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昨日描述了俺生闯西夏王陵的过程,不知各位看到可是惊魂夺魄,反正我写的时候依旧是提心吊胆,不当贼不知贼的苦呀。照片中就是位于1、2号陵之间看陵人的房子,幸好没人,不然这趟私闯之旅早早就结束了。
今日谈及西夏王陵多会引”其制度仿巩县宋陵而作“,此语出自大明庆藩第一位藩王朱栴所著《宁夏志·卷二十三》,原文是:”贺兰山之东、数冢巍然,传以为西夏窃僭时,所谓为裕陵、嘉陵者。其制度规模,仿巩县宋陵而作“,这西夏王陵到底是不是仿巩义宋陵呢?看完本篇,客官自断吧。
西夏王陵最外一圈为外郭,四角立有角台,照片中为4号陵东北角台。角台间或有陵墙、或设荆棘,其南也分封闭和开放式样,总之这4个角台就是表示陵园范围,这点是宋陵所没有的。 角台之北设东西两阙台,宋陵称之为鹊台。西夏王陵的阙台分圆形和方形两种,照片中就是3号陵的圆形阙台。 这张照片显示的为4号陵的方形阙台,从照片上看,不论圆形阙台还是方形阙台,在其上应该还建有建筑物,这点同宋陵的三出阙形制也是迥然不同的。 阙台之北就是东西碑亭,东立汉文碑、西立西夏文碑。宋陵是不立碑的,在中原看来,好像那碑都是皇帝赏赐给大臣们的,大多数皇帝老儿是不屑立什么劳什子碑的。但在西夏这疙瘩,不论皇帝、大臣统统立碑,想那辽、金帝陵前也立碑,是民族差异造成的吗? 碑亭之北就是第二道门址,宋陵称之为乳台,在宋陵也是一标志性建筑,除了歌功颂德以示威严外,没有什么实质性用处。但西夏王陵的二道门却实实在在是一处门址,门阙两侧建有城墙,延伸一段后北折接于陵园南墙,从而形成了一个月城,故暂且将这第二道门阙称之为月城门阙。门阙之北两侧立有石像生,而宋陵的石像生是立于这二道门之南的。另外从二道门到三道门之间距离狭小,以最大的3号陵来说也只有50来米,估计也立不下宋陵那么多的石像生。可惜的是,当年蒙古兵破坏的太彻底了,到底立了些什么玩意,现在不得而知。 月城之北就到了陵园,和宋陵一样四墙各辟一门,我们姑且都称之为东、西、南、北神门吧。看照片,4号陵的北神门,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门道中间有那么高的土坎,考古时只在南神门发现有坡道之外,其他三门就是这一堵心的土坎,故分析其他三门就是聋子的耳朵——样子货。 进了南神门就是献殿,3号陵献殿基为八角形,大殿为圆形,其他各陵现地看就是凸起的一台子,看不出端倪。这个样子的献殿是不是和宋陵也不同?这那里是献殿呀,活脱脱一天坛嘛。
献殿之北就是墓道,墓道也不像宋陵那样给整的平平的,而是呈鱼脊状,好像怕人家挖坟时不知道似的。墓道口几乎紧邻献殿北侧坡道,估计当年西夏的大行皇帝先停灵献殿,最后再祭奠祭奠,然后抬出献殿顺着墓道就出溜下玄宫了。这西夏王陵的玄宫和中原的也有些不同,宋陵虽然没有挖一个,但通过后陵和亲王墓,大致知道其玄宫的前室、中室和后室应该是南北排列的,而已发掘的6号陵的三室却是东西横排的。 墓道之北就是陵塔,这土包包也不是像宋陵那样正好坐落于玄宫之上,而是位于玄宫之北一点,故咱称之为陵塔,而宋陵叫灵台。我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怕以后蒙古兵盗墓时挖起来太累,故给人家留个作业面。陵塔分两种样式,一种就是照片中4号陵那样的八角七级,另一种就是圆锥形也是七级,从陵塔上所留木头穿孔来看,这陵塔上还应建有屋檐,是不是有点像应县木塔? 另外西夏各陵也没有下宫之类的附属建筑,只是在陵园的东北建有一陵邑类院落,中间建有大殿,估计为存放各帝神位和陵区护卫等人员居住。这处遗迹一样位于军事管理区中,无缘一睹真容。
