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陵为武则天之母杨氏墓,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出身名门贵族之家,父杨达官至隋朝宰相。武德三年(620),武士彟原配夫人相里氏去世,唐高祖与桂阳公主作媒为他续弦杨氏,此时杨氏已是年逾40的老姑娘。婚后生三女,武则天行二。咸亨元年(670)九月杨氏死,以王礼埋葬,称墓。永昌元年武则天(689)尊其母为忠孝太后,改墓为明义陵。天授元年(690)9月,武则天称帝,追封其母为孝明高皇后,改明义陵为顺陵。到中宗、睿宗、玄宗时,先后3次废陵,改孝明高皇后为太原王妃,但习惯仍称顺陵至今。
整个顺陵陵园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亦称皇城,位于外城偏北部,南墙长286米,东墙长291米,西墙长294米,北墙长282米。南墙中段有门阙遗址,相距22米。墓冢位于内城北部略偏西,底部平面呈方形,每边长48.5米,高12.6米。1962年3月陕西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对顺陵进行勘查,发现墓道呈斜坡形,长28.5米,宽2米。墓道两壁用石灰粉刷,绘有壁画。外城为天授元年(690)改为顺陵后追建,南北长1264米,东西宽
866米,南面正门并列两个土阙,相距50米。关于外城形状资料记为略呈长方形,但我认为外城应为倒“凸”字形状,理由就是在追建外城时,如是长方形,那么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已下葬的窦诞夫妇合葬墓就会被圈入陵园,不太和常理。
顺陵号称“关中唐陵之冠”,能获此殊荣我认为有两点,其一在现今地面上还能较为完整的保存下当年营建时的规制;其二就是石刻之精、之巨,尤以追建外城时所制石刻为冠。今就以这两方面来对顺陵做一简要通览。
顺陵地面建筑规制遗存
今日顺陵尚存内城4角阙、内城南门阙、外城南门阙遗址,再加上外城东、西、北3门外尚存蹲狮,能很清晰的在地图上勾画出顺陵的建筑范围、规制,对研究唐朝陵寝提供了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
由北向南拍摄的顺陵外城南门阙遗址。两阙相距50米,神道从其间通过。
由北向南拍摄的顺陵内城南门阙遗址。两阙相距22米。
有东北——西南方向拍摄的顺陵东北角阙遗址。
由东南——西北方向拍摄的顺陵东南角阙遗址。
由东北——西南方向拍摄的顺陵西北角阙遗址。
由东北——西南方向拍摄的顺陵西南角阙遗址。
顺陵石刻
为了表述方便,在示意图中将顺陵现存石刻进行编号,共计新、旧石刻37件,下来就是看图说话的时间了。
1——5号石刻,位于外城内神道两侧,雕刻年代为武周天授元年(690)由墓改陵后,这批石刻不但是顺陵石刻之冠、也可说为整个唐陵石刻之翘首者。
1号石刻,东侧华表。华表顶为唐时遗物,其他为现代修复。
2号石刻,东侧雄性天禄。
3号石刻,西侧雌性天禄。两件天禄为圆雕,雄性高415厘米、长420厘米、宽190厘米、重70余吨。雌性体型略小。天禄亦称“獬豸”,郭璞注引张辑语云:“獬豸似鹿而生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于朝廷,主触不直者。”,唐陵多此石刻,而以顺陵所刻形体最大、最为生动。
4号石刻,东侧雄性走狮。
5号石刻,西侧雌性走狮。东侧雄狮高305厘米、长345厘米、宽100厘米、重40余吨,雌狮略小。走狮头披卷鬃毛,突眼隆鼻,丰颐利齿,尤以雄狮阔口半开,令人如闻吼声。整个雕刻气势磅礴,威武有力,特别是高高突起的健壮胸肌和向前迈步的腿足部分,比例匀称,极富质感,为唐代诸陵中现存形体最大而最具代表性的石刻之一。
6——27号为内城神道两侧石刻,每侧11件,共计22件,其中20件的雕刻年代应为咸亨元年(670)杨氏初葬前后,2件为现代补刻。这些石刻不论体量、镌刻精美程度都要逊于外城石刻。
由北向南拍摄的神道东侧6——11号石刻翁仲照片。
6号东侧翁仲
7号东侧翁仲
8号东侧翁仲
9号东侧翁仲
10号东侧翁仲

11号东侧翁仲
12号东侧石虎,四肢现代修复。
13号东侧石虎,四肢现代修复。
14号东侧石羊,现代补刻。
15号东侧石羊。
16号东侧翁仲,现代补刻。自此东侧石刻结束,17——27号石刻立于神道西侧。
由南向北拍摄的17——22号西侧翁仲照片。
17号西侧翁仲
18号西侧翁仲
19号西侧翁仲
20号西侧翁仲
21号西侧翁仲
22号西侧翁仲
23号西侧石虎
24号西侧石虎
25号西侧石羊
26号西侧石羊
27号西侧翁仲。
内城翁仲有个共性,那就是全为武将,没有文臣。我琢磨应为只需武将护陵,而不需文臣议政之意,终归这里葬的只是一个追封的太后嘛。这么想来,难不成武则天连她故去的亲娘都不放心?
28——37号石刻为外城四门外所立石刻,共计10件,其中蹲狮6件,石立马4件。
由东北——西南方向拍摄的外城东门两蹲狮照片。
28号外城东门南侧雄狮。我认为此件石刻为6件蹲狮石刻中最为精美的,鬃毛不卷飘逸、肌肉丰满紧绷、双耳机警后立、双目圆睁怒视、口发低沉咆哮,让人感觉到狮子随时扑出的压迫感。尤其特别的是在这6件蹲狮作品中,唯独此狮鬃毛披散,其他鬃毛皆为卷曲,不知当年镌刻时,是否已将此狮定为狮王。
29号外城东门北侧雌狮。唐时刻狮,雌雄分辨不像明清时期看爪下何物,我个人认为,一是按雄左雌右的方法安置,二就是右张口为雄,闭口为雌。也不知有没有道理。
由东南——西北方向拍摄的外城西门两蹲狮照片。
30号为外城西门南侧雌狮。一幅招财猫的扮相,好像还是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一行泪流千年,怎么擦也擦不去。
31号为外城西门北侧雄狮。难不成是个打老婆的窝里横?
32号为外城北门西侧雌狮。3头雌狮中就它的嘴闭的最紧,不说、就是不说,这一千多年我看到的事就是不说,急死你。
33号为外城北门东侧雄狮。目光凶悍有杀伤力,看来是狮王的接班人。
34号为外城北门西侧南石马,四肢为现代修复。
35号为外城北门西侧北石马,四肢为现代修复。
36号为外城北门东侧南石马。
37号为外城北门东侧北石马,四肢为现代修复,下一步再给马儿修修脸嘛,不修的话马儿怎么吃草呀。
好了,37件石刻发完了,累死个人,我估计看官也累了,坚持一下,最后再看一下顺陵墓碑咱就结束。
不是毕沅碑,只是看着有点像而已,碑为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63年立,发这碑的照片实意是为了引出武则天给她娘立的那通墓碑。碑立于长安二年(702)正月,立于外城中部。碑文系武三思(应称杨氏为姑奶,不亲而已)撰文,相王李旦(杨氏亲亲的外孙子)书,字体方正,稍兼篆隶,与景云钟铭相同。碑石原很丰伟,可惜到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倒仆,断为数节,后被修了水渠,现发现8块,藏于咸阳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