路通车后,就不见了湘桂古道上终日络绎不绝的过往商旅,桂林的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更也没有来过长岗岭村,它也慢慢被人遗忘了。古民居年久失修很多也无人居住,大多显破败之相。我们这次也是为了拍摄广西的生态博物馆才找到这里.现该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村,希望能真正保护起来,再现祖辈史上的繁荣,让这些很不容易保留下来的古民居、古建筑、古文化,能够成为我们为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永远存在下去.
1.
村口古石桥.

2.村口.

3.古建.

4.

5.

6.

7.莫府是明嘉靖年间长岗岭村七世祖莫绍德长子莫甫礼后辈的居所,始建于清乾隆末年

8.

9.卫守府

10.

11.古民居年久失修已显破败之相

12.

13.窗口.

14.

15.居民家的客厅.

16.
别驾第。是清光绪年间长岗岭村陈氏十八世祖陈凤鸣以皇清太学生例授同知而称名

17.
文革的痕迹

18.古巷

19.古老的雕刻.

20.独轮车已成为文物.

21.挑炭.

22.古屋.老人.

23.到村子里,每家都请你喝油茶,这的油茶比别的地方简单,炒米随便放,加上炒好煮好的茶水就行.

24.

25.古建群.

26..

27.

28.
古墓


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位于湘桂古商道必经之地——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长岗岭村位于灵川县灵田乡东北10公里,离桂林市1个多小时路程.现全村共有104户420人。古村生态博物馆就在村口.由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和长岗岭村明清古建筑两部分组成。展示与信息资料中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包括五福堂、莫氏宗祠、伙铺后一进、卫守府前两进等.基本陈列《商道古风》,采用反映当地汉族400余年来的社会生活、生产、服饰、习俗、商贾等600余件民俗文物和200余张图(照)片和文字说明等多种形式,展示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及其地域的文化特色。该项目2005年12月动工建设,2009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灵川长岗岭商道古村生态博物馆遵循“文化保护在原地”的理念,通过“居民参与”的方式,在发展中保护民族文化。
1.古村生态博物馆外貌.

2.

3.

4.古村生态博物馆戏台.

5.大堂.

6.药铺

7.

8.生产工具陈列.

9.

10.

11.

12.做砖瓦的工具.

13.

14.斗.

15.油桶.

16.米桶.

17.水车.

18.

19.磨.

20.婚床.

21.花轿.

22.装礼盒的架子.

23.

24.

25.

26.鱼缸

27.织机.

28.小车.

29.文物陈列.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