上篇提及那北宋帝陵中有几座是不许拍照的,作为北宋死对头的西夏王陵对走陵人来的更残酷一些,除了3号陵之外的其他8座王陵好似连看都不能看。这8座中的7、8、9号陵位于军事管理区中那更是想都不要想了,剩下的6座文物部门也是严防死守,经常听到私闯陵区被抓了回来罚款后押送出陵区的传闻。清明节网友小申成功的突破重重防线,一口气看完了6座,为我燃起了希望。5月1日,驱车近800公里赶到银川时已下午3点多,草草的转了转银川市区的两座古塔,在陵区附近寻宾馆住下,只为明早好赶在8点前进入陵区。
次日早6时,起床洗漱、埋锅造饭,7点多一点就赶到了陵区大门口,按小申所说的路线一看傻眼了,路口一道大门紧锁,在停车场中转了几圈,通往陵区的路就在几十米外,只恨这1米多的土坎车下不去。抱着试试看的心思敲开大门旁值班室的门,想贿赂贿赂着看门的嫂子,但苦于门上的监控,行贿无果。从小俺娘就教育俺,莫轻言放弃,依稀记得刚刚来的路上有岔路进入陵区,一不做二不休,今日爷是要生闯这西夏陵区了。
寻路的过程是艰苦的,很多进入陵区的土路在你就要接近胜利的一瞬间被陵区管理部门无情的用铁栏杆截断,几次拿起工具想撬了这锁子,但这破坏公物的事情咱不能干。试着在戈壁滩上自己闯出一条路来,可俺开的途安底盘太低,纵然算我有一颗途观的心,也数次托底,最严重的一次左后轮已高高翘起,使出浑身解数才安全的倒了出来。这时候我想起了我在部队的那辆北京二蛋,今日如有二蛋,莫说这西夏王陵了,就是那贺兰山阙也定能踏破。高高的陵塔就在不远处向我发出嘲弄的微笑,我却被阻在几百米之外。几次准备放弃,几次燃起希望,就这样在戈壁滩上转来转去,没路的地方是不敢去了,只能见路就进,走不动了再掉头或干脆倒回来。突然一座陵塔出现在车窗右前方,很近,凭感觉我知道再也不会有无情的铁栅栏出现,土路也很快变成了水泥路,我真真的进入了西夏王陵区。可这是几号陵的陵塔呢?我依旧茫然,再开一点看到了西夏博物馆,3号陵!我很诡异的出现在3号陵的南侧。有3号陵定位,剩下的一切都变的简单了。
在快到1号陵的时候,远远的看到在其附近有看陵人的房子,几只母鸡在房子附近悠闲的刨着食,风力发电机呼呼的转着,一切迹象都显示着有人看护。这时候我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千难万险闯进来后就被几只母鸡吓退,怎么可能。这是我进入陵区后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从1号陵东北方向拍摄,回来后我看了一下这张照片的拍摄时间,8:26,也就是说我在陵区外几乎折腾了一个半小时才来到它的身旁。说真的,当时一看到这1号陵时,我有点蒙,一个高高的陵塔,四周立着那么多疙瘩,我根本就分不出那个是角阙、那个是门阙,先黑拍吧。 2号陵,就在1号陵西北。通过1号陵的锻炼,在2号陵就显的轻车熟路多了。一个好裁缝要拎衣领,一个好的走陵人一定要先找到南神门。1号陵和2号陵几乎一模一样,一看就知道是同时期修建的,圆锥形的陵塔很是可爱,站在它跟前就想给它个熊抱,“多少次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直到撤退也没有看到有人从那守陵人的房子里出来,走前真想再顺手牵只鸡。 在去4号陵的路上,发现在我前面跑着辆哈弗H5,难不成还有和我一样有本事的人?但还是防着是不是陵区巡逻的,故有意拉开些距离。在岔路口H5右拐去了5号陵和6号陵区域,咱左拐去4号陵。从远处看这4号陵,孤零零的位于贺兰山脚下,陵被山势压的一点也看不出跋扈的气势,但到跟前一看,这陵的气势却是最好的。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的还是我的老岳父,而我的亲爹、亲娘勉勉强强看了1、2号陵后,觉着在戈壁滩上捡个石头什么的也远比看这土包包有意义。注意看,这4号陵的陵塔不同于1、2号陵,为八角七级。 