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人文与风水
人文与风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653
  • 关注人气:2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福州:福建福州最具有名望几大古迹

(2014-12-02 12:39:07)
分类: 都城古镇古村:
人文福州:
福建福州最具有名望几大古迹

福州(一)华林寺

    华林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的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九六四年)吴越国王钱氏据福州时郡守鲍修让创建,明代正统年间赐额“华林寺”。

罩眼看福州(一)华林寺

    寺内仅存的大殿为长江以南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保留有唐宋韵味和鲜明地方特色,是古代建筑中的瑰宝。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九脊顶,各部比例很有规律。

罩眼看福州(一)华林寺

    其内柱显著高起,并以拱坊连四周檐柱,斗拱形成不在同一高度的铺作品。殿内构件有断面如圆的月梁,造型优美。其斗拱用材硕大,居中国现存实例之首,还有不少建筑手法是中原地区南北朝初期所使用,另一些特殊手法在日本镰仓时代和朝鲜高句丽时代建筑中也有发现,如曲线的昂嘴探头和圆形断面月梁等。

罩眼看福州(一)华林寺

 

罩眼看福州(一)华林寺

 正门外年代久远的一对石狮

罩眼看福州(一)华林寺 罩眼看福州(一)华林寺

    大殿顶部的装饰,因该是螭吻吧,龙的九子之一。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罩眼看福州(一)华林寺

     华林寺所存仅正门和大殿,基本没有什么游人,不过从建筑学角度去看,该寺也算古代经典之一。

福州(二)闽王祠

    闽王王审知在福建各地可谓家喻户晓,其祀祠闽王祠就座落于福州市庆城路中段,红墙橙瓦,飞檐厚壁,一派古朴庄重。闽王祠坐北朝南,原为五代十國時期的閩王王审知故居。王审知(862年~925年)治闽29年,促进经济文化发展,颇有政绩,后人誉称「开闽王」。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在其故居改立祠庙,奉旨祀典。北宋至清,五度重修。

罩眼看福州(二)闽王祠

     闽王祠保持明代建筑风格。祠貌红墙碧瓦,墙头呈流线形,衬花饰图案。正面有三门。中门宽2.1米,高3.2米,门前二只石狮子,门侧二个抱鼓石。大门上碑「奉旨祀典」,下额「忠懿闽王祠」。左右仪门各宽1.5米,高2.5米;右门额「崇德」,左门额「报功」。

罩眼看福州(二)闽王祠 罩眼看福州(二)闽王祠

 罩眼看福州(二)闽王祠

     闽王祠主体建筑是大殿,木结构,七架椽、悬山顶,面阔15米,进深11米。殿内雕刻,纹里分明,线条流畅,缕刻精工。殿额「功垂闽峤」,供闽王像。

 

罩眼看福州(二)闽王祠 罩眼看福州(二)闽王祠

    主要碑刻有恩赐琅琊王德政碑,高4.9米,宽1.8米,唐天祐三年(906年),礼部侍郎于竟撰、弘文馆王倜书,记述王审知身世及治闽期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对外贸易情况,是研究唐末福建历史的重要资料;乞土胜地碑,相传后人缅记王审知重农教谕,每年立春,郡守带领当地官员来祠庙取土,捏制春牛,发动春耕。

罩眼看福州(二)闽王祠 罩眼看福州(二)闽王祠

福州(三)西禅寺

    西禅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巍峨而壮观。古刹大门坊柱上镌刻一副楹联:“荔树四朝传宋代,钟声千古响唐音。”这是清代周莲撰写的联句,点明“西禅寺”是唐朝的古寺。

罩眼看福州(三)西禅寺

     古寺距榕城中心约1.5公里,原为王霸仙人修道的场地,到了唐代咸通八年(867年)改建佛寺。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观音阁以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6座,占地7.7公顷。

 罩眼看福州(三)西禅寺

罩眼看福州(三)西禅寺 罩眼看福州(三)西禅寺

    顺着阶石,穿过花庭甬道,来到新建的报恩塔前。这座以现代建筑材料施工的高塔,高67米,15层。塔内设8厅,外造9廊,仿古建造8角飞檐,屹立突兀,为国内最高的石塔,塔旁新筑一座罗汉阁,塑有500罗汉,各具神态,栩栩如生。

