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平台互动课教学设计
(2019-06-19 20:07:38)分类: 区级小课题教学设计 |
MS-EEPO有效教育备课方式:板块结构备课型
概况 |
学科 |
语文 |
年级 |
五年级 |
教师 |
赵文华 |
课时 |
1课时 |
课题 |
《杨氏之子》 |
授课 时间 |
2019.3 |
|||
教学 目标 |
大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小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知识点)
|
关键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核心考点)
|
课型方式:平台互动 |
||||||||||||
流程性检测 |
|
内容提要 |
T |
方法策略 |
反思/评价 |
||||||||||
前测
|
一、课题导入,引发思考,创设情境,加深理解 1、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谁的故事吗?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感受古文韵味。 1、强调“为”“应”两个多音字 2、指导读文 三、通过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搭建标准性平台。 1、回忆方法,搭建平台 向度1:结合注释(必选+核心考点) 向度2:朗读法(必选+核心考点) 向度3:做批注(能力提升点) 向度4:联系上下文(能力提升点) 向度5:查资料(知识点) ……
|
2'
4'
20' |
1-1全班齐读课题,释题,师补充“之”;(1') 1-2试着用这种方法介绍自己,师示范;(30")(防敌) 1-3同桌互说。(30") 2-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1',Q1) 2-2指名汇报读文,读准字音,师强调:“为”、“应”两个多音字的读音;(1'30",Q1)(防空,防泡) 2-3再次指名读文,强调停顿和节奏;(1',Q1) (预设:学生读文时,应读出停顿、读准节奏,如果学生停顿不准确,师范读) 2-4全班齐读。(30",Q1) 3-1教师出示多向度平台;(1') 3-2自主学习:自选2+n个方法(必选两项:借助注释,反复朗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把感受批注在旁边。(3',Q1)(防敌) 3-3交互强化。 交互强化一:六人小组交流,组长负责汇总学习内容,并以图文结构形式呈现在大板上;(7',Q5)(防泡)
|
|
|||||||||||
中测 |
|||||||||||||||
|
|
后测 |
补讲: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四、拓展延伸,情景表演。(能力提升点) 1、孔君平在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之后,孔君平和杨氏子会想些什么?神情、动作又是怎样的?还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同桌之间进行情景模拟表演。 2、激发兴趣,课外迁移 |
4'
|
交互强化二:各组长带领1-2名同学就近浏览2-3组大板,补充完善本组大板,并推举1-2名发言人;(1',Q1)(防花、防单) (预设:组际间出现无秩序现象,教师则重点调控) 交互强化三:全班汇报,发言人汇报各组亮点1条,其他组可补充发言,不重复。(6',Q7) 3-4师适时精讲补讲。(2',Q1)(防泡)
4-1同桌进行情景表演;(1',Q1) 4-2随机抽检学生表演;(2',Q1) 4-3推荐阅读《世说新语》。(1',Q1) |
|
||
注释 或总评 |
|
||||||
板书设计
|
备注(教学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