4号陵之后就轮到5、6号陵了,路上远远的看到两个陵塔很近,再向四周张望,再也看不到这么大的陵塔了,估计就是5、6号陵了。心里还想那座M161陪葬墓跑哪里去了?等到近前一看南面的那座(照片中间的那座),建筑的形状和刚刚看的3座陵完全不同,没有三道阙门、也没有四周的角阙,进门却是一道土屏壁,猛然才醒悟,这就是那座M161陪葬墓,而照片右侧的那座陵塔就是6号陵。 从M161到6号陵路上拍摄的6号陵。2007年至2008年,宁夏文物考古所对6号陵地面遗迹进行了发掘,故看起来没有其他几座原始,也就是通过发掘,考证出了这6号陵的陵主。在一块出土残碑上有两列字,其中一列为“……有二岁,在位三十……”。推算墓主人在位30年,终年整数之外还有两岁。李元昊称帝后,追封其父李德明为太宗,而李德明恰好在位30年,终年52岁,成为唯一符合碑文记载的墓主人人选。另外,在上世纪70年代6号陵出土的残碑中也分别能提供佐证,证明李德明的墓主身份。例如残碑中出现的“……圣皇……”,元昊称帝后,追封李德明谥曰光圣皇帝,两者可呼应。残碑中两次出现“食邑”,说明陵主生前不曾做过皇帝,仅为受封的功臣勋戚。 这样一来,整个西夏陵区就有两座陵确定了陵主,除了这6号陵为李德明之嘉陵外,7号陵也是通过残碑确定为仁宗李仁孝的寿陵。从这两座帝陵来看,西夏陵区帝陵排列既非“五音姓利”,也不是“平原起冢”和“依山起冢”,最大的可能就是——属于那种”爷想埋那就埋那“的没有任何规律的乱埋。
这6号陵已经浪完了,可这5号陵到底在哪里呀?放眼向东看大大小小几十个陵塔,就是看不出那座像帝陵。资料记载这5号陵破坏较甚,看来所言不虚。正准备去近处慢慢寻那5号陵时,出事了,出大事了。就是刚刚那辆哈弗H5停在了我的车旁,第一个落网的就是在附近捡石头的我爹,我远远的看见还抱着那车也是游客的美好幻想,可不一会就见老爷子给我招手,知道坏了。来前就听人说过私闯陵区,罚款200,今天算是跑不了了。嗨,走到跟前也不知道老爷子是怎么摆平人家的,估计是看我带的是夕阳红旅游团的面子,只见人家大手一挥就让我走了。赶紧跳上车,点火起步,一气呵成,5号陵也顾不上了,绝尘而去。从倒车镜里看见那辆H5就跟在我车后,这是要押送出陵区的节奏呀。算了先出去再卖票进来看3号陵吧,反正4个人中只有我一人需要购票。 事实证明上帝并没有放弃我这只羔羊,在去1、2号陵的岔路口,H5向南拐弯了。估计是人家没有想到我是那么的顽强、那么的执着、那么的狡猾、那么的不要脸,马上都到陵区大门口了还耍花招。我将车一头扎进西夏博物馆后工作人员的停车区,带着三个老头、老太太快速钻进刚刚来时就看好的WC,安定了安定情绪,像游客一样大摇大摆的穿过博物馆向3号陵晃去。 神奇的3号陵,神奇的不是这陵有多大,而是这陵处处都透着圆规的气息,门阙是圆的、碑亭是圆的、献殿是圆的、陵塔是圆的,就连最不可能是圆的角阙也是由几个圆柱形组成的(南侧5个、北侧7个),让我不得不想,是不是那年圆规刚刚传入这白高大夏国呀?现在我可是知道为什么都说这3号陵的陵主是李元昊了。啰嗦几句蒙古人的盗墓水平吧,和《鬼吹灯》里的几位比,太没有技术含量了,统统的大开挖,让今天的我也鄙视蒙古兵的智商。开挖的很彻底,在陵区见到的每一个陵塔前都是一个凄惨的开放式盗洞。原本还有些怕那些蒙古兵累,一想,挖坑的都是西夏人,挖前估计还进行了动员,干的好的上路时给你的痛快,偷奸耍滑的一刀一刀剐了你。亡国真可怕。
都转的都转完了,看了看时间,12点不到,准备再原路杀回去寻那5号陵去,老娘坚决不干了,想想也是,这茫茫戈壁滩,一眼就能看十里,再被那几个哥们抓住,情何以堪呀。算了,路边找个馆子,美美喋一顿清蒸羊羔肉吧,吃毕,摸摸嘴,奔韦州,奠庆王。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