罩眼看福州(三)西禅寺 罩眼看福州(三)西禅寺

    西禅寺有白龟吐泉的遗址、唐代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心铭碑、五代慧棱法师塔、唐代七星井,还有弘一法师放生池碑……都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见证。

罩眼看福州(三)西禅寺

罩眼看福州(三)西禅寺

福州(四)涌泉寺

    涌泉寺居闽刹之冠,建在海拔455米的山腰处,面临香炉峰,背枕白云峰。相传因寺前有罗汉泉涌出地面而得名。相传涌泉寺所在地原是一个深水龙潭,有毒龙占据,时常出来危害百姓。唐建中四年,太守裴胄请灵峤禅师入山来诵华严经降龙,并在龙潭边建一个小寺,名为华严台,不久后荒废。至五代后梁开平二年,闽王王审知大兴土木,填潭建寺,并到闽侯雪峰寺邀请神晏法师来涌泉寺住持,取名"国师馆"。宋咸平二年正式赐额"白云峰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赐名"涌泉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钦笔御颁"涌泉寺"泥金匾额。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涌泉寺分别于明永乐六年及明嘉靖二十一年两度毁于大火,明崇祯七年重建,到清代又几次修建后,于1983年重修至今,如今的涌泉寺基本上保持了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整座佛寺有大小殿堂25座,以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三大殿堂为主体、依着山势层层上升、构成完整的古代建筑组群。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涌泉寺前两侧的两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烧制的,左边一座称“庄严劫千佛陶塔”,右边一座称“贤劫千佛陶塔”,双塔是用陶土分层烧制累叠而成,八角九层,高约7米左右。塔身细部为仿宋代木构楼阁建筑风格,两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宝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将各36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枝。塔座上塑莲瓣、舞狮、侏儒,并刻有铭文,记载建塔时间和工匠姓名等。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天王殿正中一位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身着汉装,这是以五代时期浙江奉化一位名叫"契此"的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的,相传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因此弥勒佛也叫布袋佛。殿内两厢是四大天王,据说他们是佛教寺院内东西南北四面天的保卫者。四大天王职责合成象征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天王殿后面。一个大天井,天井上方刻的"石鼓名山"四个字,这是清乾隆年间福州郡守李拔所题。天井中央的水池,引入山泉,清澈见底,池上卧着的小桥,名石卷桥,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砌成。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大雄宝殿,这是涌泉寺三个主大殿的核心殿。大雄殿内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三世佛,这三尊坐佛金像是明天启元年(1621年)福州民间艺人根据佛主释迦牟尼参禅的形象雕塑的,分别表示管过去、现在、未来,即管三世轮回之意。在释迦牟尼佛的两边分别站着是佛主的徒子迦叶尊者和佛主的堂弟阿难陀。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大雄宝殿既是寺院举行重要佛事活动的场所,又是用来日常诵经作课的地方。殿内佛像前两旁立着一对铜男孩,身穿红肚兜,神态栩栩如生,满面笑容,天真活泼,引人注目,他们是福州地区民间吉祥的化身,是1935年由一位福州工匠铸造的。殿内两边的十八罗汉塑像,是清顺治四年(1647年)雕塑的。释迦牟尼三世佛的背后供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三圣立像。这是清代康熙年间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蜡模铸造工艺铸成的铁佛,每尊重约1000公斤多,表面贴上金膜。"三圣立像"前的一张供桌,是鼓山"镇寺三宝"之一,这是由鸡丝木(也称铁木)制成的。据记载,供桌是康熙丙午年间(1666年)海外华侨弟子捐赠。它通热见潮,入水即沉,遇阴则潮,遇晴渐干,成了寺里的晴雨表。在两旁还有骑着虬首仙青毛狮的文殊菩萨和骑着灵乐仙白象的普贤菩萨。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涌泉寺南侧有回龙阁,罗汉台、佛阁等,回龙阁前的放生池是北宋绍兴年间(1131~1161年)开辟,元明两代重开修缮,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砌池岸石栏。现放生池内放养着上百只乌龟和红鲤鱼,最大的龟有上千年龟龄了。放生池内还塑有一尊高大的滴水观音菩萨石雕像,观音手中圣水瓶可流出圣水。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涌泉寺是鼓山风景区的中心,周围还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寺后登山道两侧有着大量摩崖石刻,仔细研读一下应该会领悟颇深吧。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罩眼看福州(四)涌泉寺

