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nice_one_2014
nice_one_2014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61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逝》书评——时代造就的悲剧 (郑梦雪)

(2014-12-14 12:21:07)
标签:

情感

鲁迅

       “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

         读完《伤逝》的心情是沉重的。整篇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讲了主人公涓生和子君冲破传统礼教,勇于追求恋爱自由的故事。本文并未铺陈地写下他们如何相爱,争取自由的斗争,而是从涓生的角度来叙述从前,总结过去,铺写他们同居过后生活的不幸,爱情破裂的过程以及子君的离开和我的悲哀。读完文章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本文处处洋溢着“悲哀”和“悔恨”的情感色彩。

        《伤逝》算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体裁的短篇小说。作为唯一的一部爱情小说,却偏偏以悲剧结尾。他们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勇敢地冲破礼教束缚和家庭的重重阻力,创立了小家庭,可这看似自由的婚姻却成了囚禁他们的爱情牢笼,然而这爱情终究还是败给了现实。子君于是便在这无爱的人间死去了,而涓生也只是带着痛苦和悲哀绝望地挣扎着。我们不禁要问,明明当初如此渴望自由的爱情,怎么最终竟落的个悲剧收场。

         纵观本文,时代是造就他们爱情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生活在那个“万难破坏的铁屋子里”,整个社会的沉滞和腐朽不可能不毁灭他们的爱情绿洲。时代不允许他们自由的爱情,封建礼教也不允许他们的爱情,在这样的条件下,爱情自然会无疾而终。要知道,封建礼教是吃人的,它不允许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存在,可是子君和涓生他们走的不是那个社会所允许的道理,于是他们找不到房子,子君和胞叔决裂,涓生和朋友绝交,被局里辞退。这是他们爱情“叛逆”的结果,是封建卫道士认为他们活该有的结局。

         除了时代的束缚,再则就是他们自身性格的缺陷,刚开始,涓生是勇敢的,对爱情也是真挚的。但迫于现实的打击,涓生变得自私,骨子里衍生喜新厌旧的思想。他不想承担男子汉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反而责怪子君。随着他自私、虚伪和卑怯的心理开始逐渐膨胀起来,他们的爱情也逐渐在膨胀的心理中慢慢变质,慢慢地变淡。而子君,曾也是新时代的代表,涓生也正是因为她的独立和无拘无束对她着迷。但在同居后,她变得愚昧无知,忙碌于个人的鸡毛蒜皮之事。她最大的悲哀在于依附涓生,失去了独立的经济自主能力。她对涓生的爱太过盲目,以致于迷失了自己,而这也正是造成她悲剧的原因之一。

         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的思想意义在于告诉我们,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真正实现个性解放,必须同改造社会的斗争结合起来,才有出路。

                                                                                                                                          郑梦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