福州(五)林浦村

    听说林浦村,是因为“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的名气,至今街口牌坊尚存。但是真正到访之后,听当地人说,居然还有座宋朝皇帝的行宫。本以为是皇帝风花雪月的地方,仔细研读方知乃宋末山河破碎前的避难和谋求复国之所在。

罩眼看福州(五)林浦村

    宋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俘恭帝。益王赵昰、广王赵昺浮海南下,三月到达福州林浦,驻于平山堂(今泰山庙),屯兵九曲山。五月,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九岁的赵昰为帝,是为端宗,改号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以城内大都督府为垂拱殿,号召恢复宋室江山,文天祥也赶来福州受命,参加抗元斗争。十一月,元兵攻破福州,赵昰再次渡海南逃,景炎三年(1278年)死于今广东吴川南海的一座小岛上。元代,当地百姓保存了宋赵昰皇帝的行宫,以祭祀泰山名义供奉他,故名泰山庙。

罩眼看福州(五)林浦村 罩眼看福州(五)林浦村

    现存的泰山庙为清代建筑。坐东向西,由门亭、将军殿、戏台、厢楼、天井、大殿等组成,建筑面积373平方米。门亭为跨街宫门形式,建在石砌高台上。亭顶藻井华丽,绘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与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殿内供奉赵昰皇帝等人塑像。

罩眼看福州(五)林浦村 

罩眼看福州(五)林浦村 

    泰山庙左侧为总管殿(宰相府),右为大王庙。总管殿为两层木构楼房,古朴典雅。大王庙高大宽敞,面阔三间,进深四间,穿斗式与抬梁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门额楷书“平山福地”四字字迹凝重端庄,或许是后人临摹宰相陈宜中(此人后来逃至占城终老)的笔体吧。

罩眼看福州(五)林浦村

     泰山庙与大王庙、总管殿组成一组古典的建筑群,占地总面积1484平方米,门埕砌有石栏杆,并植有两棵古榕树。

    或许这里是宋代最后的行宫了吧,人们还记得那段悲壮的历史吗?在元兵的追杀下,飘摇王朝的遗老遗少再度南逃,十一岁的小皇帝不久病逝,群臣又立八岁的赵昺即位于硇洲,以陆秀夫为左丞相,文天祥为右丞相,张世杰为太傅,迁行都于新会崖山。1279年正月,元军南北合攻,宋军兵败。陆秀夫背幼帝赵昺投海于奇石下,杨太后闻知帝昺己死,亦扑向大海,壮烈殉国。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海面浮尸十余万,至此赵宋灭,甚至有人称“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福州(六)雪峰寺

     因公去了福州西边的闽侯,看地图离雪峰寺不远,于是利用半天去一次。未曾想全是盘山路,单程将近一个半小时。终于泊车寺前,似乎有种虚脱的感觉。
     天气格外好,晒进车里的阳光居然把脸烤得有些火辣辣的。山门应该不久前修葺过,很新的感觉。这个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寺院其实大名鼎鼎,公元870年即已建寺,有“南方第一刹”之称,是佛教禅宗五家宗派中云门宗、法眼宗的发源地。
罩眼看福州(六)雪峰寺
 
    山门内四棵巨大柏树,大的两株是五代时闽王王审知和唐代僧人义存手植,有千年历史;小的两株为明代寺僧所植,距今亦五、六百年。
罩眼看福州(六)雪峰寺
 
    放生池。对岸“回头是岸”牌坊,如果真是在水里,是应该向着牌楼游过去,还是看到那四个字就回头游到这边呢?那边才是岸?
罩眼看福州(六)雪峰寺
 
罩眼看福州(六)雪峰寺 罩眼看福州(六)雪峰寺
 
斋堂,僧人们的餐厅

罩眼看福州(六)雪峰寺
 
    枯树庵,离大殿几百米远,中间有农田隔开,据说亦属雪峰寺范畴 
罩眼看福州(六)雪峰寺
 
    庵内一株枯木树龄已3000多年,树高3.2米,直径2.27米,树围7.13米。树腹中空,可容10余人。南面开一门洞,相传是义存初入山时的栖身之处。枯木内外原有唐、宋、明题刻20多处,多已风化剥蚀,仅存唐代题刻一条19字,在国内独一无二,称“树腹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